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果法则极为深奥,虽说因果不虚。但我们普通人,是无法了知一个人的遭遇,具体是由何因缘而来的。其实,对我们来说,知不知道由何因缘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愿,成为自他善业的缘起。一个人生病,或是遇到挫折不幸时。我们虽然不完全了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前前后后的因缘,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但我们可以尽已所能地在物质上、情感上、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努力开启善好的因果相续。我们内心的善良、慈悲,真诚的祈愿和回向一定会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佛曰,“实际上你我之间并无差别,我只是已经觉悟了而因果法则极为深奥,虽说因果不虚。但我们普通人,是无法了知一个人的遭遇,具体是由何因缘而来的。其实,对我们来说,知不知道由何因缘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愿,成为自他善业的缘起。一个人生病,或是遇到挫折不幸时。我们虽然不完全了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前前后后的因缘,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但我们可以尽已所能地在物质上、情感上、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努力开启善好的因果相续。我们内心的善良、慈悲,真诚的祈愿和回向一定会发挥作用。已,你也同样会有觉悟的一天。”把自己当真了,就是我执;把外境当真了,就是法执;把一切当真了,就是轮回;把一切看透了,就是解脱。</p> <p class="ql-block">佛教双手合十的含义 合掌,又作合十,意指合十法界于一心。合掌是为了向三宝表示恭敬,为了祈祷佛菩萨,属于礼敬。曲躬合掌,低头弯腰,虔诚问讯,表示内心的恭敬。“合掌”有几重含义:一个是表示福慧两足。合掌当胸,也是表示向于中道。十个手指竖起来,表示十度: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前五度属于修福德,后五度属于修智慧,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p> <p class="ql-block">在佛学院,辩经是藏传佛教独特的学修方式,也是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五部大论的关键。其中,《般若》为五部之精髓——《释量论》展现般若之见,《现观庄严论》诠释般若之智,《戒律本论》指引般若之行,《俱舍论》梳理般若之脉络。辩经属于闭关修行里的胜观部分,和闭关的寂止修行相辅相成。每天,经堂外僧人们都会分组辩论。提问的僧人边大声问边拍掌,用逻辑紧追不放;回答的僧人淡定回应,引经据典、灵活说理。</p><p class="ql-block">这千年传承的辩论,就像给大脑做训练。僧人们通过问答,理解难懂的佛经,领悟佛法。虽然辩论激烈,却是超实用的学修方法:既能练思维、记知识,又能调节修行节奏,帮助人们靠思辨走向解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