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塔韵(16-15)-甘青

风物长宜

<p class="ql-block">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塔的风采,令人陶醉。中国是“塔的王国”,建造在不同时代的塔,式样繁多,造型各异,典雅古朴,风格奇特,以劳动智慧为一体,为历代建筑之瑰宝,在各风景区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p><p class="ql-block"> 现将作者曾游览且留影过的塔汇集于此系列篇,并附上曾收藏的部分相关塔的门券,以图文票并茂的形式增添其欣赏感。</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白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白塔,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白塔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白塔居白塔寺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17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白塔塔南是三大寺楼,塔北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与兰州黄河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博物馆内·白衣寺塔(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白衣寺塔坐落在兰州市博物馆的庭院内。“白衣寺塔”又称“白衣庵塔”。因塔建在古“白衣寺”中而得名。“白衣寺”初建于明崇祯年(公元1631年),后经多次战乱,只有寺塔保存到今天。白衣寺塔为实心砖塔,高约30米。塔身下部呈覆钵状,高约8米,最大处直径为6米。塔身上半部为八角形锥体,高18.5米,共做密檐12层,层数为偶数,在国内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凌空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崆峒山凌空塔位于崆峒山法轮寺院内,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进行过维修。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座北朝南,高32米,底层周长32米,面积为554.3平方米。塔身第一层设南面辟券门,内设佛阁;自第二层起,各层四周有砖刻栏杆,各层开四门,外设佛阁,每层出檐,均有仿木结构斗拱,檐上有细致精巧的砖脊、群龛。各角有砖质托塔力士造像,塔内置木制楼梯,供人上下。僧帽形塔顶上置铁铸三层宝刹,中部有铭文“大明国承宣布政平凉府崆峒山镇宝塔一座,万历十四年五月五日吉造”。凌空塔是研究古丝绸之路佛教寺院建筑和佛教文化,崆峒文化向西传播的珍贵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塔群之一:隐相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地处崆峒山内,始建于唐宋时期,现存主要建筑多为宋代及明代遗存;主要由道成和尚塔、怀睿和尚塔、灵峰塔、灵秘塔、普通塔、隐相塔、大彻塔等7处遗址组成;是清代崆峒山地区佛教盛行历史见证、研究陇东地区砖石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公园·延恩寺塔(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延恩寺塔,又称明宝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公园内,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历时30年建成,为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高27.5米,底部周长36.6米,檐角缀兽头铁铎,无基座砖塔,塔身直接出自地面,内设木梯可登顶。‌‌三至五层设佛龛,砖雕斗拱及云纹花卉,琉璃瓦覆顶,兼具佛教祭祀与军事瞭望功能。‌‌</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大云寺塔·近观(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大云寺塔·远观(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泾川大云寺塔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大云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隋代(公元601年),初名大兴国寺舍利塔,由隋文帝敕建以供奉佛骨舍利‌。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建为大云寺,并采用鎏金铜匣、金棺银椁五重套函重新瘗葬舍利,开创唐代舍利供养新制式‌。明洪武年间毁于洪水,1964年塔基地宫被发现,出土14粒舍利及国宝级文物‌。地宫建制早于法门寺180年,金银棺椁形制被列为佛教汉化标志性实证‌。现复建的舍利塔为95米钢结构,仿唐风格,含唐代规制地宫及999尊佛龛‌。遗址三次出土舍利(1964年14粒、2013年2000余粒),形成罕见“三现舍利”奇观‌。</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大佛寺弥陀千佛塔(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张掖大佛寺弥陀千佛塔,又称土塔,位于大佛寺东侧,属大佛寺古建筑群组成部分‌。塔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遗存‌。高度为33.37米,砖土木混合结构,表面通体抹白灰‌。塔座:底层为边长23米的方形台基,上承双层十字折角形须弥座,下层四面雕佛像、狮象等图案,上层四角各建覆钵式小塔,形成八塔拱卫主塔的独特布局‌。塔身覆钵主体直径9.2米,外设木构围廊,顶部收分为亞形刹座‌。塔刹含十三重相轮(象征佛教“十三天”),顶端置铜质宝葫芦,伞盖檐下悬挂36组风铃‌。</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张掖市:木塔寺·万寿塔.维修之中(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张掖市:木塔寺万寿塔原貌(百度截图)</p> <p class="ql-block">  万寿塔又名木塔寺木塔,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县府街,始建于北周时期,现存建筑为1926年重建的八面九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通高32.8米。该塔采用全榫卯结构建造,塔身外檐木构出廊,每层檐角悬挂铜铃,中心铁柱可平衡风力,具有独特的建筑力学特征。元明时期通过马可·波罗行记等文献传播闻名欧亚,清代被列为"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钟"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白马塔(2001年8月) </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白马塔(2021年6月) </p> <p class="ql-block">  敦煌白马塔为九层,象征白马死时9岁,以土坯砌成,中有立柱,外涂以草泥、石灰。白马塔呈八角形,以砖包砌,每角面宽3米;第2-4层呈折角重叠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表塔身;第7层为法相轮形;第8层为六角形的坡刹盘,每角挂风铎1只;第9层为边珠式塔尖,塔整体呈明代喇嘛风格。</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道士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道士塔,即王圆篆塔,在甘肃莫高窟现存的29个佛塔中编号为4号塔,位于莫高窟陈列中心西侧。塔体高8.69米,塔身最大直径2.68米,整体呈宝瓶状,上部三颗莲花球依次相连。据其记载,王圆篆于"民国二十年(1931)古七月卅日"仙逝,百日之后,弟子为其立碑筑塔。</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贡唐宝塔.近景(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贡唐宝塔.远景(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贡唐宝塔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西南角的藏传佛教建筑,由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于1805年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现存建筑为1993年重建,高31.33米,呈菩提式五层结构,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内供尼泊尔迎请的无量光佛像及历代贡唐仓活佛舍利塔,藏有佛经两万余卷。该塔初建后获清嘉庆帝赐匾,经多次修缮。原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1991年由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主持原址重建,历时两年半竣工。现为拉卜楞寺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合作寺:白塔群(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合作寺:白塔(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白塔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米拉日巴佛阁景区内,一进门左右两侧各四座白塔,并有较长的转经廊‌。米拉日巴佛阁是合作寺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属于藏传佛教文化景观,与九层佛阁共同构成宗教建筑群。佛阁始建于清代,1988年重建,白塔为同期配套建筑。</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罗家洞寺.如来八塔(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罗家洞寺(又名云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历史上曾多次毁损与重修‌。寺外广场上的如来八塔的象征意义是:八塔分别对应释迦牟尼佛一生中的八大事件,包括莲聚塔(降生)、菩提塔(成道)、转法轮塔(初传佛法)、降服外道塔(降魔)、天降塔(为母说法)、息诤塔(平息僧争)、祝寿塔(延寿)、涅槃塔(圆寂)‌。</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罗家洞寺.白塔(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资料暂缺</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纪念塔,又称会师塔(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  会宁会师塔位于会宁县的境内,是会宁县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当地重要的景点之一。它与会宁县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构成了这里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地旅游度假、休闲游览的必去之地。会宁会师塔是会宁县重要的文化遗迹,也是会宁县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会宁会师塔是一座高大的塔,内部空间宽敞,气势恢宏。塔面上有“凤舞九天”四个字,表达了塔顶金凤凰舞盘之梦。在塔内缝制着一条“凤舞九天”长缨,长50米,缨结四只金凤凰,形态各异,气质苍洁,世代相传,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定西市会宁县-桃花山瑞金塔(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  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圣地,会宁城东南角有名山为桃花山,此山上复原了长征路上的重要遗址,瑞金塔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昌凌塔(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古浪昌凌塔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西,是当地重要的历史遗迹。古浪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明长城在此交汇,并存在大量古建筑如财神阁、罗汉楼等。昌凌塔作为其中一处遗迹,可能与佛教文化或地方历史相关,但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建造年代及用途 。 ‌</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如来八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有整齐美观成一线的八座如来宝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八个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时轮塔(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时轮塔,又称太平塔,是一座砖制的塔,位于塔尔寺前广场。它是在1942年由欧曲多杰羌遵照九世班禅大师生前的意愿筹资修建的,用以纪念九世班禅大师于1935年在塔尔寺为僧俗大众讲授大灌顶法。时轮塔的高度为13米,塔底周长为36米,塔基座的平面为方形,底部面积为25平方米。它的造型为藏式瓶形塔,分为三层基座,每层都有砖雕作为装饰。第三层基座的四面各有四个塔龛,内置有四大天王像,而在塔瓶形的部位设有一个大塔龛,内供有时轮金刚塑像,整座塔庄严挺拔,古朴秀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