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的大明寺,扬州篇

刘玲

<p class="ql-block">扬州大明寺禅意浓浓,寺院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中部和西部是花园,这是一座园林式寺院鉴真纪念堂供参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欧阳修于扬州太守任上所筑,当时为士大夫及文人墨客宴饮游乐之所。时人叶梦得曾赞其“壮丽为淮南第一”,寺院中陈列遗存多寻迹于欧阳修、苏轼书法作品,尤触我心者乃苏学士之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作为北宋文官,一面需要对抗虚无、保持存在,一面又需要借助虚无、疗愈缺憾。</p> <p class="ql-block">登上大明寺东部的栖灵塔,可以俯瞰整个瘦西湖,‌站在瘦西湖边上亦可以看见大明寺宝塔,作文园林中的借景,此处景色空灵之美,真的是美不胜收。“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此词为苏轼凭吊欧阳修所作,“平山堂”即位于大明寺内,成为古今文人拜谒圣地。清代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刻碑,书法家蒋衡题写。石碑立于山门外东墙,与西墙“天下第五泉”碑刻相呼应,共同构成平山堂景区的文化名片。大明寺所在的蜀冈地势高峻,登临可俯瞰扬州全景,故称“淮东第一观”的由来。寺庙融合佛教、园林、诗文等多元文化意像,被誉为淮东地区人文景观的巅峰代表。‌</p> <p class="ql-block">李白赞栖灵塔‌:“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作者居高临下,描述寺内栖灵塔的巍峨气势。鉴真精神启示:“六泛东海尝辛苦,其志弥坚终克渡。”诗歌概括鉴真大师东渡传法的坚韧精神。‌‌有人称道:不到平山堂,不算懂扬州:此处乃是欧阳修与苏轼师生太守千古佳话之地。北宋庆历八年,欧阳修到扬州做太守,并修建“平山堂”在此与文友诗词唱对,居高临下俯瞰江南诸山。苏东坡师从欧阳修16年,欧公曾对他说“我老将休,付子斯文”,对苏轼寄予厚望,他们曾多次在“平山堂”探讨国事危艰,诗酒唱和。北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王公贵胄纷纷前来拜谒,并留下无数名篇,现在平山堂内,仍存康熙御碑和乾隆御碑。</p> <p class="ql-block">元祐七年,苏东坡也到扬州做太守,为纪念自己敬爱的老师欧阳修,他在“平山堂”后修建了“谷林堂”。最有意思是堂中有牌匾“风流在”,“流”字上少一点,加在了“在”字上,表示少一点风流多一些实在,不愧是大文豪胸中自有丘壑。人啊,只有阅尽人间春色变老时,你才知道天高地厚,你才明白天外有天,人须要的其实无需多,你所不择手段攫取而得到的财物都不是属于你,是属于我们借住的世界的,而你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过客而己。 黄昏时光已近,听到大运河的晚风送来远处画舫的琵琶清音。仿佛忽然明白: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从来不只是风景的盛宴,而是流动的史诗、活着的文物、永不落幕的文化剧场。</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驻足阅览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