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无数珍贵的历史影像中,这张三位伟人同框的照片显得尤为特别。</p><p class="ql-block">镜头前,他们面带慈祥微笑,尽显亲切与从容。毛主席始终对朱老总充满敬意,合影时总是请他坐于中间,这一举动生动诠释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精诚团结、肝胆相照的崇高革命情谊。</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份基于共同理想的深厚友谊,让他们携手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向伟大的革命先辈致敬!</p> <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9日,这一天,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这一年,毛主席34岁。1976年9月9日,这一天,毛主席病逝,享年83岁。这一年,距离毛主席秋收起义49周年。</p><p class="ql-block">如今,又一个49年过去了。2025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9周年纪念日。9月9日与49周年对于全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与时间段。</p> <p class="ql-block">1972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会见 。</p><p class="ql-block">彼时,中国科研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杨振宁博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科研“重实用轻理论”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深以为然,当即要求中国科学院“立即抓基础科学,理论与实验不可偏废” 。</p><p class="ql-block">在总理的推动下,北大、中科大等高校逐步重建理论物理、数学等专业,为日后改革开放后的“科学春天”储备了大量人才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彰显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p> <p class="ql-block">这张定格在北戴河的老照片,画面温暖而动人。</p><p class="ql-block">刚游泳上岸的周总理,与一位小朋友亲切合影。他笑容慈祥,眼神温柔,惬意而自然。</p><p class="ql-block">在温暖的阳光下,这一刻显得格外温馨,也让我们看到了伟人平易近人、充满亲和力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1960年,一张珍贵的合影,定格了一段温馨而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周总理面带微笑,身旁站着聂荣臻,以及贺龙夫妇和罗瑞卿夫妇。贺龙的儿子贺鹏飞站在周总理跟前,笑容灿烂,洋溢着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老战友们相聚一堂,氛围融洽和睦。他们曾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并肩作战,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共同奋斗。此时,他们放下了工作的疲惫,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刻。</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与老友胡志明总书记举杯共饮中国茅台,留下了这张象征中越友谊的经典瞬间。</p><p class="ql-block">这杯酒,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情谊的见证。</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友谊,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并肩奋斗,跨越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成为中越两国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一生天不怕地不怕。但他还是最怕三个人。第一个就是彭老总。在战争中,彭老总训斥过许多将领,但从未训斥过陈赓。当彭老总训斥其他将领时,陈赓常会打圆场。</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就是周总理。陈赓对周总理是无条件地服从。周总理对陈赓说的每一句话。陈赓都会丝毫不打折扣的记住执行。当然,他与周总理也最为熟络。周总理既是陈赓的老师,又是领导。当年,周总理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陈赓正是黄埔军校学生。</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就是邓政委。抗战时,陈赓是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而邓政委是一二九师的政委。邓政委曾命令陈赓到师部,并将其关禁闭。陈赓却说服看守他的兵,与这名士兵一起逃回旅部到前线杀日寇。后来,邓政委命令陈赓到师部,陈赓总以战事为由躲着邓大人。</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末,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在海南岛视察防务期间,于三亚“天涯海角”留下了这张经典照片。</p><p class="ql-block">这位以骁勇善战、作风硬朗著称的老将,即使在晚年也心系南部海防。</p><p class="ql-block">照片中,他屹立于祖国的南海之滨,身后是“天涯”“海角”的巨石,将军与山河同在的豪迈气概一览无余,成为他军旅生涯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1933年10月,爆炸头的爱因斯坦与英国雕塑家雅各布·爱泼斯坦在一起。两人中间摆放着雅各布·爱泼斯坦为爱因斯坦制作的头像。爱泼斯坦相当的严肃,不苟言笑,而爱因斯坦看到自己的头像后甜甜地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总是给人一种和善慈祥,与世无争的形象。可是,他绝不仅仅是这种平和、与世无争的人。</p><p class="ql-block">在许多物理学家眼里,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教授,还是一位极为严肃甚至有些严厉的老人。</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对爱因斯坦,很多教授更多的是敬畏。爱因斯坦也承认自己并非完全是一个平和、与世无争的人。他最喜欢的是大海。他不仅喜欢大海的风平浪静之态、更喜欢大海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