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5月23日,吃过早饭,“向快乐出发”老年旅游团一行60人,怀着满心的期待,从宝鸡踏上了前往陕西五丈原的旅程。一路上,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内,大家热切地讨论着即将探访的三国圣地——五丈原诸葛亮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五丈原。远远望去,五丈原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大地,气势恢宏。这里南依秦岭,北俯渭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愿,曾在此屯兵与司马懿对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丈原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与诸葛亮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方 。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军从褒斜道出斜谷关,屯兵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峙百余日。最终,诸葛亮因劳累过度,病卒军中,时年54岁,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纪念诸葛亮,人们在五丈原修建了诸葛亮庙。庙宇创建于元朝至元初年,坐南朝北,面对渭河,象征着诸葛亮毕生向往北伐、追求国家统一的志向。庙内有正殿、献殿、八卦亭、月英殿等建筑,还有诸葛亮衣冠冢、陨星亭等景点,以及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等珍贵文物。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丈原因诸葛亮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它承载着诸葛亮的英名和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吸引着无数后人前来凭吊、缅怀,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抒发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首先来到了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山门。山门庄重古朴,飞檐斗拱,气势不凡。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竖匾,上书“五丈原诸葛亮庙”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门匾下有一副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短短十四字,便将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在这里留下的千古遗恨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钟鼓楼。钟鼓楼相对而立,古色古香。鼓楼位于东侧,钟楼位于西侧,这与传统的布局有所不同,据说是为了顺应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的方向。鼓楼内的牛皮大鼓虽然是上世纪90年代重制的,但依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而钟楼内悬挂的明代嘉靖十三年所铸的铁钟,高2米、直径2米,重达1350公斤,钟身上铸有铭文6400多字,详细记载了铁钟铸造的时间和过程。传说,明朝末年,这口大钟曾不敲自鸣,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钟鼓楼,便是献殿。献殿为硬山式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背面敞开,显得格外宽敞明亮。门匾上“五丈秋风”四个大字,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诸葛亮在秋风中指挥千军万马的飒爽英姿。两侧楹联“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六军彰讨伐,六出祁山纲目书”,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在献殿的北檐之下,横着一根长16米、直径0.6米的杨木通檩,笔直无曲、粗细均匀,浑然天成。这根通檩因长度约合旧制五丈,故被称为“五丈通檩”,是诸葛亮庙内的一大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献殿东西山墙的内壁上,镶嵌着岳飞于南宋绍兴八年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当年,岳飞领兵路过河南南阳,夜宿卧龙岗武侯祠,有感而发,挥毫泼墨,书写了这两篇千古奇文。其书法字体行云流水,笔力雄健,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狂风骤雨,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看着这些石刻,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岳飞当年奋笔疾书的情景,也深刻感受到了两位英雄之间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献殿,进入中院,一座八角攒尖、飞檐藻井的八卦亭便出现在眼前。八卦亭正面的楹联是“亭号八卦,震宫龙巽宫鸡雕刻成象;原名五丈,山在后水在前包围若屏”,描绘了八卦亭的独特风貌和五丈原的地理环境。关于八卦亭,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200多年前,此地发生一场地震,不少民房受损遭毁,但诸葛亮庙却安然无恙,八卦亭仅有两个柱石下陷。修复时,工匠们尽管详细绘制了图纸,却无法将拆下的椽子原样装上,只得把多出的一根放在旁边,这也从侧面彰显了初建八卦亭工匠技艺的精湛绝伦。站在八卦亭中,我不禁感叹诸葛亮的智慧,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精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他所研究的八卦阵法更是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卦亭后便是正殿。正殿北檐之下悬挂着茹桂书写的门匾“英名千古”,两侧楹联为“布衣将军”冯玉祥撰书的“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於遗迹,万古清高”,正门匾额是乾隆御笔亲题的“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走进正殿,一尊诸葛亮的坐像端坐在神龛之中,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仿佛正在思考着北伐的大计。座像前站立着蜀国四员大将,东侧为关兴和王平,西侧为张苞和廖化,他们一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仿佛随时准备跟随诸葛亮出征。看到廖化的塑像,我不禁想起了民间的一句谚语“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虽然带有一丝调侃的意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蜀国人才匮乏的困境,这或许也是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正殿的西南侧,有一座诸葛亮衣冠冢。据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密不发丧,偷偷地把他的遗体运回汉中,葬于勉县定军山下。而他的手下将士则把他的衣服埋葬在此,以示纪念。墓冢周围砌有石墙,树有28根立柱,隐含着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的岁月。站在衣冠冢前,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这位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最终却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长眠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殿之后,是广阔的后院,名为“将星园”。将星园的正中是一座陨星亭,亭内立有一块“落星石”。相传诸葛亮病逝前,一颗流星陨落于此,化为石块,故名“落星石”。看着这块落星石,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然而命运却对他如此残酷,最终让他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院有月英殿,这里供奉着诸葛亮的结发夫人黄月英。月英殿坐东朝西,塑有月英坐像,像前有诸葛亮和月英的两个儿子站立像。传说月英长得很丑,但实际上她不但容貌秀丽,而且才华横溢,对诸葛亮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研究八卦方面。站在月英殿中,我不禁对这位贤内助肃然起敬,她虽然身处幕后,但却为诸葛亮的成功默默付出了很多,她的智慧和品德同样值得我们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月英殿北侧是八卦阵,如果不熟悉其中的门道,进去以后很难转出来。八卦阵内有活门与死门,沿着活门可以顺利走出,而误入死门则可能会迷失方向。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八卦阵,里面的道路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我小心翼翼地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前行,生怕走错一步。经过一番摸索,我终于成功地走出了八卦阵。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诸葛亮八卦阵的神奇和玄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游览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庙内的许多古槐树。这些古槐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它们就像忠实的守护者一样,默默地见证着这座庙宇的兴衰变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钟楼前的那棵“结义槐”,它距今约600年,主干粗壮,上分三杈,如同一个“义”字,仿佛寓意着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之情,又象征着天下大势的分合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完诸葛亮庙的各个景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的智慧、忠诚和执着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隆中时,便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此后更是一心辅佐刘备父子,为了实现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一生。虽然他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庙内,我还看到了许多游客留下的留言和诗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其中有一首诗写道:“五丈原头秋风寒,武侯遗志尚未完。出师未捷身先死,英名千古永流传。”这首诗正是对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惋惜和敬佩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上午10点左右。我们的探访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五丈原诸葛亮庙,乘车向西安兵马俑进发。坐在车上,我回头望着渐行渐远的五丈原,心中感慨万千。这次五丈原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