家校共育促成长

墨雨篱风

<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它核心从来不是“客气相处”,而是能不能一起把劲儿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到了五年级,孩子慢慢长大了,心思越来越细,加上学业路上本就有的小变化,更得攥紧了劲儿,别让孩子在中间“钻了空”。</p> <p class="ql-block">  咱们都爱孩子,这点毋庸置疑,但有时候“爱”里藏着个误区:不少家长觉得自己最懂孩子,对学校的观察、建议要么不认同,要么觉得“我家孩子不是这样,是老师没看明白”。其实不是谁对谁错,是咱们看孩子的“场”不一样——您看到的是他在家独处或面对家人的样子,我们看到的是他在集体里、课堂上,要独立解决问题、跟同学协作、面对规则的样子。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写作业挺乖,可到学校小组讨论永远不吭声;您觉得他“在家挺能说”,可没看见他在课堂上攥着笔不敢抬头的模样——咱们没把“家里的他”和“学校的他”拼到一起,怎么帮他?</p> <p class="ql-block">  更得说说五年级的两个关键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小想法,也学会了“看眼色”——有时候在家说“老师没布置这个作业”,在学校却说“忘写了”;在家抱怨“老师批评我”,转头在学校又跟我保证“老师说的对,我要改正”。不是孩子故意“坏”,是他怕:怕您生气,怕我失望,所以试着用小谎言“两头瞒”,想着能躲一时是一时。</p><p class="ql-block"> 二是换老师这件事,本就是孩子学业生涯里的正常事。不是学校“随便换”,是升学、师资调整这些常规安排,就像孩子总要升年级、换教室一样,是成长路上的平常事。但我发现,有的孩子会把“换老师”当成“小借口”:老师刚接手,他可能会说“新老师讲得我听不懂”,转头又跟我说“新老师很不错”——其实不是真听不懂,是他还没适应新老师的节奏,又抓住了“换老师”这个“由头”,想躲掉学习的小压力。还有的家长一听说换老师就慌了,觉得“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又得重新来”,这份担心我懂,但咱们更得明白:每位老师,对孩子的心思都是一样的——都想帮他们跟上节奏,把路走稳。</p><p class="ql-block"> 可您想想,要是咱们总各执己见,连“换老师是正常事”都拧不成共识,信息又对不上,孩子就会觉得“原来爸妈和老师不一条心”,慢慢就敢糊弄了——他知道您不知道学校的新情况,也知道我们不清楚家里的顾虑,这“空子”一钻,进步的脚步自然就停了,甚至还会养成“遇到问题先躲”的习惯,这才是真的耽误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必须坦诚说:老师的建议不是“权威指令”,不管是我,还是其他老师,提的办法都是盯着孩子的上课、互动、做题,摸透了他的“卡点”才说的——爱走神的孩子,建议您在家写作业时少放零食;爱急躁的,建议您陪他玩拼图磨性子;就连提醒您“别总信孩子说‘作业写完了’,对照下班级群通知”,都是因为见过太多孩子靠一句“写完了”蒙混过关。这些不是“瞎指挥”,是对着他的毛病、对着五年级孩子的心思,甚至对着“换老师”这样的小变化来的“实在办法”。</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一直清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 ——有的孩子擅长动手实践,拼个模型能坐一下午;有的孩子心思细腻,写的日记满是温暖;有的孩子性子慢,得一步一步嚼透知识才肯往前挪。可即便如此,我们从没想过“降低期待”,反而更想把每个孩子都往“优等生”的方向带——不是说非要考年级前几名,是想帮他们把“能做好的事”做到认真:作业写得工整点,上课听得专注点,和同学相处包容点;把“能改掉的小毛病”慢慢修正:走神了学会拉回注意力,急躁了懂得耐住性子,犯错了敢主动承担;把藏在身上的“小潜力”挖出来:爱画画的多给机会展示,爱琢磨的鼓励他搞小研究。哪怕只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他最终成不了“成绩拔尖的优等生”,也能成为“习惯好、品格正、有底气的优秀孩子”——这才是我,也是每一位老师,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优等生”的真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不指望大家“完全听老师的”,但咱们得达成一个铁共识:教育孩子不是“家长和老师各执一词”,是“咱们一起凑信息、堵漏洞、陪孩子扛过每一个小变化”。您有您的育儿经验,我们有我们的课堂观察,不管换不换老师,哪方都不能“自以为是”——您要是发现孩子在家说的和学校不一样,别着急骂他,先跟我们对对情况;我要是看到孩子在学校有“不对劲”,也会第一时间把具体表现告诉您。咱们把“信息打通了”,把“换老师这样的正常事说透了”,孩子就知道“家里和学校是通着的”,没机会糊弄,也会明白“不用躲,爸妈和老师都是帮我的”。</p><p class="ql-block"> 咱们聚在一起,目标就一个:让孩子少走弯路,踏实进步。要是因为咱们各执己见,连“换老师”这样的正常事都没达成共识,让孩子在中间钻了空、养成了糊弄的习惯,耽误了他的成长,才是真的可惜。往后,您多跟我们说说他在家的“小反常”“小顾虑”,我们多跟您讲讲他在学校的“小细节”“新变化”,少纠结“我认为”,多聚焦“孩子缺什么、怕什么、需要什么”,一起对着问题找办法,朝着成长使劲。这不是谁“听谁的”,是咱们作为孩子的“引路人”,该有的责任和默契,也是对五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孩子,最实在的负责,您说呢?</p> 9月书法比赛 <p class="ql-block">  又是书法比赛时!孩子们握笔坐直,小笔尖在纸上起舞,横平竖直藏着每日的练习,一笔一画书写着认真。</p><p class="ql-block"> 这每月的书写之约,不只是比拼,更是让练字住进日常,把练习里的小进步,攒成成长里甜甜的小印记~</p> 路队标兵班级展示 <p class="ql-block">  喜讯传来!咱们班获评“路队标兵班级”,带着满满的骄傲在全校展示路队行走~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排着笔直的队伍,手轻贴裤缝,脊背挺得笔直,脚步踩出整齐的节奏。每一步都透着自律,每一个背影都藏着集体荣誉感。</p><p class="ql-block"> 这抹整齐的队伍,是全班一起攒下的小骄傲,更是成长里关于“团结”与“规矩”的生动一课,真棒!</p> 书法比赛作品 <p class="ql-block">  教室外的展示区,早已被墨香铺满~</p><p class="ql-block"> 每一笔都是孩子们练习的痕迹,每一字都藏着低头书写的认真。横平竖直见用心,撇捺舒展显童趣。</p><p class="ql-block"> 这不只是笔墨的亮相,更是让汉字之美住进眼里,把书写里的小坚持,变成看得见的成长印记~</p> 独立打餐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孩子们成了自己的“打餐员”!他们端着餐盘,踮脚舀菜,按需取量,“吃多少打多少”成了新约定。</p><p class="ql-block"> 碗底亮亮像小镜子,没有剩饭的餐盘里,藏着不浪费的自觉,也藏着独立做事的小骄傲。这一口口光盘,是成长里最实在的小收获,真棒!</p> 家长课堂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第一次家长课堂,张睿爸爸的分享格外暖心!为我们开了个好头!他从自身求学经历谈鼓励的力量,用藏了25年的秘密教孩子主动沟通,借亲子约定讲明辨是非,更把班级比作“4班舰”暖心寄望。每段掏心窝的分享,都藏着对孩子的期许,也藏着家校共育的真心。这堂课,不仅给孩子们上了成长课,更让我们看见家校同行的温暖力量~</p> 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1.离校时间:</p><p class="ql-block">9月12日下午16:50,进教室接孩子,随到随接(特别提醒:戴好本人接送蓝卡,顺利进出校园);</p><p class="ql-block">2.返校时间:</p><p class="ql-block">9月14日下午2:30</p><p class="ql-block">3.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细节,比如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可根据孩子所在年级的要求,适当练习黑色中性笔书写(注重书写工整度与速度)不用过量但求认真;</p><p class="ql-block">4.坚持培养每日阅读习惯,结合孩子年级的推荐书目,每天留20-30分钟让孩子静心阅读,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沉淀心性;</p><p class="ql-block">5.再次和孩子强调安全意识,无论是校内课间、上下学路上,还是校外活动,都要提醒孩子遵守规则、注意防护,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6.引导孩子练习“自我管理”:比如学习分类收纳文具、自己整理书包,每周返校上学前让孩子根据作业本记录,自主检查课本、作业本等物品是否带齐,慢慢减少依赖,培养独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