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希漫行记—把脚印留在阳光与古迹里(五)从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1】建在云端的小镇—龙达

空山新雨

<p class="ql-block">6月2日早上大约八点半左右,我们离开塞维利亚前往格拉纳达。路途中,我们将探访西班牙悬崖上的小镇龙达,和被誉为“欧洲后阳台”的内尔哈。这两天,我们的行动轨迹主要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安达卢西亚是位于西班牙最南的历史地理区,也是西班牙南部最富饶的自治区。安达卢西亚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الأندلس‎,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8-15世纪摩尔人统治时代的遗址。在地理位置上安达卢西亚南临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拥有1101公里西班牙最长的海岸线;全境面积87268平方公里,主要由瓜达尔基维尔河大盆地和巴埃蒂克山脉构成。这里气候条件独特,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橄榄树的种植,西班牙相当一部分橄榄油产区都集中在了这里。除了种植橄榄油,安达卢西亚还大量种植向日葵、油菜籽、甘蔗、香蕉、葡萄和棉花等农作物。安达卢西亚的人口约685万,他的行政区划分仍然是沿用1833年确立的8省体系,其中包括我们之前去过的塞维利亚(首府),与我们现在正在前往的格拉纳达和内尔哈。</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到龙达的路程约120多公里,开车需2小时左右。大巴驶离塞维利亚,在广袤的安达卢西亚平原上疾行。公路两侧大片的农田与散落的农庄交织,充满宁静的乡村气息。车窗外映入眼帘的不止有大片的橄榄树,还有大片的油菜花、向日葵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树木……蓝色的天空下,黄色交织着绿色点缀着粉色其间还隐藏着白色……大地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万千色彩绘成斑斓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龙达位于安达卢西亚大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于</span>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个人口仅三万多人的小镇,</span>埃尔塔霍峡谷将小镇分为新城和老城。靠近龙达时,就进入了山区,连绵的山脉、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间盘旋的公路成为这一段路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大约三千多年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龙达750米的峭壁,他们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河流丰沛,食物丰美,于是安营扎寨,造出了第一座白色的房子。随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白色的房子如同一颗种子一般,在悬崖上衍生出了一座奇迹般的城市,</span>他就是我们面前的龙达小镇。龙达<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闻名遐迩,他</span>被赐与过无数种名称:“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斗牛士的故乡”等等,龙达汇聚了最让人心动的词汇:漂亮、神秘,峭拔、纯粹、浪漫、私密、刺激、狂热……</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10点半到的龙达小镇,与我们同时到达的游客不少,让原本安静的小车站一时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龙达的游览从观赏龙达的斗牛场开始,斗牛场在龙达老城区,离车站不远,步行过去也就十几二十分钟路程。下车伊始,领队兼导游小曲姑娘招呼大家跟上她的脚步,以免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龙达小镇的干净整洁与异域风情,藏在每一处细节里。白色的建筑外墙被打理得一尘不染,石板铺就的街巷蜿蜒起伏,不见半点杂物,脚步踏上去只闻清脆声响,窗台摆放的绿植花卉枝叶舒展、色彩鲜亮,当你从窗下经过,可以嗅到阵阵淡淡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跟着小曲三拐两拐,一座巨大的白色圆形建筑出现在眼前,小曲停下脚步介绍说,眼前这座建筑,就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达斗牛场。这座斗牛场</span>建成于1785年,共花费了6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龙达斗牛场的正门。龙达被称为现代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第一位就是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他家的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叫佩德罗·罗梅罗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中共斗杀了超过5000头公牛,而自己毫发无伤。另一个斗牛家族就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更是被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追捧,作家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第一个完全用石头建造的斗牛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门是斗牛场的入口</span>。门头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被巴洛克式边缘环绕的西班牙皇家盾牌 ,那是皇家的象征,其设计风格、装饰元素都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潮流、社会风貌以及斗牛文化在西班牙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是斗牛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见证了西班牙斗牛文化的发展,承载着人们对斗牛文化的热爱和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西班牙龙达斗牛场左边的雕像是卡耶塔诺·奥德涅斯。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斗牛士,他还是龙达斗牛场的所有者 ,被人们尊为现代斗牛之父。</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位于龙达斗牛场右侧,他是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士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东尼奥·加西亚(Antonio Grudéz ),</span>在西班牙,斗牛士是备受尊敬和崇拜的职业,他们展现出的勇敢和技艺令人赞叹。龙达作为西班牙斗牛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历史悠久的皇家麦斯特兰沙斗牛场,这座斗牛士雕像矗立在斗牛场旁,是对像安东尼奥·加西亚这样杰出斗牛士的纪念,也彰显着龙达浓厚的斗牛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是斗牛场大门上的精美装饰,他的作用相当于咱们国家古代大门上的门环。</p> <p class="ql-block">斗牛场不开放,我特意从网上搜了这张航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斗牛场内部景象</span>图片。说句心里话,“斗牛”无论是作为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种以动物受伤或死亡为结局的活动我</span>都非常不喜欢,他残忍、血腥、视生命为草芥,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随着全球动物权益保护意识增强,许多地方已颁布法令,<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面禁止斗牛活动 ,西班牙也是如此:</span>1991年,加那利群岛立法禁止斗牛,成为西班牙首个明令禁止斗牛的地区;从2010年7月开始,加泰罗尼亚地区也未再举行过斗牛活动。还有诸如限制斗牛相关行为、限制未成年人观看和成为斗牛士;不再颁发国家斗牛奖,甚至西班牙当局正在考虑废除“斗牛的文化和遗产保护”等等。</p> <p class="ql-block">但无论现代的人怎样看待斗牛运动,都不妨碍龙达人对斗牛运动的热爱。斗牛在龙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至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见证了西班牙斗牛历史的变迁,是西班牙斗牛士精神的摇篮和斗牛士们朝圣的地方。在龙达300年的斗牛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斗牛士。画面中的三位斗牛士是无数斗牛士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名字和影像被龙达人雕刻在石板上供世人瞻仰。他们是:</span>上图:佩德罗·罗梅罗 PEDRO ROMERO</p><p class="ql-block">中图:安东尼奥·奥多涅斯 ANTONIO ORDONEZ</p><p class="ql-block">下图:卡耶塔诺·奥多涅斯,“拉帕尔马的男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CAYETANO ORDONEZ EL NIÑO DE LA PALMA</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威武健硕的公牛雕像,位于斗牛场</span>一侧,他是龙达市议会为纪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不朽的“公牛”和勇敢的“斗牛士”而建立的。</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斗牛场,小曲带着我们来到塔霍林荫散步小道上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南部是郁郁葱葱的城市公园,而北部却是龙达小镇陡峭的埃尔塔霍峡谷。放眼望去,整个小镇都伫立在悬崖之上,难怪有人管他叫“建在云端的小镇”,目之所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镇的建筑物基本采用白墙白屋,这也就是“悬崖边白色小镇”美誉的由来。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们在观景台上看到了美国文豪海明威曾经的住所,小曲说,观景台返回时右转有一条小路可直达海明威住处。</span></p> <p class="ql-block">龙达的出名,美国文豪海明威功不可没。他一生钟爱龙达,在龙达住过很长的时间,炎热的安达卢西亚给了这位文豪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不朽名著《太阳照常升起》和《丧钟为谁而鸣》就创作于龙达,后者的故事甚至就发生在龙达。龙达人忘不了海明威,他们在海明威塑像下面的碑文中写道:“献给欧内斯特·海明威</p><p class="ql-block">他(海明威)渴望描绘龙达的斗牛是如何进行,质朴,套路有限,简单、经典且充满悲剧色彩。龙达的斗牛士们,“小棕榈”(尼诺·德拉帕尔马)与安东尼奥·奥多涅斯,成了他首部也是最后一部小说式颂歌的主题。龙达 - 2015”</p> <p class="ql-block">依观景台围栏而立的这位姑娘叫曲畅,是我们此次西葡希之旅的领队兼导游,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中国东北大妞。她曾在西班牙留学,毕业后在这里找到了归宿。我们一行13人(5对老夫妻,其中一对带着他们的儿媳妇,还有一对新婚燕尔来西班牙度蜜月的小夫妻)在路途中都得到了她细致入微的照顾,但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一路上她娓娓道来的讲述。她将书本上记述的文字与民间传说以及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给行程平添了许多乐趣,个人觉得她应该算是一位非常称职、非常优秀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小曲为我们每一个家庭在龙达的这个小平台上留下了永远的回忆,每每翻看都感觉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一侧有一条小路通向海明威曾经的居所,供游人入内参观,有些许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海明威居所已经关闭。视频中铁栅栏围着的小路通向海明威曾经住过的房子,房门右上角有一块写着海明威名字的标牌。海明威居所离我们所在的观景台很近,虽然海明威居所没有开门,小曲还是带着大家前去隔着铁栅栏看了一眼才离开。关于龙达私奔地的说法,来自于海明威斗牛题材小说《死在午后》里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y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尔塔霍峡谷将龙达小镇一分为二,小镇中跨越120米深谷有三座桥梁,其中最新最大的一座为努埃博桥,又名新桥。新桥是龙达小镇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西班牙国家级地标建筑,更是每一个来到龙达的人必定不会错过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在龙达的行程便是游览新桥。</span></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每一座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龙达当然也不例外,新桥就坐落在龙达西班牙广场北部。离开塔霍林荫散步小道上的观景台,我们随小曲来到龙达西班牙广场,广场四周是各种风格的商铺,广场正中的花坛里矗立着出生于龙达的西班牙政治家、众议院主席安东尼奥.里奥斯-罗萨斯的雕像,雕像后面就是龙达新桥。</p> <p class="ql-block">小曲安排了集合时间,我们在龙达西班牙广场解散,开始自由活动。我和老伴儿来到新桥,眼前的新桥,乍一看,除了简洁、古朴,似乎也没有感觉到还有其他什么特别之处。</p> <p class="ql-block">但当我靠近新桥栏杆再看时,埃尔塔霍峡谷壮美的景色,以及新桥两端斑驳的崖壁和白色的桥体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这是一座石砌拱桥,采用的是单拱跨结构。有资料显示:新桥桥身高98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拱顶跨度达35米。桥墩直接嵌入峡谷两侧的岩壁中,桥体由巨大的黄色条石堆砌而成,以黑玛瑙色石板砌筑,外观坚固而优雅,石材多采用塔霍河谷底的石块,新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技术,被视为18世纪欧洲桥梁工程的典范。照片拍摄位置:新桥东南桥头。</span></p> <p class="ql-block">新桥是南北方向的桥,我们沿着人行道从南向北走到桥中间站定,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观景,视野更加开阔。脚下是深达120米的峡谷深渊,一条犹如切割出的溪流从桥下潺潺流过;极目东望,</span>埃尔塔霍峡谷以及周边的花园美景尽收眼底;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沿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桥下面的步道去往峡谷底部,更近距离欣赏峡谷的景色,仰望</span>新桥的雄伟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桥的北头和陆地相连后往东稍稍拐了个小弯,站在这里看新桥更全更清楚一些。新桥被称为新桥,只是相对于1616年建造,且已经坍塌的老桥而言,实际上他也有230多年的历史了。新桥始建于1751,由建筑师马丁·德·阿尔德维拉主导设计,历时42年,于1793年5月竣工。新桥的建成把龙达新老城区与外界串联了起来,提供了稳定且便捷的通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段视频是新桥东边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横穿马路来到新桥西北侧观景台,画面中看到的是新桥与老城的西班牙广场及古堡酒店。在这一面我们看到桥中段的桥拱处有一扇窗户(箭头指示处),资料上介绍,窗户里是一间约60平方米大小的房间,战乱时期曾作为关押重犯的囚室,如今已封闭,在路对面因为角度关系看不到这扇窗户。</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西侧的埃尔塔霍峡谷,一桥之隔,东西两侧景观却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新桥西边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新桥西北侧的观景台上留下快乐时光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紧邻新桥西北侧的博物馆,当时正在举办毕加索画展。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立体主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尽管他成年后长期在法国巴黎生活和创作,但始终保留着西班牙国籍。</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上航拍照片制作了两张带有文字的图片,这样不仅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新桥及埃尔塔霍峡谷的壮美,还可以欣赏到龙达小镇几栋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新桥是西班牙上镜率最高的建筑物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描述为“私奔之城”的地标;又</span>因出现在海明威的著作《丧钟为谁而鸣》中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新桥北边是新城区,离开新桥,我俩信步向新城走去。</p> <p class="ql-block">走进新城不远,路边出现了一处龙达景点标识墙 ,上方牌匾写着“RONDA A LOS VIAJEROS ROMÁNTICOS ”,意为“龙达——献给浪漫的旅行者” 。中间大幅马赛克画展现了龙达小镇的风光,周围有多块铭牌,介绍龙达相关的历史、文化等信息。我俩按图索骥,准备去新桥下面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条街正对着景点标识墙,用翻译软件扫了一下路标,知道他叫特诺里奥街,</span>可以去往埃尔塔霍谷底。看了看时间,我俩决定沿街走走,走到哪儿算哪儿,一切顺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街道很窄,应该不能过汽车,路两边的房子并不奢华,贵在简洁大方,白色的墙壁,浅黄色的装饰,再配以黑色的铁艺和盆栽点缀……那种感觉,新旧时光交织,古朴典雅中蕴含着现代气息,龙达人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己的文化根源和祖先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揉进了</span>与时俱进地提高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Hotel (酒店),看他大门上挂着三面旗帜,起初我还以为是一个政府部门呢。画面中从左至右,第一面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区旗 ,中间是西班牙国旗,最右侧是欧盟旗帜。西班牙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区旗,悬挂欧盟旗帜,则代表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在后续的行程中我留意到,所有酒店都是悬挂三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画面,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处民居那你就错了,这是一家甜品商店。是不是感觉与我们常见的商家有所不同?这就是西班牙,商铺大多都没有高悬的牌匾,很多商店都有约定俗成的午休时间,这家甜品店就正在午休。</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甜品店的招牌,起初我以为这是民居门口的装饰画,用手机扫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一家名叫“El Tajo” 的甜品店或糖果店 ,下方的瓷砖画描绘了几个丘比特形象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小街安宁、质朴,仿佛是从周围的山崖之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磨得光光的石子路上一尘不染,源自千年之前的小镇生活,如今仍在继续静静地流淌着。</span></p> <p class="ql-block">龙达的小街,是时光精心编织的绸带,石板路泛着岁月柔光,两侧建筑似在低声诉说过往,每一步踏下,都像与这座小镇的灵魂温柔相拥,叫人沉醉在这独特的浪漫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伴儿不声不响给我拍了好多照片,记录下了龙达,也记录下了我们在龙达的点点滴滴。</span></p> <p class="ql-block">走了好一阵,来到这个叫玛丽亚奥西莉亚多拉的小广场,广场被绿荫覆盖,中间有喷泉,喷泉后面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和青年导师,慈幼会及母佑会会祖</span>若望·鲍思高。一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看到前往埃尔塔霍峡谷的路,让我们心情有点沮丧,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正盘算着往回返程时,</span>老伴儿发现广场右侧有一条小路,近前一看正是通往埃尔塔霍峡谷的路,真是让我俩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就是若望·鲍思高 (San Juan Bosco )。若望·鲍思高是意大利天主教神父,创立了鲍思高慈幼会 ,致力于青少年的教育和福利工作,在天主教界以及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刚刚走到小路口,山谷的美景就扑面而来,老伴儿看了看表说,10分钟往返,来都来了,尽量不留遗憾。</p> <p class="ql-block">这小路真是太美了,与市区小街的美完全不同。市区小街安逸舒适,裹挟着历史的韵味与生活的烟火气,是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建立起来的;而峡谷小路一边鲜花盛开一边悬崖陡壁,<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满了野趣,</span>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俩几乎是一路小跑往下走,希望能看一眼鬼斧神工的埃尔塔霍峡谷中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最多小跑着走了不到五分钟,看到了这个被围起来的小房子,这里是远观埃尔塔霍峡谷和龙达新桥全貌的最佳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谁说的:“龙达是新桥与深渊的生死之恋”,当看到眼前的景观时,我在心里给说出这句话的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这里是新桥东边峡谷。</p> <p class="ql-block">终于如愿以偿,我们没敢久待,拍了照片就往回走。无奈返回是上坡路,不能像下坡那样一路小跑了。</p> <p class="ql-block">气喘吁吁的回到玛丽亚奥西莉亚多拉的小广场,对着埃尔塔霍峡谷拍下这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远处峭壁上有一个观景台(红色箭头所指处),正是我们在龙达第一个到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一路小跑原路返回,再次看到新桥,仿佛已是旧相识。从这里走过去就是老城的西班牙广场,我们的集合地点就在广场古堡酒店旁边。</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午餐是在龙达老城解决的,餐厅位于老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佩德罗·罗梅罗街。街巷比我们上午漫步的街道还要窄,街两边都是餐馆,很多餐馆都把餐桌摆在小巷子里,虽然看着干净整洁,但显得有些拥挤。小巷尽头是“</span>我们的索科罗圣母教区教堂”(读着很别扭,但就是这个名字)的钟楼,钟楼前广场叫德尔索科罗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就餐的地方:梅松·龙德尼奥。是一家当地人经营的餐厅,门脸不大,他们的门口也摆放着餐桌。</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安排在屋内就餐,屋内空间虽不大,给人的感觉很舒适、温馨。今天中午是当地特色餐—烤牛排。前面我曾提到过,我吃是烤鳕鱼。</p> <p class="ql-block">西餐都是份饭,我们一行13人分列长条桌两边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餐:开胃菜(各种蔬菜沙拉)—主菜(烤牛排)—餐后甜点(冰激凌)。葡萄酒是西餐标配,管够,不喝酒的就是瓶装水。在龙达用完午餐,我们的龙达之旅即将结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我们就餐提供服务的服务员,他服务周到,而且非常热情、友好。餐后大家纷纷向他表示感谢,虽然语言不通,但他却明白我们的心意。他撸起袖子,露出了胳膊上的中文刺青“兄弟”两个字,大家看后都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这是德尔索科罗广场,紧邻我们就餐的地方,走出佩德罗·罗梅罗街就是,用不了3分钟。</p> <p class="ql-block">这个喷泉位于德尔索科罗广场(Plaza Del Socorro)北侧,清澈的泉水汩汩喷涌,稍稍降低了午间广场上空太阳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居于德尔索科罗广场C位的“我们的索科罗圣母教区教堂”,最初的建筑在1936 年被烧毁,现在的教堂建于20世纪1950年至1956年间 。教堂正面大门两侧的四边形塔楼,其中一座正对着我们就餐餐厅所在的佩德罗·罗梅罗街,已经先睹为快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位于德尔索科罗广场南边,雕像底座有两行文字:“ANDALUCÍA POR SÍ PARA ESPAÑA Y LA HUMANIDAD”,意思是“安达卢西亚为了自身,也为了西班牙和人类” ,彰显了小我与大我的格局,雕像后方的建筑是市政厅。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尔索科罗广场我们并没有停留,匆匆一过而已,接我们的大巴已经在停车场等候,接下来我们将去内尔哈,一个被誉为“欧洲阳台”的西班牙海滨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在龙达小镇的大街小巷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行,只是这一次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离开。埃尔塔霍峭壁上的白墙小巷中藏着太多安达卢西亚的秘密,我们刚刚撩开他神秘面纱的一角窥探了一眼,就要匆匆离开……</span>留待下一次吧,也许还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康塞普西翁·加西亚·雷东多广场,龙达小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展各类活动的一个公共空间,我们在这里登车离开了龙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桥横跨埃尔塔霍峡谷,连接着新旧时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span>成就了一座建在云端的天空之城—龙达。这座被誉为“云端之城”的西班牙白色小镇,以其悬崖上的建筑、浪漫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心中的诗意远方。这座被《国家地理》列为“全球最美小镇”的秘境,用300米垂直悬崖上的惊心动魄,与街角咖啡厅飘散的吉他旋律,完美诠释了“不论喜欢历史文化或自然风光,都能在此找到感动”的多元魅力。当人们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的美誉,更是峡谷回响中那份永恒的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日拍摄</p><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13日落笔</p><p class="ql-block"> 拍摄、撰稿:我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