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7日下午,好兄弟、好朋友、好同事李志庄因病不幸离世,享年6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志庄简历</p><p class="ql-block">1983年5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p><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1989年5月为中国旅游报社编辑、记者</p><p class="ql-block">1989年5月-1992年5月任国家旅游局办公室秘书、副处级调研员</p><p class="ql-block">1992年5月-2002年11月任中国旅游报社新闻中心、经营中心、总编室副主任、主任</p><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2004年12月任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助理</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2008年4月任中国旅游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p><p class="ql-block">2008年4月-2011年2月任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p><p class="ql-block">2011年2月-2014年10月任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任同程旅游副总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夜里正值月全食,悲痛的心像血月一样被吞噬、吞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认识志庄是在1990年10月份。</p><p class="ql-block">那是国家旅游局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去报名,</span>在报名现场见到的工作人员中就有志庄。<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填了报名表,</span>志庄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就报考事宜作了说明。当时志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和、实在,让我心里很踏实、很有信心。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主要出题者和考官之一。</p><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次笔试和一次面试,顺利通过。当时国家旅游局办公室的秘书孙京意正在办理调动手续,恰好需要补充人员,我当年30岁出头,中共党员,主任科员,有过7年多基层工作经历和5年多机关工作经历,非常符合办公室秘书的岗位。其实志庄、京意和其他办公室同事在报名现场见到我的时候,已经基本上确定为人选了。</p><p class="ql-block">1991年2月春节前,我正式上班,与志庄坐对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志庄于1989年5月从中国旅游报编辑记者调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担任何若泉副局长的秘书。</p><p class="ql-block">我初来乍到,很多事情不明白,很多情况不了解,志庄毫无保留地指点、帮助我,让我很快地进入角色。志庄还给我创造与局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刚来不久他就让我陪着何若泉副局长去新疆出差,令我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1992年5月,志庄升任副处级调研员,是当时局里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之一。接着何若泉副局长退休,志庄离开局办公室回到中国旅游报社担任部门副主任、主任,干回了老本行。在志庄担任报社部门负责人的10年时间里,我写了很多特写文章,在志庄的帮助下,陆续在副刊、专刊和特刊上发表,几乎成了报社副刊的特约撰稿人。</p> <p class="ql-block">志庄后来历任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助理、副社长、常务副总编、总编辑。</p><p class="ql-block">1998年,国家旅游局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我担任创优办主任,志庄作为检查组成员和随组记者,与检查组一起赴洛阳市检查验收,我们在一起紧张又愉快地工作了几天。</p> <p class="ql-block">2011年2月,志庄调任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是我的后两任,不能不说我俩的缘分太深。</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14日,在出版社时任领导的邀请下,我和早已卸任的志庄相约,又回到了我们都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续前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志庄的好,在于他才华出众、智商过人。</p><p class="ql-block">1979年8月,志庄从湖南邵阳市邵东县高分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只有16岁,成为新闻专业的高材生,这也是他追求一生并倾注全身心的事业。</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时他才20岁,进入中国旅游报社作了编辑、记者。当年报社领导最偏爱的有所谓“四小天鹅”: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李志庄、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吴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的张波、</span>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冯大树。后来吴泓、张波和刘江、艾民拉出去创办《时尚》杂志,当时就拉着志庄一起走,他出于某种考虑没有去,但最终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有了突出的成就。后来吴泓和刘江英年早逝,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不论是在局机关工作还是在报社、出版社工作,他的文字能力和写作功底都是出类拔萃的。</p><p class="ql-block">他有着超强的策划能力,在报社工作期间,与同事们一起为多个旅游城市策划实施了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陆续推出的“宁波经验”“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并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模式,成为经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志庄的好,在于他为人低调、宽以待人。</p><p class="ql-block">志庄做人做事先为他人考虑,生怕给别人添麻烦。他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和他在一起,你总会感到舒适和温暖,没有丝毫的压力。</p><p class="ql-block">他不愿意出头露面,婉拒了很多演讲、致辞的邀请。他最喜欢做的就是为地方、为企业、为他人出主意、办实事,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他和夫人红丽都为人宽厚,随遇而安,给儿子起的名字都叫“随逸”。在儿子儿媳筹办婚礼邀请亲朋好友时,特别注明“不收礼金礼品”,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在当今社会是很难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志庄的好,在于他诙谐幽默、让人开心。</p><p class="ql-block">我们国家旅游局办公室那个时期的秘书们,一直保持着每年一聚的传统,每年春节前在京的老同事们都要相聚,回忆着当年的故事,开着当年的玩笑。</p> <p class="ql-block">志庄是说段子的高手,但又是藏在后面的。他会悄悄地说给我,他知道我是会忍不住说给大家的。</p><p class="ql-block">我从这帮秘书们得到的段子,总是能大派用场。2015年我参加中央党校厅局级干部第64期“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进修班,在毕业晚会上,表演了单口段子《晚了》,赢得满堂彩,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p><p class="ql-block">这个段子是当年从志庄那儿学来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p><p class="ql-block">志庄的好,在于他不恋权媚权、信念坚定。</p><p class="ql-block">1992年他已经是副处级干部了,如果继续在机关干,可以预见他的仕途光明。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要求离开机关回到报社,放弃既得利益。</p><p class="ql-block">我和志庄经常讨论起官场的规则,想法和观点出奇的一致,就是“做事先做人”。</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在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任上,他又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公职,包括社长职务。2015年7月,他出任了同程旅游的副总裁,负责媒体公共关系和政府事务。</p><p class="ql-block">这两次辞职,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都是在职业生涯高峰时的转折。这就是志庄,这就是他的选择,这就是他钟爱他的事业,这就是他要做的人,也是他要做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p><p class="ql-block">志庄从2020年发现患病,与病魔抗争5年多,所经历的人间炼狱可想而知。但他从来都是以笑脸示人,没有人能感觉到他是重病在身。自始至终他的心态都非常好,阳光面对,积极治疗,他的主治医生都非常惊讶地赞叹,他就是个奇迹!</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几个好朋友每年都相约到怀来宋云达大哥的葡萄酒庄园去采摘葡萄,本来今年已经约好“十一”前一起去采摘相聚,忽然就没了志庄,悲哉!痛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志庄患病不久,我俩在微信聊天,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志庄的乐观、豁达、坚强、勇敢,令人唏嘘的是他对家庭、对生活有太多的不舍和无限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从断断续续的聊天记录上看,我与志庄的连接在今年6月16日戛然而止。5月8日我们还一起回到出版社为社庆录制了祝福视频,还相约6月26日一起参加纪念中国旅游出版社成立50周年座谈会。然而,5月8日就是我俩的最后一次见面,6月16日就是我俩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后悔为什么我没有继续联系,虽然作用微乎其微,但他能知道大家在关心他,为他祈祷,为他祝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送别了志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庄是个好人,我就嗔怨老天爷的不公,说好的“好人有好报”呢?!说好的“好人一生平安”呢?!</p><p class="ql-block">“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志庄是真君子!</p><p class="ql-block">好人已逝,音容犹在,笑貌依然。他的品格和精神永远与我们同行!</p><p class="ql-block">好人志庄,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