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前年开始,我关注起了上海的古镇。我已去过上海的南翔、金泽和七宝古镇,今天是周末,我选择了到与嘉兴市嘉善县相邻的练塘古镇走走。练塘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家乡,“绿色、红色、古色”成就练塘一道独特的风景。“红色”体现革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主要以“陈云纪念馆”为代表,它可是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绿色”表现为田多、林多、水多,空气清新,是盛产稻米茭白的江南水乡,“练塘牌”茭白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古色”表现为古镇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丰富,这里拥有四大历史建筑集聚区,包括陈云故居、上塘街、下塘街、李华港,总面积超10万平米,集中反映上海郊区商业街市、河市结合的传统江南城镇风貌特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镇的练塘老街,它是江南水乡古镇的核心街区,迄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古镇以三里塘市河为轴线,形成“丁”字型街巷布局,保存着明清建筑群10万余平方米。市河两岸垂柳掩映着元、明、清时期的顺德桥、朝真桥等十余座古桥,呈现“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的江南风韵。。漫步老街,看石板街上的老房子,既没有商铺遍地开花,也不是重门深锁,这里的居民仍旧保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原生态。练塘还是陈云同志的故乡,陈云故居就位于紧靠市河边的下塘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总建筑面积95.88平方米。故居临街部分为店面,先后用作裁缝铺和小酒店。店面后是两层小楼,楼上为陈云舅父母所居,楼下为陈云居住过的房间,现今故居里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练塘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区为水乡泽国,自古便有“江南桥乡”之称,交通出行,离不开桥。俗话说:“村村有河,河河有桥”。青浦建桥历史悠久,据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当时新建、改建、修缮有名称的桥有527座。在练塘古镇有座三跨石梁桥,它叫顺德桥,位于练塘古镇西市,南北向,跨市河三里塘。它元至正三年(1343年)始建,后多次重修。该桥为三跨平梁桥,长17.5米,宽2.4米,高4米。桥柱由三根石柱并立而成,上置横梁,再置6根楠木,桥前端用长条石铺搁在楠木上。两侧有护栏、望柱及抱鼓石。两岸桥墩亦用条石并立,两端桥面各有17级石阶。顺德桥具有元代梁桥典型特征,上海地区属少见。桥上有后人所拟楹联一副:“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三泖行帆,鹤荡渔歌晚唱”,描绘了练塘古镇之美丽。1959年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朝真桥位于练塘古镇历史风貌区中心,圣堂南侧。俗称圣堂桥,南北向,跨市河。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又重建,2000年修缮。单孔石拱桥,青石和花岗石材质,长18 米,宽3.45米。分节并列拱圈,拱跨6.82米,拱高3.7米。前面两边有镂空青石护栏,桥栏外侧有石榴树一棵,游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万善桥,俗称“混塘浜桥”。清光绪、宣统年间修建,原为环洞桥,后改为水泥踏步拱桥,再后来结合陈云故居建设,将此桥复建原风格的石拱桥。流芳桥,俗称“留芳桥”。清咸丰7年建(1857),石桥两侧栏杆为2000年增设。桥柱一侧刻有“既坚既好,百世久可知”楹联一副,隐喻修桥者名字与坚固的石桥长存,流芳百世。李华港桥又名永兴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建。单孔石拱桥,花岗岩材质,拱券为7节横联分节并列砌筑,1998年被列为区级保护文物,也是一座真正的古桥,桥东100米处原为颜安书院,后改名为颜安小学,质朴古拙之意令人叹服。义学桥位于练塘古镇历史风貌区东首,古典民居群中。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俗称惠世庵桥、义堂桥,南北向,跨市河。单孔石拱桥,长16.4米,宽2.95米。花岗石质,分节并列拱圈,拱跨5.7米,拱高3.1米。桥面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中间四根望柱上原雕有狮头。两坡各22级石阶。漫步在练塘老街,这些古桥已然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桥上桥下,水声潺潺,古树参天,仿佛进入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卷。而桥边上,老街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或悠闲散步,或忙碌劳作,小桥流水,水天一色,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独有的美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青浦区练塘镇的历史文化地标圣堂,它原为宋代隐真道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改建为佛教寺庙,现为练塘镇退管会活动室。 圣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两进布局。前进:三开间,面阔10.8米,进深7.2米,采用九架梁结构,设有鹤颈轩式走廊,檐口雕刻木板图案。东墙嵌有清康熙四十二年“重建朝真桥记”石碑,西墙则有嘉庆十九年“发章练塘同仁堂晓谕碑”。 后进:二层三开间,面阔10.4米,进深7.3米,硬山顶结构,小青瓦屋面,保留哺鸡脊装饰。圣堂与朝真桥、流芳桥等历史遗迹共同构成“古堂-古桥-古街”景观,是研究江南传统建筑与宗教文化融合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 在练塘古镇上,还建有不少博物馆,除陈云纪念馆外,还建有评弹艺术馆、算盘文化馆和渔文化博物馆等。陈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屋顶设计融合民居曲线坡面元素,立面使用国产石材与琉璃瓦装饰,既体现庄重感又融入江南水乡特色。馆内广场设有陈云铜像,周边种植苍松翠柏,与市河两岸的古建筑群形成和谐景观。纪念馆通过沉浸式情景课程、古镇漫步体验等品牌项目,展现陈云同志的革命历程与精神风貌。游客可在此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及江南文化的交融。渔文化博物馆位于古镇核心区,通过展示传统渔具、渔业生产场景等,反映了练塘作为江南渔村的历史变迁。该馆还结合了莲湘文化主题,展示了与渔业相关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练塘,这座千年古镇,旧称章练塘,名字源于一则古老且引人入胜的传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英豪辈出。东吴大将周瑜,以其智勇双全、决胜千里而名震天下。据传,他为操练水军,选择此地开凿出能容战船的巨大池塘。塘水浩渺,战舰列阵,铁甲铮铮,战旗猎猎,一时之间,练塘成为了东吴水师的训练基地,承载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重任。古镇因此得名,而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也为练塘烙下了深深的军事印记,使之在江南众多水乡中独树一帜。千百年来,这片土地浸润在水的滋养中,以河为脉,以桥为骨,孕育出独特的水乡韵味。练塘古镇的灵魂,无疑是那条俗称“三里塘”的市河。 </p> <p class="ql-block"> 下塘街的河水,绿中带浑,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注脚。沿岸人家从古到今的生活情景如画卷般展开:妇女们在河边浣洗衣物,棒槌声此起彼伏,那是生活交响乐的打击乐章;老人坐在竹椅上垂钓,一竿一线,静待鱼儿上钩,那是岁月静好的独奏曲;孩子们在浅水区戏水嬉戏,欢笑声、溅起的水花,构成夏日最动人的音符。零星的杂物漂浮其间,那是日常生活的琐碎痕迹,也是水乡生态的一部分,它们与清澈的河水、悠闲的水鸟共同构成了练塘特有的水生态景观。 </p> <p class="ql-block"> 练塘,以茭白闻名,这种水生植物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编织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那些巧手的长辈们,用茭白叶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如篮子、提灯、装饰品等,它们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练塘人的智慧与匠心。每年的茭白节,更是全城欢庆的盛事,人们载歌载舞,展示茭白编织技艺,品尝茭白美食,共话丰收喜悦,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人文情怀弥漫整个古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人家生活情趣风雅。练塘人特喜评弹,劳作之余,三五结群,一壶茶、一双耳,一盘炙毛豆,围坐于八仙桌旁,沉浸于评弹故事的情感之中。不少老人还喜越剧,一只小竹椅、一部收音机,悠然自得的原生态,足以相伴整个仲夏。 练塘,这座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水韵、古韵、生活韵、亲情韵、成长韵和乡愁韵,塑造了练塘人的生命底色,滋养了练塘人的精神世界。它是练塘人的情感栖息地,是练塘人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