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雕塑专题博物馆,收藏从新石器时代陶塑到当代先锋雕塑的万余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雕塑博物馆门前的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写在中国雕塑博物馆前面</p><p class="ql-block">艺术是心灵的圣经,只有艺术永存,与我们同在,漫漫历史长河,大同有幸走到历史的最前沿,成为与雕塑艺术结缘的城市。从公元398年开始,大同作为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雕塑艺术高峰,为中国雕塑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誉世界的雕塑之都,成为大同鲜明的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建设中国雕塑博物馆,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共同的事业、理想和情怀,将中央美术学院与大同连结在一起。博物馆以"学术性、历史性、经典性、代表性"为宗旨,以辛亥革命为开端的现代雕塑史为脉络,以代表人物、经典创作、重大事件、历史节点的雕塑艺术作品为主轴,全面、系统、深刻地展示一百多年来中国雕塑艺术波澜壮阔的杰出成就,是一部将造型艺术与学术研究完美结合、审美情趣与翔实史料精彩组合的宏大的立体雕塑美术史。</p><p class="ql-block">艺术是城市名片的索引。建设文化之城、艺术之都、朝圣之地、休闲之区,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文化艺术展示橱窗,是大同的文化追求。伴随"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曾竹韶艺术奖学金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和"中国雕塑博物馆"的创立,大同正阔步朝这个目标走来。</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姓名:卞疆</p><p class="ql-block">院校:四川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材质:木、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尺寸:尺寸可变</p><p class="ql-block">阐释:</p><p class="ql-block">《行者且赶路》创作灵感与我在新疆的生活经历有关,作品共11件。此次创作的过程是纯粹的即兴发挥与狂欢。以电链锯制作,配合音乐节奏体验萨满教巫文化与新疆广阔天地中的草原、森林、戈壁与风雪勇猛精的力量。火里产生了文明,火又摧毁了文明。一切坚固的东西通过火构造,破坏与解构也通过火完成。一匹马倒下了,它的生命自己会寻找出路。无际的弯路中,还是要继续前进,探寻世界的真实之处,自由和宁静,白天黑夜不落的星。</p> <p class="ql-block">曹春生</p><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p><p class="ql-block">市品者称:《衣奴情之解放》</p><p class="ql-block">《农奴愤之解放》</p><p class="ql-block">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被保送至中央</p><p class="ql-block">:青钢</p><p class="ql-block">1974年,为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西藏革命展览馆积极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的十几位教师赴藏,为该馆创作一组反映农奴制下的农奴生活与抗争的主题雕塑群吼,泥量《农奴愤》雕塑技法相结合,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将雕型。的创作历时一年半,创作组的艺术家们将中国传统泥塑手法与西方画景、灯光、音乐与讲解词相结合,揭露了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量野蛮的封建农奴制,热情歌颂百万农奴可歌可泣的反抗精神,塑造了藏族、门巴族、洛巴族多种不同性格的英雄形象。</p><p class="ql-block">1959年受国家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1964年由苏联学成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钞氏兄弟</p><p class="ql-block">《东方红》</p><p class="ql-block">妙子伟,清华硕士,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南阳理工学...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又是"红色中国"的代名词,自中国红色政权建立及巩面以后,"东方红"便以一个特定的符号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而东方红拖拉机就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因为它的诞生宣告了中国农业开始走上工业机械化作业的道路,它也寄托着中国老一辈拓荒者的希望与梦想。</p><p class="ql-block">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线影.流年》</p><p class="ql-block">姓名:冯鹏宇</p><p class="ql-block">院校:东北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材质:纤维</p><p class="ql-block">尺寸:300*300*300cm</p><p class="ql-block">阐释:</p><p class="ql-block">本作品是依据明代画家仇英的两幅《仙山楼阁图》,运用纤维材料在原画基础上进行转换与重构形成的一件作品。作品整体结构是由平面画卷过渡到浅浮雕,再到高浮雕,最后在地面形成圆雕﹣﹣呈现出由上至下、缓缓流淌的视觉流动效果;材料方面运用棉线、丝线、羊毛等多样化的纤维材料,通过缠绕、针毡、层叠等不同的创作手法营造出丰富的质感与层次。此次创作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现代诠释,也是对纤维艺术表现力的一次创新探索。</p><p class="ql-block">收藏时间:2024年</p> <p class="ql-block">吕品昌</p><p class="ql-block">1962年生于江西</p><p class="ql-block">作品桌赛:《阿福母与子》</p><p class="ql-block">《阿福母与子》</p><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假钢</p><p class="ql-block">主题和形式源自传统民间文化和艺术,作者充分利用了泥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强化民间着塑式的扩张感和饱满感,用夸张而诙谐的语言传达了对吉祥、幸福的诠释。</p><p class="ql-block">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城市雕塑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巴拉特(印度)</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p><p class="ql-block">1994年新德里技术教育机构绘画教师资格证书,</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音乐大波浪 Waves of Music ¥=:青钢</p><p class="ql-block">作品表达着当代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解读。简约,大气,厚重,震撼﹣﹣尤其是雕塑作品中人物"美丽的大脚"成为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人物的赤脚比例夸张,源于艺术家本人从小在习练瑜伽时心中记忆和对其性格的影响,却更增强了观赏价值,人文价值与艺术美感。</p><p class="ql-block">1999年新德里美术学院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96获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2001-2004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刘开渠(1904-1993),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是我国现代增塑事业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图书馆主任兼西画助教,同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艺术学校学习雕塑。1933年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p><p class="ql-block">手系名…《胜利渡江解放全国》</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曾竹韶作品展收藏作品</p><p class="ql-block">《惊梦集》</p><p class="ql-block">姓名:段曦</p><p class="ql-block">院校:中央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材质:樟木、柚木</p><p class="ql-block">尺寸:尺寸可变</p><p class="ql-block">阐释:</p><p class="ql-block">作品以中国传统神话与典籍为灵感来源,运用自然生长而成的香樟木为媒介,并用仪式性的布局,来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收藏时间:2018</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曾竹韶作品展收藏作品</p><p class="ql-block">《角色﹣1》《角色—2》</p><p class="ql-block">姓名:王健权</p><p class="ql-block">院校:清华大学</p><p class="ql-block">材质:木,金属,石材</p><p class="ql-block">尺寸:《角色﹣1》600*150*250cm《角色﹣2》531*212*126cm阐释:</p><p class="ql-block">作品表现戏曲中的角色形象,借用戏曲中的元素进行创作。作品中面部刻画比较细致,身体概括,突出疏密的节奏感。作品选择木材与金属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展示,这样能够体现自然材料与工业材料的反差,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颜色表现鲜亮但不失稳重,能够和戏曲本身的形象更加贴切。基座采用印章的形式,并刻上戏文边款字样,戏曲形象和印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曾竹韶作品展收藏作品《新彝新象》</p><p class="ql-block">姓名:苏小林</p><p class="ql-block">院校:四川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材质:玻璃钢</p><p class="ql-block">尺寸:150*80*150cm</p><p class="ql-block">阐释:</p><p class="ql-block">在作品中我截取了彝族同胞们在搬新家时的一个细小生活场景,以一位新时代的彝族青年为主角人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去展开我的雕塑创作。作品中表现一位新时代的彝族青年在民族优惠政策下搬新家途中的场景,通过凉山彝族文化风情特色并结合场景性的具象雕塑语言,着力把握人物搬新家的喜悦情绪、刻画饱满的状态,并以生动的塑造手法表现,透过雕塑语言的感染力既以讴歌少数民族同胞朴实的美。</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曾竹 作品展收藏作品</p><p class="ql-block">《导弹与花》</p><p class="ql-block">姓名:陈文才</p><p class="ql-block">院校:广州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材质:木、铁</p><p class="ql-block">尺寸:70x70x230cm</p><p class="ql-block">阐释:</p><p class="ql-block">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它可以是暴力的表述,暴力,它既是对现有的秩序的挑畔,也是一切现状存在与延续的保证。花与导弹,都各具自我的特殊语言,两种身份的巧妙置换与结合,传统与当代的重新建构,阐述了事物的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雕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曾竹韶作品展收藏作品</p><p class="ql-block">《礼乐》</p><p class="ql-block">姓名:林岗</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尺寸:361*40*80cm30*80*280cm</p><p class="ql-block">170*60*130cm35*35*90cm</p> <p class="ql-block">王少军</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p><p class="ql-block">1959年生于天津</p><p class="ql-block">作品 a 赛:《视界》</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人与蛙》</p><p class="ql-block">《人与蛙》、《视界》、《天地间》</p><p class="ql-block">1982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p><p class="ql-block">著:玻璃钢</p><p class="ql-block">:玻璃钢</p><p class="ql-block">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教师</p><p class="ql-block">创作甲光:2008</p><p class="ql-block">侧待年元:2011</p><p class="ql-block">是我近年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所谓代表性,是这三件作品分别代表了我创作作品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题和内涵,其中人物和动物形象的表现是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表达形式。作品中的人和动物之间已经不属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了,我作品中的人已经变得神灵了许多,动物也成为有灵性的智者,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创作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他们总是在眉眼和肢体中透露出非凡人所具有的那么一种超脱和睿智。这些才是我作中所具有的那么一点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董书兵</p><p class="ql-block">1968年生于新疆</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同一苦歌》</p><p class="ql-block">待品名物:《 i 十一量2》</p><p class="ql-block">《计量﹣2》</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雕塑系主任</p><p class="ql-block">票:青铜</p><p class="ql-block">材青钢</p><p class="ql-block">作品表现了在你上酣睡的要孩,然而作品中的称盘上显示的却不是重量,而是时间,没有指针的时间。这个环节是每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次记录,关于重量及时间的记录,空间维度的生命重量与时间难度的生命长短之间因此而产生碰撞,互相质疑,使得作品在形而上的追求上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中国雕塑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哭泣"的质量是判断婴儿生命活力的一种原始有效的方式。作品《同一首歌2007》是《同一首歌》系列中的一件,表现了别出生的孩子,哇哇大哭地趴着在手术台上。它带给观者想象及疑虑:是否身不由己地被生活左右?"哭泣.孩童…世界"构成一个个模糊的、暧昧的有喻性的场域。从"生之喜悦"之中延伸、演绎出"生之疑惊""生之神秘"。</p> <p class="ql-block">曹春生</p><p class="ql-block">艺术家简历</p><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p><p class="ql-block">传品名称:《蒲松龄》</p><p class="ql-block">《蒲松龄》</p><p class="ql-block">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9年受国家选派到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p><p class="ql-block">材#:铸钢</p><p class="ql-block">创作单代:1993</p><p class="ql-block">域,尤以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名满天下。小说以狐妖故事蒲松龄为清代文学家,一生著述遍及诗词、古文、小说各领为主,以超出人间情节反映人世百态,深刻揭示当时吏治黑暗腐败和民不聊生。这篇蒲氏代表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蒲松龄家贫位卑,生计艰难,一辈子做私塾先生,只是在其七十二岁高龄,方考中一小官。</p><p class="ql-block">1964年由苏联学成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翁:《满江的故事一周总理和群众》</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吴为山</p><p class="ql-block">1962年生于江苏东台。</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关公》</p><p class="ql-block">作 a 名0:《夜读春秋》《关公》</p><p class="ql-block">现为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K *铸铜</p><p class="ql-block">.铸铜</p><p class="ql-block">汉未三国时期周读(春秋)新成风,许多改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改治,军事及兴厦汉空统一天下的历史使态,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师,奶着北伐蜜锐、处理与东其他领观,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数用的特点,关作为刘备改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消负着历史经验为现实生活提供增鉴指导军事活动和培养道带情绪,吴关系等复杂而艰目的任务受社会风气的重染,也热次(春秋)是时代,社会使然(春秋)的下依石而坐,沉暖静气,为后世卷模,作者将中国传统书置之线与山石形态之体面结合,一渡吴为山先生西组"写尊塑"之理论,送用大写手法型造北文关公像,关公体态开面,月三折,费合一。书法中的"婆"和"奶"在这尊像中得到了较好的诠释和体现。</p> <p class="ql-block">乔建奇</p><p class="ql-block">《中国功夫》</p><p class="ql-block">1981年至198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p><p class="ql-block">.:玻璃钢</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作品以一个耄蠢老人强身健体的瞬间动态,力求表现出普通百姓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情景。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p> <p class="ql-block">朱尚熹</p><p class="ql-block">1954年生于四川达县</p><p class="ql-block">养品名等:《上帝之吻》</p><p class="ql-block">《上帝之吻》</p><p class="ql-block">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玻璃钢</p><p class="ql-block">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创作年机:2005-2009</p><p class="ql-block">上帝之爱,庄重神圣而富有激情;上帝之吻,将永恒而美好的爱情留存人间。本作品以稳定的架构、男女相拥相融的完整体积表达庄重与神圣;以起伏跌宕丰富的塑造传递爱的激情。《上帝之吻》是一座人性与情爱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四川美术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雕塑》杂志主编</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用双手创造了奇迹,让冰冷的材料焕发出温暖的人性光辉。每件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观者。我站在雕塑前,仿若能触摸到艺术家灵魂的震颤,那冰冷的雕塑材料在他们手下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命,这就是雕塑艺术的神奇之处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