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远眺(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云南:世界上最多彩的地方(17)</p><p class="ql-block">——梯次展开的地形地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冠岭望海</p><p class="ql-block"> 云南的地理分类与特征可以概括为“山地高原为主、地势阶梯递降、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立体分布”,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一、宏观地形分区 </p><p class="ql-block">1. 东部滇东—滇中高原:属于云贵高原西缘,平均海拔约2000 m,以起伏和缓的低山、浑圆丘陵和大面积喀斯特地貌为主,著名的游览地如石林、九乡溶洞等。 </p><p class="ql-block">2. 西部横断山纵谷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南北向并行深切,形成“高山—深谷”相间地貌,相对高差常逾1000 m。著名的游览地如;虎跳峡,梅里雪山(其卡瓦格博峰6740 m为全省最高点),玉龙雪山,香格里拉等。 </p><p class="ql-block">3. 南部边缘低山宽谷区:海拔800–1000 m,逐步过渡到中南半岛热带景观,西双版纳等地分布热带雨林拉,著名的游览地有西双版纳,腾冲等。 </p><p class="ql-block">二、海拔阶梯与垂直差异</p><p class="ql-block">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递降,每千米水平距离平均下降6 m,导致“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立体气候和植被带谱:6000 m以上:现代冰川与永久积雪带。 3000–5000 m: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1500–3000 m: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及多种农经作物带, 500–1500 m:南亚热带半湿润—热带季雨林带。 </p><p class="ql-block">三、坝子:高原上的“孤岛平原”</p><p class="ql-block">云南把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原统称为“坝子”,面积1 km²以上者1442个,占全省国土仅6%,却是城镇、农业最集中区域。按成因可分为:</p><p class="ql-block">1,盆地坝(滇池、洱海等湖泊淤积而成) </p><p class="ql-block">2,河谷坝(怒江、澜沧江沿岸冲积层)</p><p class="ql-block">3, 山麓坝(大理、下关等冲积扇联合而成)。 </p><p class="ql-block"> 云南旅游的人文景观主要在坝子里和坝子周围,如昆明,曲靖,大理,西双版纳。</p><p class="ql-block">四、水系与湖泊</p><p class="ql-block"> 六大水系呈扇形分流:金沙江(长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正源)、伊洛瓦底江支流瑞丽江等;高原湖泊星罗棋布,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九大湖泊面积均>30 km²。 </p><p class="ql-block">五、云南的自然区划(简要) </p><p class="ql-block">1. 藏东\川西以香格里拉,纳木错(湖)为代表的切割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区(滇西北角区域)。 </p><p class="ql-block">2. 以昆明,曲靖,大理为代表的中亚热带云南高原常绿阔叶林区(省境主体):</p><p class="ql-block"> ‑ 滇东喀斯特高原亚区</p><p class="ql-block"> ‑ 横断山平行岭谷亚区</p><p class="ql-block"> ‑ 滇中高原湖盆亚区 </p><p class="ql-block">3. 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滇南热带季雨林区(南部边境低热河谷、宽谷)。 </p><p class="ql-block"> 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悬殊、立体气候、生物多样”著称,是中国乃至全球自然地理最复杂、景观最丰富的省份之一。</p> <p class="ql-block">乌蒙山静止锋(远眺)</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前文提到的吐蕃,南诏和唐朝在整个唐王朝时期,在大西南形成一个相互角力的三角,三者之中谁也吃不掉谁,其中南诏最为弱小。正因如此形成了南诏的外交左右摆,举棋不定,都又两边挨打的尴尬局面。其中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是8~9世纪中国西南民族史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外交与军事博弈。这段历史经历了从敌对、结盟、背叛、再到决裂的全过程,堪称一部“边陲小国的生存术”。</p><p class="ql-block"> 初始,唐朝扶持下的南诏,本为制衡吐蕃。南诏最初是洱海地区六诏之一,蒙舍诏地处最南,故称“南诏”。在唐朝扶持下,南诏首领皮逻阁统一六诏,于738年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目的是联合南诏共同牵制吐蕃。</p><p class="ql-block"> 天宝战争年间,——南诏因地方官员张虔陀听说阁罗凤的老婆漂亮,欲占为已有,阁罗凤奋而起兵反抗。750年,南诏王阁罗凤反叛唐朝,杀张虔陀,攻占姚州。唐朝两次派大军讨伐(751年、754年),均被南诏与吐蕃联军击败,唐军伤亡惨重,“流血成川,积尸壅水”。</p><p class="ql-block">战后,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南诏正式成为吐蕃的盟友,双方结为“兄弟之国”。</p><p class="ql-block"> 虽然南诏与吐蕃结盟,但吐蕃对南诏的压迫日益加剧,甚至要求其出兵、纳贡、称臣。南诏王异牟寻逐渐不满,开始秘密与唐朝接触。</p><p class="ql-block">794年,异牟寻与唐朝使臣在点苍山神祠会盟,誓言“永为汉臣”,正式脱离吐蕃,重新归附唐朝。为表诚意,南诏出兵攻打吐蕃,发动“铁桥之战”,大败吐蕃,俘虏其五王,断其铁桥,切断吐蕃南下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南诏在唐与吐蕃间反复横跳,虽然794年后南诏与唐朝恢复宗藩关系,但双方信任已难完全恢复。南诏后期又因唐朝边政腐败、赋役沉重而再次反叛,甚至攻入四川,掠夺成都。最终,南诏在9世纪中叶因连年战争、国力耗尽而衰落,于902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结束其253年的国祚。</p><p class="ql-block"> 南诏与吐蕃的关系, 初期借唐抗蕃 ,中期联蕃抗唐 ,后期背蕃归唐 ,终因其反复无常,耗尽了国力。而其两大对手吐蕃于公元877年亡,唐于公元907年亡。这段历史展现了南诏在两大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生存,也反映了边疆民族政权在大国博弈中的灵活策略与无奈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