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乡日新月异,建设得越来越好了,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再也难以看到人们用架子车和手推车拉水的身影,路面硬化,水泥路面村村通,户户通,路灯都是太阳能,晚上村头亮亮的,每个住户家门口有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网络通讯系统遍布家家户户,即便是过去偏僻龚家堡滩和华尖滩农林场都可以自由地上网,真的是“农民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农户庄前都栽植各类花卉和乔木,每一个村都建有宽阔的漂亮的文化广场,是村民娱乐锻炼的场所、只是一半人家的庄门都锁上锁。。。</p> <p class="ql-block"> 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让农民的生活更干净,更方便,更体面,让农村的环境更整洁,更优美,更宜居。但是,每一次回到乡村老家,我都竭力寻找小时候的味道。我总觉得,那时候的乡村才是真正的乡村,人们在那一片土地上春种秋收,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所以感情挚深。</p> 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我们老家都陆陆续续地走到田间地头,用榔头打地理的大的土块,修一修田埂、疏通沟道呀、购买化肥,拉运农家肥,为春耕作准备了。惊蛰过后,繁忙的春耕生产便拉开了帷幕……那一段时间,家家户户在后菜园里种下葫芦,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等,春天,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空气里弥漫开来的是泥土的芬芳。记忆里的春天是一部大合唱。每到夜晚,青蛙率先在田间开始歌唱,随后蟋蟀在草丛里弹琴,然后各种不知名的虫呀都加入合唱团,整个乡村的田野里唱响了既和谐又动听的音乐。</p> 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家乡一年里最辛苦的季节。就是夏季的抢收,炎热的夏季,用镰刀一刀一刀的收割,那真是不容易的事,一般情况下都是凌晨五点多上地,中午10点多下地,下午六点多上地,晚上半夜才能回家,老人们常说:“小暑大麦黄,大暑麦子紧跟上”,就是说小暑节气和大暑节气庄稼收获时节紧,夏收后农活的节奏就慢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夏夜真的很美,劳动一天的人们在晚饭后,都在院子外面乘凉。搬几个凳子,拿几把椅子,聊着作物的收成,有时候还父辈们还给我们讲着遥远的鬼神的故事……萤火虫在或远或近的地方,一闪一闪的,那是很奇异的虫子,尾部会发亮光的。孩子们看见都认为是“流动的鬼”,马上躲进房间了。记得,我小时候,总是躺在老家院子里的一个大树根上,望着夜空,展开少年想像的翅膀,飞呀飞,银河是那么亮,那么低,仿佛伸手就可以摸得着似的。</p> 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后,便有了凉爽的秋风,早晨的露水都很重了。那时候,田野里有最美的风景,玉米、高粱等成熟了,金色和红色一大片一大片的,仿佛金黄色和红色的缎子在田野里飞舞!收割后玉米棒子和高粱就可以在麦场上凉晒,打碾后的大麦草和麦草堆成一个一个的草垛。我们小孩儿就在几个草垛间捉迷藏呀,或是比赛谁最快爬到草垛的顶上去呀,或是躺在草垛边上,望着秋天那高远的天空,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地发呆。我最喜欢的就是秋天的田野,不张扬,不紧迫,有一种成熟的稳重。</p> 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北风寒,遇上雪天,大地白白的一片,房前屋后的草呀冻死了,经过一夜的北风吹,第二天还能看到小河里的冰挂和雾气,朦朦胧胧,时而看到白鹭和野鸭在水中嬉戏!勤劳的农人在冬天已经把农家肥搬运到田间了。</p><p class="ql-block"> 腊月,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开始做各种年货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过后,家家户户都大扫除,搞卫生,洗洗涮涮忙碌起来了!腊月二十七八杀年猪呀,都准备好了各种年货。除夕的上午,男人带着孩子们帖春联和去祭拜祖先,女人在家里忙着做年夜饭。下午,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飘出浓郁的香味,各种肉香,菜香⋯⋯</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习俗,除夕夜一家老小都聚一起吃个团圆饭。初一早晨去一个家族的老人家里叩首拜年,老人们已一两个花糖馈赠,孩子们非常兴奋,春节期间,这是一年当中最放松的时候,农人们要么走亲访友,要么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打打牌,喝喝小酒,有些生产队还闹社火,闲适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p><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四季异常分明。农耕看二十四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爱明,谷雨爱雨”“小满江河满”“小暑小禾黄,大暑满田光”等等,几乎每个节气都会有一两句对应的谚语,老一辈人每逢什么节气的前后,都会念叨几句,可惜我当时年纪小,并没有用笔记录下来的意识,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如今脑海里出现的只有这么几句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每个月都有农村的节日,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八月十五,九月九,十一月冬至,十二月的年。这么过着,仪式感十足,层次感十足,张驰有度,生活就过得有滋有味。小时候的家乡,可以说是,天人合一,众生都在和谐相处。田野里的青蛙,蜻蜓;草丛里的蟋蟀,蚂蚱,树上的麻雀;夜晚的小蝗虫,萤火虫;土里的蚯蚓,蚂蚁;河里的田螺,泥鳅,戴胡子的鱼和鲤鱼⋯⋯一切的生命都在这一方土地上自由自在,恣意生长,快乐生活。 </p><p class="ql-block"> 我挚爱的家乡,那个三四十年前的乡村,属于我自己的故乡已经远去,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乡村,房子漂亮,但人少了,留守乡村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年轻人和孩子都进城了,因为城镇化发展趋势,城市集中了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服务设施等等。而这二三十年间,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虫子们都没了踪迹,夜晚一片寂静,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动听的虫子大合唱,再也看不到小时候的那种七星瓢虫,和“新媳妇”(一种火红的小虫子)。现在土地流转,标准化农田建设,沟头地尾的树木不见了,田间小道没了、闲置的院子多了起来。记得小时候的门前是乌牛坝的一条小河,常年流水,清澈透明,家乡的人们常年在小河里抬水吃,现在也找不到一点水了。时代和村庄不断在改变,在前行,应该说是欣慰的,但总觉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多年后我又来到我的村庄,却发现我真正怀念的并不是这个地方,而是我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