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话望仙桥</p><p class="ql-block">前日看到了一张望仙桥上有人物活动的老照片,于是让它“动”了起来。望仙也算是我当年的半个根据地,那里留下了我很多的回忆,借这张照片顺便再“炒炒”这块熟地上的熟事熟人和熟传说吧。</p><p class="ql-block">“望仙桥畔尽渔家,豆架瓜棚傍水斜,几只小船杨柳岸,腥风一剪漉鱼虾。”</p><p class="ql-block">这是嘉定出生的清代大学者王鸣盛写望仙桥当年情景的一首山水诗。</p><p class="ql-block">望仙桥是桥名也是地名,因为桥的名气大,所以地名随了桥名。后来那个年代时,“望新”代替了“望仙”。结果是“望新”没有“新”起来,被外冈合并了去,被撤销了行政建制,“望仙桥”的名声却依然留芳。</p><p class="ql-block">望仙桥,这座跨越顾浦河的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它是由当地乡绅姚西溪家族独资捐建的 。</p><p class="ql-block">到了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居住在望仙河西街上的国学大师钱大昕中进士后,在次年主持翻修了该桥。</p><p class="ql-block">钱大昕家族祖辈与望仙桥渊源深厚,钱大昕家族的历史足迹与桥紧密相连。有说,望仙桥畔的河西街35号是钱家的老宅所在地,还说这里是追溯钱氏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p><p class="ql-block">钱大昕先生原来是属于望仙的,他的“潜研堂”搬来搬去的,一度被“拆迁”到了教育局属下的“浏河营地”,让先生在学生的操练声口号声踏步声中“潜研”了不少年头。最后,潜研堂定居在了嘉定城中博乐广场西端的横沥河畔。“潜研堂”,也是“钱研堂”,“钱”潜”同音,这是一个会流传千古的堂名。</p><p class="ql-block">望仙桥百姓,人在桥边住,就是不见仙,关于桥与铁拐李的传说只是代表了百姓们当年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望仙桥从明代万历算起,经历了三百年的满清,又沐浴了半个世纪的民国和四九年共和国八十年代改革清风吹拂前的风风雨雨,矢志不渝地见证着地处嘉定最西北的这块土地上的肥沃与贫穷。</p><p class="ql-block">望仙桥的初名叫“迎恩桥”,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把“迎恩”换成了“望仙”,是不是因为“恩之不及”的缘故而把希望寄托到了“仙”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史料说望仙桥是四百二十多年前由当年当地乡绅姚西溪家族独资捐建 。</p><p class="ql-block">钱门塘姚氏家族在明清时代是钱门塘众多望族中的其中之一。 </p><p class="ql-block">史料说,姚氏原籍河南,北宋末年随皇室南渡时选择定居在了当年的外冈钱门塘。</p><p class="ql-block">姚西溪的家族世代以诗书传家,单单姚氏一个家族明清两代期间一共培养出15位诸生,明代钱门塘诸生全部出自姚氏门庭;到了清代,姚氏子弟的生员率也占到了钱门塘地区的20%。 </p><p class="ql-block">我在钱门塘先插队后工作的时间有15年之久,我知道,钱门塘历史上曾经是一个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的地区。</p><p class="ql-block">据记载,仅仅满清期间钱门塘正途出身的生员就达到了50人之多。</p><p class="ql-block">姚姓,童姓,秦姓,赵姓,徐姓等氏族的先人与后辈们在这儿先后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钱门塘的几大望族中,尤以姚氏家族的乐善好施著称。其他不说,单以桥来说,这个家族在外冈望仙钱门塘地区曾出资修建了多座耗资不小的石拱桥梁。</p><p class="ql-block">“望仙桥”,是他家于明万历十七年(1599年)出资造的,建在顾浦河上;</p><p class="ql-block">“钟秀桥”,是他家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造的,建在郭泽塘上; </p><p class="ql-block">“寿人桥”,(原名寿宁桥)是他家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造的。 建在钱门塘东市的顾浦河上。七十年代初水利工程中被拆。当年我插队时住的房屋就在这桥的东堍桥脚30米处,记得夏夜乘凉时坐在桥栏上,听跛脚的“阿炳爷叔”讲他在商务印书馆混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寿人桥与望仙桥这两座桥一北一南,在顾浦河上辉映相应,就像嘉定练祁河上的香花桥、聚善桥和高义桥三座石拱桥三拱穿珠一样。</p><p class="ql-block">姚氏家族的兴盛持续至清代中期,他家“官宦诗书”与造桥修路造福桑梓的传统成为钱门堂的荣耀。 </p><p class="ql-block">我在钱门塘生活与工作期间认识不少“姚”姓的朋友和学生,现在想想,原来他们都是“姚氏家族”中走出来的“姚n代”啊。</p><p class="ql-block">外冈望仙钱门塘地区的石拱老桥现在已经十去八九,侥幸留下的就成了宝贝,供奉着让后人瞻仰,望仙桥幸运地成了其中的一座。</p><p class="ql-block">望仙桥于2000年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筑结构、雕刻艺术及历史关联使它成为了研究江南桥梁史和地方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 。</p><p class="ql-block">“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这是镌刻在望仙桥桥身北侧的桥联诗句。瑶池是仙境,王母娘娘是仙人 ,这就是“望仙桥”了。</p> <p class="ql-block"> 2025/9/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