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难说先秦吕不韦·续①

荷塘秋色

<p class="ql-block"> 第 一 回 </p><p class="ql-block"> 承 父 业 贱 买 豪 卖</p><p class="ql-block"> 循 商 道 囤 积 居 奇</p><p class="ql-block"> 前篇《序言》概述了先秦商人吕不韦,做自己的生意,走自己的路,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人,著自己的书,虽然还有自己的事业。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因此,凡事都有序,有因必有果。所以,吕不韦既然是商人,至少得从他子承父业开始。何况他还是“兴周灭纣”时,协助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大周八百年基业的核心谋臣,姜子牙的二十三代世孙。</p><p class="ql-block"> 所以,吕不韦的能耐,决不是做一个商人,赚几两银钱来糊口,或者是娶一房妻室来过小日子那么简单。他的故事里面,是要如何才能赚到大钱,只要拥有了大钱,才能办成大事儿。</p><p class="ql-block"> 于是,吕不韦的目光,盯上了在赵国为人质的秦国王孙子楚。一是因为他不但聪明能干,而且他还有曾经宠不逢时的太子妃母亲夏氏,尽管她当下被华阳夫人取代。但是,在当今太子安国公的心里,依然有她的位置。二是因为子楚,还是替秦驻赵,作为人质的孝子贤孙。三的理由更加充分,那就是四百年前,因为周幽王晚年受爱妃褒姒的鼓惑,先是废太子姬宜臼引发内乱,后又导致犬戎外族造反。周幽王姬宫湦携褒姒和太子姬宜阳逃到丽山一处山洞里,被犬戎士兵发现,捋走了宠妃褒姒,杀害了周幽王和太子姬宜阳。后来经过各路英雄平息外族造反后,拥立原太子姬宜臼为大王。又因为新大王姬宜臼害怕犬戎再破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沣东新城斗门镇花园村一带),有人建议都城东移洛邑(今河南洛阳)。迁都之事,旨传平息内乱立有汗马功劳的秦襄公为帅。定都洛邑后,周平王姬宜臼朝议第一件大事情,便是认为秦襄公平叛和迁都有功,册封他为诸侯。并且,将西岐以西的所占之地,成为了秦国的立足封地(今陕西凤翔一带)。</p><p class="ql-block"> 自此,史称镐京的大周朝为西周,洛邑为东周。历史也以此为界,分封有功者为诸候并吃封地。春秋伊始,嬴姓家族也从秦襄公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还有了自己家族的诸候王国。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百年间,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西周王朝虽然没有大的建树,甚至历史都用“春秋战国”来替代,更甚者还将它淡忘了。但是,姬氏仍然保留着一方大周王朝地位,洛邑都城虽然不大。但是,依然是大周王朝的中心都城。各诸侯国不但年年敬贡,而且还世代称臣。直到秦王嬴政一统七雄后的大秦帝国问世,姬氏家族的末代子孙,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亨年80岁),才委屈的俯首向大秦帝国称臣。在周王朝八百年的历史当中,都包含有吕不韦二十三世祖姜子牙(又称吕尚或吕望)的智慧,与周武王姬发的勇气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前事少述,话说吕不韦子承父业,也不是世人认为他接过父亲的生意后,接着干父亲的生意那般简单。</p><p class="ql-block"> 他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拓展经营渠道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父亲传给他的贱买高卖,和传统的坐庄经营模式。吕不韦做生意不限本土,规模不限地域,发展方向也不限座庄,做行商即是吕不韦的风格,也是他的特长。当然,想拓宽经商之道,就得讲究库存。有了库存才能囤货居奇,囤了货才知道什么为奇货可居,这才是经商之道中的高深学问。</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不耻下问的向同仁求教,不厌其烦的向父亲汇报。凭同仁的点缀可以受到启示,凭父亲的经验可以增长见识,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最后才是他按照自己的思路,精心设计和践行后,再写出操作方案。因此,成功率才让他的储备基金,达到了节节攀升的良好效果,支撑他的理想事业,已经是绰绰有余。</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行商的基本思路,家乡魏国本土是他的大本营,由父亲坐庄。向中原各诸侯国辐射的同时,在秦国和赵国建有他的根据地,西周都城洛邑在内的其他诸候王国,都建有他的行营。并且由他亲自负责资源配置,和全盘调度布局。</p><p class="ql-block"> 话说有一次,受吕不韦之邀,来自大周各诸侯王国的富商、豪贾、精英,在西周的政治、文化、经贸中心都城,洛邑古城的行营安营扎寨。并且作东行欢、豪饮、作乐的同时,吕不韦趁大家高兴之余,还提出了一个,“在当下,什么样的生意能赚大钱?规模多大才能算大?”的构想话题,供诸位大茄讨论。</p><p class="ql-block"> 因为大家都是在群体中饮酒作乐,因此醉不择言。所以,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的放矢,无所不讲的积极参与辩论。其中,高谈阔论者有之,低调行事者也有之,借题发挥者更是有之。</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天下太平无战事,国泰民安好享福。手上若是有闲钱,置地造房才是最佳选择。倘若再能遇上风调雨顺之年,那可就是锦上添花之举了。</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太平盛世虽然好赚钱。但是,真要赚到钱也很辛苦。倒不如趁赚到钱的时候享享清福。各位都见识到了洛邑的民间市场,不但有众多的美女在求购者,而且个个都长得饱满有姿色。倒不如趁手头有闲钱,采购几位漂亮的小村姑带回家去。一可以送给家中的婆娘当帮手;二也可以为自己添几位红颜知己;三还可以利用金屋藏娇的机会,把她们当作备用的模具来添丁加口;四更可以利用她们争风吃醋的当儿,给醋劲大的主儿送去些温暖,自己还可以捞些甜头尝尝;五甚至可以把她们当物件,在价钱合适的前提下转让他人,赚几个轻松钱也未免不可,何乐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穷人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奴隶挣钱图的是自由。妓女卖身先是万不得已,尔后挣钱却是为了赎身。单身汉挣钱是为了娶房媳妇儿成家过小日子,庄户人家挣钱却是为了买几垅好地过好日子。商户人家挣钱却是为了拓展生意,当官的贪钱而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p><p class="ql-block"> 更有人说,究竟什么生意好挣钱,挣多少钱为最多?肯怕谁也难说得准,虽然这世界上有挣不完的钱。但是,谁又能挣完这世界上的钱呢?再有能耐,再敢拼命,再不怕吃苦受累。然而,这世上的钱终究都是挣不完的。既然这样,何必要去纠缠这漫无边际的生意呢?个人虽然不才。但是敝人还是认为,作为普通人而言,冬有寒衣保暖,夏有薄衫遮身,一日三餐不饿,一年四季无病、无痛、无灾,便是万事大吉了。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完”。因此,咱们商家做生意,无论你做多大,挣的钱有多少,都没有错。因为咱们都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所以你才会费心使劲的去挣钱。除非你不懂人情世故,或者是六亲不认,你才会懒得去挣钱。</p><p class="ql-block"> 甚至也有人说,富不过三代,穷也没有三世。这是因为纨绔子弟不思进取而败了家,或者是穷人家子弟因为穷则思变而发奋图强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更甚者认为,这挣钱之道民不如商,商不如吏,吏不如官,官不如大夫,大夫不如侯,侯不如大王。这是因为民挣钱只为养家糊口,商挣钱也只是为了做大,吏挣钱却是为了做官,官挣钱则是为了做更大的官,做大夫,封侯,做大王。做了大王还想开疆拓土,简直就是没完没了。既然如此,还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是黄道乐土。</p><p class="ql-block"> 最后,酒足饭饱之后,还有人说道∶就像咱们的大周朝的王室,从周武王姬发灭纣开国至今,经历了四百年之后,遇上了周幽王姬宫湦这个败家子,丧权辱国断送了西周的命运。幸好有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后的东周,才传承了大周王朝的基业。然而,周平王的官瘾不大,选择了封侯制。凡国家大事都让诸侯国去办,自己作为中立的大王,不时刷刷存在感便可完事。虽然没有开疆拓土的成就,但也没少他的福禄。再看看四百年后的东周天子,个个都是风流倜傥,自在潇洒。诸如当今的周赧王姬延,大寿已经快八十,大位也有近六十。尽管很少有人给他请安,甚至还被人遗忘。但是,他江山依旧,子民安康,活得比谁都潇洒。七大诸侯还敬他为大周天下的大王,他也俨然像一个大王,时不时的下去巡视巡视,鼓励鼓励属下,然后吃些好果子,喝些好酒,拿些好物件,再说些赞美之词,才打道回朝。这是何等的悠哉,乐哉!真可谓享尽荣华富贵,和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因为吕不韦在业内,提供了如此盛大的平台,和盛情的款待。所以,业内的同仁们才会高兴的来此借酒助兴,借兴捧场,或者是借花献佛。虽然如此,但也是知无不言,言而不尽,甚至还有的放矢,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反正有说有笑才是和谐的像征。因此先说为快,尽说为乐,才是做客之道。</p><p class="ql-block"> 于是,吕不韦也见机行事,端起酒杯见好就收,并且还慷慨阵词般说道∶“首先,谢谢各位同仁不吝商务繁忙前来赴会,畅所欲言。其次,答谢诸位,在商言商,吕某受益匪浅。最后要说的是,倘若日后吕某真有发达,决不会忘记各位同仁指点迷津。有钱大家赚,是我吕某的初心。有福大家享,也是咱吕某对同仁的情分。现在举杯,祝福各位在古城洛邑其间,吃好,喝好,玩好,干杯!”</p><p class="ql-block"> 不日,吕不韦从都城洛邑,回到了魏国濮阳。首先,跟父亲汇报了近期在商务上的运作,然后谈了自己在商言商的设想,最后还请教了父亲,曾经做生意的利润,与庄园耕种的利润差异究竟有多少?</p><p class="ql-block"> 当然,父亲对儿子不会有隐瞒的说∶“不会低于十倍。”</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继续问∶ “后来做珠宝生意呢?”</p><p class="ql-block"> 父亲又不加思索的说∶“有百倍以上。”</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再问父亲∶“当今周天子的利润,可不可以估算?”</p><p class="ql-block"> 父亲依然不加含糊回道∶ “当然可以。不过,不可按大王历史使命去算,只能按现状评估。因为周天子现状只管进不管出,更不管外事与发展。因为七个诸侯国每年的贡品入账,都是雷打不动。加上诸侯国与大周王朝之间都是契约关系。所以,他们的贡品只多不会少。原因也很简单,王室成员都是官员。事务都由各诸侯王国去做,诸侯国之间需要调解,也是由诸侯国,请他当和事佬。所以,贡品不但是精品,而且份量谁也不想输,这才能够说明自己的王国治理有方,国富民强。东周王朝能够平平安安的维持四百年,道理也许就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听完父亲教诲,茅塞顿开。当即决定∶儿子往后的生意,就做“天下”这樁买卖。</p><p class="ql-block"> 话说公元前267年,即秦昭王40年,秦国的太子不幸死在魏国。在运回秦国葬于芷阳的过程中,吕不韦出资并结识了秦国的不少官吏。他的名字也渗透到了侯王府子弟的心目之中。</p><p class="ql-block"> 后来,吕不韦又在赵国经商时,结识了当时在赵国为人质的秦国王孙子楚。</p><p class="ql-block"> 一天,吕不韦邀子楚到一家酒馆小饮。见他捉襟见肘的拮据模样,很是同情的说道∶“我可以帮你度过当下的困境。”子楚端起酒杯不屑一顾的说道∶“一个商人把自己的生意做好,等你发达了再帮我吧!”吕不韦回道∶“咱的发达,只有王孙发达了我才能够有发达。”当子楚听到这句并不经意的奉承话时,倒觉得有点嚼劲。便问道∶“先生说说看,咱要怎么样做才能发达?”</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听他言语,觉得有戏。他便不紧不慢的端起来酒杯,满是关心的说道∶“你家祖王爷年迈,当今太子爷安国公虽然是你的父亲。但是,你兄弟却有二十几个,排行处中不大不小,正好是无人痛没人爱的位置。当下的你不但身在异国他乡,而且还是赵国的人质,加上母亲夏妃又宠不逢时,虽痛但也帮不上忙。因为手中拮据,所以,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自己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聪明能干。想要发达,除非得到太子大位。这太子位嘛,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是你要走动。”吕不韦突然呡了口酒叹道∶“唉……”</p><p class="ql-block"> 子楚见状问道∶“难道先生有法子?”</p><p class="ql-block"> “当然有。”吕不韦又呡了口酒说∶“想听就斟酒来。”</p><p class="ql-block"> 子楚拿起酒壶,给他满满的上了一杯。</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问子楚道∶“你可知道当今太子,你的父亲宠爱的妃子是哪位?”</p><p class="ql-block"> “华阳夫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对上了号。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倘若你能攀上这位夫人喊一声母亲,太子大位不就成了华阳夫人的一句话,你父亲的一次点头了吗?”吕不韦不紧不慢的说完后,又是一口酒下肚。</p><p class="ql-block"> 子楚懵头懵脑反问道∶“这母亲有那么好喊吗?”</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又呡口酒道∶“只要你有心,你不是你父亲的儿子吗?当然也是华阳的儿子呀,问题是要将庶子提升为嫡子。你母亲夏氏不也曾经是你父亲的宠妃吗?分量应该还在,只是需要走动,走动得要钱。人际关系虽然有,但要去疏通,然而疏通时也要钱。门道有了,办法也可以想出来。水到渠成也只是时日了,关键还是钱。只要钱能办事,商人认为这就不是事。因为商人虽然不才,但是,办好你这件事的钱,我还是绰绰有余的。你的活动经费暂给五百两金,你母亲也给金五百两。我去咸阳走动,你在邯郸走动。一旦成功,你回咸阳就是指日可待。”</p><p class="ql-block"> 子楚端起酒杯说道∶“一旦成功,咱们有福同享。干杯!”</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