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织就温暖 匠心传承美好——余杭区流星社团手工编织体验交流活动温情举行

王建成

<p class="ql-block">撰文✍🏻️王建成</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现场拍摄</p><p class="ql-block">音乐🎵来自 美篇</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建成 美篇号:7555486</p> <p class="ql-block"> 在余杭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独居、空巢老人尤其是困难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余杭区慈善总会与余杭区流行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联合开展“余杭区乐享古稀困难老人陪伴项目”,以“文化赋能 + 健康守护”双轮驱动模式,构建“活动参与 + 健康管理 + 社会融入”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致力于打造社区养老新范式。</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作为该项目“双五”乐享计划中五个古稀文化兴趣工作室活动之一的编织艺术工作室体验交流活动,在东南区会所一楼温馨开展,吸引了众多手工爱好者参与。</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布置得雅致又充满艺术氛围,长桌上整齐摆放着各色毛线,有柔和的马卡龙色,也有浓郁的复古色调,一团团像蓬松的云朵;各式各样的编织工具错落其间,钩针在灯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剪刀静静等待着发挥作用。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精美的编织成品,色彩斑斓的披肩,纹理细腻,仿佛把春日花园的绚烂都编织了进去;精致可爱的手编包,造型别致,有的缀着小巧的花朵,有的带着俏皮的蝴蝶结,每一个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艺术品,一亮相就牢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让人不禁驻足赞叹手工编织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编织达人何旻老师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成为现场焦点。她先展示自己精心创作的复杂花纹披肩、创意手编包等作品,随后从基础针法耐心教学。起针时,她强调“力度要适中,太紧后续编织会僵硬,太松则易变形”,并双手娴熟演示,手指在毛线间灵动穿梭;讲解绕线步骤时,她清晰说道“下面这根线要轻轻压上去,然后套过来,每根线都要压牢,这样纹路才整齐”。</p> <p class="ql-block">  爱好者们围坐一圈,专注学习,遇问题积极提问。“何老师,这里针数怎么突然变化了呀?”“老师,我这个绕线总是不平整,您看看哪里有问题?”何旻老师始终微笑,不仅耐心解答,还走到学员身边手把手指导,“这一针要和底衫一起勾,这样衔接才自然” ,现场互动频繁,学习氛围浓厚。大家或低头专注编织,手指捏着钩针在毛线间穿梭;或相互交流颜色搭配、针法选择技巧,不仅收获了编织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友谊与快乐。有爱好者感慨:“平时自己在家编织,总觉得没什么动力,今天和这么多人一起,还有何老师指导,感觉特别有氛围,学起来也更有劲儿了。”</p> <p class="ql-block">  此次编织艺术工作室活动,是余杭区乐享古稀困难老人陪伴项目为丰富困难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互动与情感联结的重要实践。后续,项目还将陆续开展书法绘画工作室、纸艺工作室、合唱工作室、文艺工作室等活动,同时推进五个文艺专场演出、建立老少乐共学平台、实施“KJJ”春风计划及“七项”服务计划等,全方位为古稀老人提供服务,让老人们在文化浸润与健康关怀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也让传统技艺与社区文化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焕发新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