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的“九三阅兵”式上,抗战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受邀观礼。这是继2015年阅兵式之后,他第二次代表孙氏后人受邀观礼阅兵。近年,通过多部反映中国远征军抗战史的影视作品,孙立人将军的英雄形象重新活跃在银屏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迄今为止,海内外总计出版纪念孙将军抗战功绩的中文版书籍56册,英文版著作25部。1998年,孙将军生前的随从秘书沈克勤,退休后经过七年悉心整理,从上述书籍和史料中编著出上下两卷《孙立人传》,篇幅千页,洋洋万言,堪称集大成之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国家的历史分分合合,人间的恩怨终将消沉。《孙立人传》追究事实真相,重现孙立人的心路历程,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让历史铭记孙立人这代中国人所受的苦难。孙立人的生平际遇波澜起伏,奇诡处超过推理小说的想象,盛誉中充满悲壮萧索的诗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孙立人去世时,他的日本粉丝镌刻了碑文为“支那人民多少泪,中华从此无将军”的纪念碑。充满中华情怀的孙立人,全盘接受美式思想,终生致力中国现代化,却在特殊历史时期,与中华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不幸成为悲剧时代的一位悲剧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合肥孙立人故居内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童年时的一记耳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00年11月,孙立人出生在安徽庐江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祖上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第七十三代传人,家中收藏完整的族谱。他父亲是光绪年间举人,先后担任晚清和北洋政府的官员。六岁时,他在自家私塾启蒙,接受极其严格的中西式教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九岁那年,父亲在济南任职,孙立人被送到青岛一家德国教会小学读书。一个周末下午,他去海滩玩耍,拾到一枚漂亮的红色卵石。旁边有个德国小孩向他索要不成,便突然大哭起来。小孩的父亲走过来一把抢走石子不说,还打了孙立人一记耳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一生中,孙立人无数次谈到这记耳光。从那时起,他立志学习军事,强军强国,抵御外侮。他考取清华留美预科班,崭露出超人的组织才干和体育天赋,出任五项球队的队长。1921年,孙立人率领华北篮球队击败日本,夺取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冠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华毕业后,孙立人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提前两年攻取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他不忘学习军事的志向,经中国驻美使馆批准,转学到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获得军事教育学学士学位。1927年,孙立人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校担任学生大队副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聘用一战后失业的四十多名德军军官组成教导团,为国军培养教导师,孙立人在教导师中担任连长。在教导师受训三年后,孙立人被派往江苏创立、培训财政部税警团。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爆发,孙立人率部参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是名将孙立人的首次历史亮相,他卓越的指挥才干初露尖角。会战一开始,孙立人便率领税警团两战两胜,智取丁家桥。两个月后,孙立人荣升所在作战分队少将司令。在指挥苏州河战役时,他被散弹击中,全身十三处受伤,生命垂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财政部长宋子文闻讯,将宋家在租界内的豪宅改作医院,将孙立人送往抢救。一位过路的大学生及时献血,五位外籍医生奋力抢救一昼夜,将孙立人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上海失守后,宋子文派胞弟宋子安携款陪护孙立人抵达香港,深度精心治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香港住院期间,孙立人从报纸上读到南京沦陷以及惨绝人寰的日军暴行。他再也按耐不住,于1938年2月匆匆赶往国民政府所在的武汉,请缨参战。此时,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为保证战争时期后方的财政收入,他决定委派孙立人组建新的税警部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孙立人担纲的财政部缉私大队在长沙挂牌成立。依靠淞沪会战后被打散的旧部下投靠,他很快招募到一个团兵力开始集训。五个月后,武汉失守,长沙吃紧,孙立人部队被派往贵州继续训练。日后的抗日名将与惨烈的长沙会战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出国留学前孙立人与父亲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缅北一战成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此后的三年多,孙立人一直在贵州招募、训练缉私大队新兵,很快建成三个团的编制。孙立人练兵使用全套美式教法,管理科学,训练严格,犹善射击,其部属蝉联历届全军射击比赛冠军。他特别重视思想教育,向士兵灌输传统文化中的忠义思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家境优渥,拒绝贪腐。他从不克扣兵饷,还用自己的津贴接济遇到困难的下属,深受官兵爱戴。他为部队制定严明的纪律条文和与国际接轨的卫生标准,令他的部队军姿昂扬,秋毫无犯,俨然一只文明的威武之师。练兵,是他取得战功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迅速挺进东南亚,登陆英国殖民地缅甸。为保证重庆政府接受外援线路不被切断,中美英三国军方决定成立缅甸战区,联合对日作战。孙立人领军的缉私大队三个团被改编为中国远征军第38师,进入缅甸北部作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担任师长的38师受命驻防缅北重镇曼德勒,蒋介石亲临视察,制定出曼德勒会战计划。计划未及实施,由于缅南英军拒绝抵抗,一路北逃,曼德勒地区被日军钳形包围。为保存实力,司令杜聿明指挥远征军撤退回国,由38师断后保护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打造的国民党军队,由保定、黄埔两军校的毕业生包揽核心指挥权。缅北撤退断后这种极其危险的任务,分配给“外来户”38师,孙立人虽有不满,颇能理解。但他坚决反对进入野人山的撤退路线,明确表示掩护任务完成后将率部队西撤印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杜聿明率领主力部队进入野人山后,遭受重大损失,著名将领戴安澜葬身林海。大部队撤退后,孙立人获得独立指挥权,出奇兵取得仁安羌大捷,击败十倍于己的日军,解救出被包围的英军七千多人。跟随英军的欧美记者团及时报道,孙立人名声鹊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带领部队撤到印度蓝伽,经扩编后更名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杀回缅北,由孙立人担任前敌总指挥,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经过18月的激战,中国驻印军收复缅北,以牺牲2400人的代价,取得击毙日军1.7万人的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起祖先孙武、孙膑,孙立人的指挥思想是全盘美式的。他讲求“军以战为先,战以胜为本”。为取得胜利,他敢于突破固定思维模式,出奇兵制胜。他指挥作战的出发点是追求效率、减少牺牲。他的属下发自内心地冲锋陷阵,部队打仗从无督战官逼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立人美国式的练兵和指挥,快速获得巨大成功,与蒋介石军事集团内部制度痼疾形成的鲜明对照,全部被美国军方看在眼里,他们开始拉拢、培养孙立人。缅北收复后,德军投降,欧洲战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单独邀请孙立人赴欧洲观摩受降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赴缅北战场前,孙立人(前中)与指挥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 “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对美军绕过他邀请孙立人十分不满,一面对美国含糊表示同意孙立人前往,一面对孙立人提出的赴欧申请表示明确反对。孙立人没理解这种中式思维的良苦用心,竟然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只身前往欧洲战场考察,受到英美盟军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三个月的考察中,英美联军把欧洲、北非战场占领的战略要地,悉数对孙立人开放。艾森豪威尔会见孙立人,就战后中国形势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孙立人参观盟军驻阿尔卑斯山的陆军军营,受到弗吉尼亚军校校友、美国著名战将巴顿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回国面见蒋介石,不仅不理会蒋的个人情绪,反而提出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建议制定建国建军大纲给美国审阅,以便让美国“知道如何帮助中国”。孙立人军事上内行,政治上外行,他不知道这样美式简单思维的结果,一定触犯蒋介石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政权依靠美国支持,却担心美国培植亲信取而代之。史迪威等军界将领对蒋家王朝反感至极,孙立人丝毫没有察觉美国军界对他的亲近可能带来的致命风险。抗战胜利后,孙立人的部队被改编为新一军,他本人被调离,派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国共内战开始,东北战区司令杜聿明率领的中央军被林彪击败,退出四平。蒋介石派新一军增援,让杜聿明物色军长接替孙立人。缅北撤退时孙立人违抗命令后享誉全球,对杜聿明造成终身羞辱。他提议孙立人留任,指挥攻打四平,若失败再撤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回国率军参战,指挥新一军攻克四平,一鼓作气将林彪部队击溃到松花江北岸。孙立人请命追击,计划三天内攻占哈尔滨,中共北满局已经决定撤退到苏联境内。但杜聿明以辽南局势不稳为由,命令孙部停止追击,分散兵力去辽南“平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孙立人指挥两个师的兵力,成功击退林彪十万大军四次跨江对长春的袭击,致使林彪部队中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的顺口溜。然而,在1947年初林彪四下江南被击败后,孙立人再次与杜聿明发生指挥冲突,林彪捕捉到战机,反败为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杜聿明追究战败责任,严惩始终跟随孙立人的师长。孙立人与他当众闹翻,斥责他的能力“仅够做一名排长”。蒋介石偏袒杜聿明,孙立人愤而辞职,被调往台湾练兵。在国军大溃败的两年内,他培养出一支精兵,并指挥该部在金门全歼解放军一个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无可争议的战功下,孙立人被提升为台湾卫戍司令兼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的升迁,遭到黄埔系将领集体反对。他们深夜前往蒋介石官邸抗议,遭到蒋介石怒斥:“孙立人从士兵动作到指挥大军,样样精通。你们哪个能比得过,我就让他当总司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曾在美国西点军校悬挂的孙立人将军戎装照</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幽禁中的余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虽然嘴上这样讲,蒋介石暗地里对孙立人与美国的联系加强了防控和监视。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美军侦察到解放军积极准备横渡海峡,解放台湾蓄势待发。1950年6月19日,美国作出美军进驻台湾、蒋介石离开台湾且永不返回的“弃蒋保台”的最后决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九天后,金日成命令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爆发。整个远东局面顿时扭转,美国抛弃蒋介石政权的所有计划,顷刻间胎死腹中。在策划这场“大龙凤”过程中,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公开试探孙立人是否“愿意发动兵变,取蒋代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恪守传统文化忠义思想的孙立人,不愿对蒋介石落井下石,更不愿取而代之。他不善言辞,情急时讲话结巴,与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官场格格不入。他很少参加高层饭局,反感饭局上流行的黄色笑话。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练兵强军、实现军事现代化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天真无邪的孙立人,认为他与美军高层的联系纯系私人友谊,这种友谊对“增进美国对我国的好感”有利。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孙立人致信祝贺,并在信中邀请艾森豪威尔访华。这封信被监视孙立人的情报部门截获,报告蒋介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大怒,拍桌子质问孙立人:“你有什么资格邀请美国总统?”孙立人忽视了艾森豪威尔当选后身份变化带来的政治含义,当场争辩说他是“为国家做事”。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在全球范围内策划政变,蒋介石心有余悸,准备让儿子蒋经国接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蒋经国掌管的政治部门,通过派遣政工干部对军队进行渗透,遭到全盘接受美式治军思想的孙立人高调抵制。美军驻台代表团公开支持孙立人,致使孙立人与蒋经国的关系持续紧张,最后僵局以孙立人被撤销陆军总司令职务、调任总统府参军长告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铲除后患,蒋经国指挥情治部门,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制造出孙立人旧部“匪谍”、“兵变“假案,逮捕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三百多人,其中35人被判刑入狱。1955年10月,蒋介石以失职为由,下令将孙立人软禁在台中家中,长达33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88年初,蒋经国去世,孙立人重获自由。软禁中,孙立人拒绝了美军发出的赴美定居邀请,与照顾他的一名护士连生两男两女,自得其乐。孙立人获得自由后,为四个赴美留学的孩子订下“不入美国籍、不与美国人结婚、不回台湾工作“的约法三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90年11月,一代名将孙立人在台中逝世。他生在二十世纪初,卒于二十世纪末,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悲剧。他去世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把孙立人与巴顿、马歇尔将军一起,并列为三位永久名誉校友。孙立人的英名,将永存世界军事史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重获自由时的孙立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