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行(1)‍九省通衢~武汉

大爱无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 大爱无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 41527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 自拍/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4月,1990年8月因公出差,两次来到武汉。公务之余,抽出时间游览了武汉的一些地方,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在全国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在湖北省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湖北省省会,简称“汉”,别称江城。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大别山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它西北接孝感市,东连黄冈、荆州市,南邻咸宁、黄石市,东南与鄂州市接壤。 武汉市总面积856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81万,下辖江岸、江汉、汉阳、武昌等13个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乃天下要冲之地。它是湖北省省会,中部6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确定的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span></p> <p class="ql-block">俯瞰武汉市。</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武汉。</p> <p class="ql-block">武汉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历史悠久,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东汉末年,在此地区先后建立却月城、鲁山城、夏口城等。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京汉铁路修建后,该地成为长江水运和南北铁路大动脉的枢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了加快发展这个城市,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三镇各取一字,定名“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武汉为湖北省省会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远眺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俯瞰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4月下旬,我和同事赴武汉进行专案调查,工作之余,参观游览了长江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连接汉阳区和武昌区的过江通道。这座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上,脚下是滚滚奔腾向东的长江水,历史的思绪喷涌而来。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美好梦想。清代鄂都张之洞曾两次提出修建大桥建议,并聘请日本工程师勘察选址,进行了初步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国初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德藉教授乔治. 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龮等13名学生来到武汉对长江大桥选址进行初步勘测,并开展了实习设计。此次选址方案被历史证明十分恰当,此后的规划选址都确定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之际,桥梁专家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桥梁专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递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造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随后毛泽东在北平主持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议案。建国初期,成立了武汉大桥测量钻探队,进行大桥筹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铁道部正式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开展筹建工作。同年9月,应我国邀请苏联派出25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我国提出的武汉长江大桥的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随后,应我国要求苏联派遣了以康坦斯丁. 谢尔盖耶维奇. 西林为组长的28位桥梁专家组,前来武汉提供技术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9月1日,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举全国之力,历经2年多的艰苦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交付使用,从此结束了万里长江无大桥的历史。为纪念这一盛举,毛泽东主席欣然为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span></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正面观赏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黄鹤楼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7月末8月初,我随同哈尔滨市主管工业副市长率领的哈尔滨考察团来考察学习武汉发展工业的经验。考察工作结束后,8月1日,武汉市政府接待部门陪同考察团一行游览了黄鹤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由此也成为武汉最靓丽的名片名扬四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市政府接待办陪同人员介绍说,黄鹤楼的得名,有“因仙”、“因山”两种说法。“因仙”说是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此地的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从此酒店生意兴隆。10年后吕洞宾重来酒店,用笛声从墙上召下黄鹤,乘鹤飞去。吕氏感恩,遂出资修建了黄鹤楼。“因山”说则认为,黄鹤楼是因为它建在黄鹄矶上而得名。古代的“鹄”与“鹤” 2字通用,故名为“黄鹤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登上黄鹤楼,俯瞰壮丽长江,充分领略了“楚天极目的壮阔”。放眼武汉全城,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一片生机勃勃。武汉市政府接待办陪同人员告诉我们,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江边修筑黄鹤楼,主要用于军事上的嘹望和警戒作用。后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渐变成了一处江景名胜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鹤楼之所以闻名遐尔,与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密不可分。在三层迴廊,我们细细欣赏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深深体会到千年文脉的传承。黄鹤楼成为离别与重逢的文化意象,唐代以后的诗人登楼赏江,诗意勃发,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在崔颢之后,李白、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在此留下了诗篇。相传李白因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登峰造极之诗句,遗憾地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任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的《黄鹤楼》牌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鹤楼命运多舛,唐、宋、元、明、清等朝均有毁坏、重建的记载。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汉阳门外董家坡民房失火,殃及黄鹤楼,被焚毁成为一片废墟,一代名楼从此消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武汉巿政府决定仿照清朝同治年间样式重建黄鹤楼。1981年10月,黄鹤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9月,黄鹤楼正式建成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修后的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5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展现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迴廊,陈列著名诗画家的诗词书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了武汉市政府接待人员的介绍,我们既遗憾黄鹤楼的被毁,又佩服武汉市政府领导的远见卓识,更由衷地赞美新建黄鹤楼的宏大雄伟。</span></p> <p class="ql-block">东湖公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春天,东湖公园樱花盛开,如云如雪。</p> <p class="ql-block">夏日东湖公园荷花满园。</p> <p class="ql-block">秋季的东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12月的东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黄鹤楼,我们回到宾馆午歺并短暂休息。下午2点多钟,我们在武汉市政府接待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东湖公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东湖公园,一边欣赏公园美景,一边听取接待办工作人员的介绍。东湖公园是建国后开发的自然山水景区。它位于武汉市区的东部,被武昌、洪山、青山、东湖公园新技术开发区4个城区合围。它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正常水域面积31.75平方公里,最大库容可达1.24亿立方米。它由郭郑、汤菱、团湖等11个子湖组成,湖岸线长达133.7公里,环岛分布着34座山峰及120个岛渚,形成“九十九弯”的地貌。东湖原为长江的支流之一,因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而逐渐形成独立的湖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湖是国家5 A级景区,拥有2.5万亩的山林和158种湿地植物,记录有299种脊椎动物及200余种珍稀鸟类。其核心景区包括磨山、听涛、落雁、珞洪、吹笛5大景区。5大景区用105公里的绿道串联,设有25处景观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湖除了湖光山色的美丽自然景色外,还有四季的花鸟虫鱼让游客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8月的武汉正是酷暑,在东湖公园我们丝毫没有感到“四大火炉”之一城市的酷热。我们来到夏日听涛景区,磨山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内的荷花满园怒放,使人目不暇接。仔细观赏之际,一阵阵阵儿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黄鹤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天的武汉学习考察结束了,武汉工业企业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短暂的游览观光,黄鹤楼、东湖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武汉,你这个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必将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13日于哈尔滨道里爱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