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上海老洋房

LG

上一次到上海,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记得当年来到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无非是去看看高楼林立,繁华喧嚣的上海外滩,或是去逛逛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南京路。然而,这次我到上海,关注的重点却是那些别具风情的老洋房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老弄堂。<br><br>经上海朋友推荐,我们首先来到了武康路,听说这里是上海老洋房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游人必去的网红打卡地。<br><br>武康路,原名叫福开森路,是一条静谧而幽雅的马路,在路边高大的梧桐树掩映下,隐藏着多种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公寓和新式里弄建筑。80年前,面对武康路的美景,著名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如此赞叹:“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 武康大楼,是武康路上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这座建于1924年的建筑,由著名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初名诺曼底公寓,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大楼共八层,底层设置骑楼,形似一艘巨型航船,不仅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三栋船型建筑之一。 武康大楼是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看过电影《色戒》的观众应该有印象吧。现在这里仍有居民居住,底层设有文艺咖啡馆、画廊等,建筑外立面红砖与拱券设计极具复古魅力,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我们是从武康路的南端进入的,由南向北开始了一段名副其实的CITY WALK。<br><div><br></div><div>可能是我们到的比较早,这里的游人并不多。</div> 武康路,是一条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的确如此,这里曾经居住过众多当年的政要、商界精英及文化名人。 武康路390号,一座少见的地中海风格别墅,是意大利领事馆的旧址。1995年起归属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 武康路393号甲,是一座典型的英式古典式花园住宅,现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黄兴旧居是在393号的南楼,1914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发起人之一黄兴,曾居住于这座寓所,人称“黄公馆”,孙中山也曾两次造访此地商议革命。 武康庭,位于上海市武康路374号,由民国时期外交官宅邸(红砖老洋房)与上世纪70年代上海仪表局办公楼(白色楼宇)改造而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优秀建筑,现为法租界内老建筑改造的时尚商业园区典范。 密丹公寓,位于武康路115号,建于193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上世纪30年代是最为时髦的建筑之一。它的名字“密丹公寓”取自英文Midget Apartments(迷你公寓)的音译,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座建筑的精致与小巧。密丹公寓还有个名字叫做“大象公寓”,因它从正面看形似一头长着两只象牙的灰色大象。 武康路278号的思贤楼原址是贝祖贻的住宅。贝祖贻是上世纪的风云人物,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任中国银行总裁。贝祖贻的儿子贝聿铭是大家熟知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这栋楼后来是世界学校的校史楼,取名为思贤楼,意为“缅怀先贤”。 巴金故居,位于武康路113号,这里是巴金先生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他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地方,直至生命的最后。巴金先生在此完成了《随想录》、《团圆》、《创作回忆录》等著作。遗憾的是,现在内部整修暂停开放,没能进入参观。 开普敦公寓,位于武康路240号,建造于1940年,为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它以法国投资建造人开普敦的名字命名,如今这座"刀片楼"已成为武康路的网红地标,吸引无数路人驻足。 武康路395号原为上影演员剧团。这里曾孕育了众多的上海著名的电影演员,如王丹凤、秦怡、张瑞芳、赵丹等。 罗密欧阳台,建于1923年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红瓦坡顶,浅黄色水泥拉毛外墙。修缮得相当精致,而最著名的就是其沿街的花篮形阳台。 武康路上,梧桐树影斑驳,红砖老洋房静立,街边各种小资情调的咖啡店,鲜花店,西餐店,文创店颇多,吸引来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就是人气十足的武康路历史文化街区。 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此言不虚。还有不少名人旧居因没挂牌,或已改作他用,或大门紧闭,都遗憾的错过了,总之还是看的不太细致。 武康路,全长仅为一公里多,悠然漫步其间,一个多小时也就逛完了。意犹未尽之余,我们又去了不远的思南路,那里也有不少花园式洋房。<div><br></div><div>思南路,是一条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道路。始建于1914年,原名马斯南路,是为了纪念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内而命名,1943年更名为思南路。这里曾是法租界的中心区域,两旁的梧桐树和欧式建筑交相辉映,异国风情浓郁,思南路被誉为“上海洋房博物馆”,因为在此汇聚了众多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和网红景点。</div> 周公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思南路73号,原为周恩来在上海工作期间的故居。 思南公馆,包含了51幢历史老洋房,曾是孔祥熙、梅兰芳等名人居所,现为免费开放的文化地标,电视剧《安家》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上海,这座被誉为十里洋场的大都市,其历史并非以古老著称,而是近代的沧桑变革为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上述提到的那些花园洋房,便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者,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道路两旁,在向我们诉说着上海的各种传奇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