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4号早晨,我们一行四人迎着朝阳,朝着心心念念的庐山出发了……驾驶座上坐着帅气沉稳的张哥,副驾是聪慧美丽的侍姐,也是比导航还清醒的路线导引,颜姐和我兴奋的如同出笼的小鸟,与两位哥姐叽叽喳喳讨论着马上要见面的庐山,欣赏着沿途一路美景,八百公里的行程不觉漫长,在欢声笑语中下午四点多就到达了庐山,又一见钟情找到满意的民宿,美好的旅程就这样开启了👍👍👍👍</p> <p class="ql-block">美好不止于风景,更是游览时美好的心态以及同行者的和谐愉悦</p> <p class="ql-block">从九江大桥到庐山顶上的沐云山宿,蜿蜒盘旋接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路两边山体上植被茂密,偶有雨点滴落,祥云饶山,瑞气扑面,我们已感受到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甚是欢喜</p> <p class="ql-block">从视频中感受一下幽静山道、清凉夏风吧,眯起眼睛深呼吸,是不是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办好入住手续,稍事休息,我们便开车去往牯岭镇,雨后的庐山晚霞满天,山体被晕染成火红色,很美。我们在路边观景台上留影,背后是牯岭镇全貌。</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遇到山东老乡,她拿着一个写着“周一到周五,欢迎来齐鲁”的标语,我们倍感亲切,也高高举起,为家乡助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络上的美图,借用介绍庐山牯岭晚霞:这张照片从空中俯瞰,能看到庐山牯岭镇的全貌,以及周围环绕的山峦,傍晚的霞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色调。</p> <p class="ql-block">庐山以其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古诗,尤其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庐山是一座写满爱情的山。美庐别墅的红砖墙上,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岁月痕迹仍在;赛珍珠曾在此与丈夫相知相恋,将中国故事带向世界;1980年《庐山恋》的上映,让含鄱口的晨光成为一代人的浪漫记忆</p> <p class="ql-block">时隔35年,再看一场庐山恋,没有了当年的新鲜迷恋,却依然被那个年代的纯真自然感动</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多看完电影,吃了一顿江西小吃,我们便心满意足的回到民宿,回想着电影画面,枕着皎洁月光,安然入睡</p> <p class="ql-block">当晨光穿透鄱阳湖的水汽,庐山便从云海中苏醒——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绿宝石,用云雾作笔,以溪流为墨,在亿万年的地质肌理上,勾勒出“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四季长卷。</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民宿位置拍到的庐山美丽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的晨光中吃完早饭,我们穿越古典门楣,向庐山标志性景观三叠泉进发。</p> <p class="ql-block">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涧水汇合,分三级跌落,总落差155米,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p><p class="ql-block">与李白的关联:尽管李白《望庐山瀑布》可能描写的是秀峰瀑布,但三叠泉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与之高度契合,成为后世游客心中的“诗画实景”。</p> <p class="ql-block">“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是流传于庐山的民间俗语,强调三叠泉瀑布作为庐山核心景观的地位。其下一句“三叠鸣泉飞暮雨”源自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全诗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如“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等</p> <p class="ql-block">下山前与侍姐说好不能累着膝关节,以防回来行走不便。但走着走着听到了泉水的轰鸣,离瀑布越来越近,便把诺言丢到了脑后,在这个地方一个电话,把侍姐张哥骗下了山😁</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看三叠泉,有不同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把不加修饰的原声视频发出来,感受现场瀑布轰鸣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五号是周一,本以为庐山人不多,但正好有个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做景点考察,与他们遇到一起,栈道上便又成了水泄不通的密集</p> <p class="ql-block">到了三叠泉,我们真正成了庐山客👍👍👍👍👍👍👍</p> <p class="ql-block">清泉石上流,山涧三美女,一千三石级,难挡赏瀑心😁</p> <p class="ql-block">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被骗下山的侍姐,再登上1300级台阶困难极大,好不容易走到半山腰已经无力再攀爬,只好坐上滑竿竹轿返程了</p> <p class="ql-block">抬滑杆轿子是有技巧的,看着他们坚实的脚步,有力的双肩,稳稳的扛起一百多斤的侍姐,甚是佩服👍👍👍👍</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滑竿多了一段绳索与后面平齐,这样才能保证滑轿的稳妥与平衡。他们抬百米左右换一次人,总共换了七次到了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哈哈,被抬上山的侍姐第一个到1300级台阶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随后张哥和颜姐也顺利登顶✌</p> <p class="ql-block">1300的终点站到小火车站,还有一段上下台阶,再接再厉,继续加油!</p> <p class="ql-block">张哥总是走在侍姐后面,拳拳保护之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span></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小火车站,顺利安全的完成挑战三叠泉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欣赏完三叠泉,再看古人的诗,好像更深刻的理解了诗的内涵,更全面的体会了庐山的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在庐山东线,九月六号早饭后我们又开启了西线的游览,由于昨天登山的劳累反应,每个人的腿部肌肉都处在酸痛状态,西线就慢悠悠的看吧</p> <p class="ql-block">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又蜿蜓而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有一座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 “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美庐”,曾是一处“禁苑”,它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p><p class="ql-block">“美庐”,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p><p class="ql-block">“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有魔影,也有过光灿;有闹剧,也有过正剧;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无疑令人浮想翩跹。</p><p class="ql-block">庐山的别墅洋洋大观,而“美庐”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幢别墅的内部布局,能够充分体现家庭温馨气氛的建筑功能,别墅及庭园的整体设计和营造,充分体现19世纪末产生的“花园城市”的美丽构想。</p> <p class="ql-block">美庐这幢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巴莉女士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将此幢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的主人。</p><p class="ql-block">这幢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蒋介石很喜欢这里的环境,视为风水宝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国风水学说所推崇的格局。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从此,神秘的面纱便形影不离,将这幢别墅整整笼罩了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话说“美庐”庭园,可谓荟萃庐山珍木异卉,满目葱茂,温馨扑面。庭院石拦旁的金钱松,高俊挺拔,树高30米,为庐山最高大最古老的金钱松。别墅四周的庐山松,苍劲偃盖,虬枝屈铁,不时传来松涛阵阵。牯岭玉兰,早春怒放,花色洁白,散发着幽幽清香;庐山结香,喷黄吐华密密似球的花,溢满枝头;箬竹丛丛,露珠滴翠;卫矛枝横,暗藏箭羽。盛夏时节,依攀墙垣的凌霄花,红英灼灼,凌空抖擞;“五爪金龙”橙黄的花瓣上酒落着斑斑紫丹,花瓣遒劲似龙爪。入秋之后,被誉为“活化石”的鹅掌揪,那形似鹅掌的叶片,被染成一片金黄;五角枫,一树烈焰,飞霞流丹;而鸡爪槭,更是红得透明,红得灿烂……</p><p class="ql-block">“美庐”的庭园营构,以遵循自然风貌为最高宗旨,不着意人工的修饰,而是注重因形就势的精心布置。一条小径巧妙地依着景物而迂回环绕,使人得以细细观赏,慢慢品味。庭园中有一天然裸露石丘,上面铁镌刻着“美庐”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题”,这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亲笔题写。可以说,这块摩崖石刻,既是这幢别墅庭园的“点睛”之笔,也是蒋介石夫妇对“美庐”的钟爱的历史印迹。</p><p class="ql-block">再观那别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门、绿窗、绿栏、绿柱、绿廊,而属于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也漆成了墨绿色,而连那原先的灰褐色石墙,也因“爬墙虎”、美国凌霄爬满而终成绿色,予人静谧安宁而又清新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开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弹奏的钢琴</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用过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为美庐别墅题写的“美庐”二字,深刻体现对妻子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庐山大礼堂,由中国工程师高观四设计,上海华申公司承建。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队的军官们训话,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1959年、1961年、1970年分别承办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和九届二中全会,会场保留九届二中全会原貌,陈列会议文献及影像资料,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称庐山会议纪念馆,设有《历史的回眸》专题片播放及红色家风图片展,兼负爱国主义教育功能</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庐山如琴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牯岭镇,是一处街心公园,属庐山风景名胜区AAAAA级景点。该湖因形似小提琴得名,建于1961年,面积约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全天开放且门票包含于景区通票内。讨论湖周分布花径、景白亭、紫莉亭等景点,湖东有冰川遗迹飞来石,湖心孔雀岛经曲桥连接,周边植被涵盖亚热带至寒带特征类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位于江西庐山风景区花径公园内,占地面积为3000亩。</p><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后,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在庐山北麓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选址建草堂,并在此隐居近三年。草堂原址唐末已毁,现存建筑为1988年按《庐山草堂记》记载复建。</p> <p class="ql-block">庐山草堂记</p><p class="ql-block">匡庐奇秀1,甲天下山2。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3,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4,作为草堂。</p><p class="ql-block">明年春5,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6,广袤丰杀7,一称心力8。洞北户9,来阴风10,防徂暑也11;敞南甍12,纳阳日,虞祁寒也13。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14,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15,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p><p class="ql-block">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16,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17,不知其然而然。</p><p class="ql-block">太长了,就抄录这些吧😁</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是庐山一处著名的风景点,来庐山旅游的人,这是必去的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庐山仙人洞》是已故毛泽东夫人江青拍摄于1961年的摄影作品,为文革期间制作的用于发稿使用的大尺幅样片,并作为封二作品收录于《新摄影》(1968年)第一期中。</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备受毛泽东的称赞,毛泽东公开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游览庐山,最大的感受是“一步一景皆诗意,一山一雾藏江湖”,既能触摸到山水的壮阔,也能读懂历史与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奇:三叠泉的瀑布并非只有“飞流直下”的磅礴,自上而下分三叠跌落,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能映出彩虹,走近时连衣角都沾着清凉,靠近她的那份欣喜与旷怡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人文之韵:走在牯岭街,老别墅的红屋顶藏在绿树间,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的闲谈;站在白居易笔下的“大林寺”遗址,虽不见“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桃花,却能顺着诗句想象春深时的幽静;更不用说苏轼题诗的西林壁,亲自站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实景里,才真正懂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庐山的美不只是看在眼里,更是能让人静下心来,在山水与文脉里找到一份难得的松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庐山,来过就难忘</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被美景感动,被爱成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