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领风潮之银楼流芳

千秋

<p class="ql-block">十三行博物馆“银领风潮”第四部分——银楼流芳。</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沿海开埠通商的城市越来越多。伴随着香港、上海等港口对外贸易的繁荣,粤地银铺、银匠,纷纷将外销银器作坊、店号、工匠等迁移至香港、上海等地。随着外销市场的扩大,具有商业性质的外销银楼不断增多,国内很多口岸城市甚至内地城市都有银楼从事外销银器业务,销售对象不仅仅是外国人,也有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银楼也有黄金条锭的炼制、销售及器物制作销售业务。</p><p class="ql-block">广州市惠爱东宝昌金铺九九成色金块</p><p class="ql-block">民国</p> <p class="ql-block">西式奖杯</p><p class="ql-block">银錾刻徽章竹节纹高脚杯</p><p class="ql-block">1896年</p><p class="ql-block">西式奖杯造型,采用锤撰、錾刻的手法,饰以竹叶纹,中部盾形徽章,刻有英文铭文,其中有“canton Club 1896”,中文意思为:广州俱乐部,1896年。杯柄呈竹节状,上下盘踞双螭龙对望,底部为覆盆式圏足。</p> <p class="ql-block">粤帮银楼</p><p class="ql-block">随着上海对外贸易发展的兴盛,出现了大量的专营外销金银首饰的“粤帮银楼”。</p><p class="ql-block">杨庆和发记是老杨庆和的第一家分号,1892年开业,民国晚期店址为河南路154号,是民国晚期上海规模最大的银楼。</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錾刻龙纹“福来舍”四足奶壶</p><p class="ql-block">1912年</p><p class="ql-block">腹部锤揲刻双龙戏珠纹,底部有“壬子年中华国河南省刘玉树造”“足纹”“口合”款。“纹银”又称“足纹”,是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纹银成色是93.7374%,成为“十足成纹”。</p> <p class="ql-block">银黄包车小摆件</p><p class="ql-block">清末</p><p class="ql-block">底部有“义盛楼”款。可能与目前可查到的“义盛”银器制造商,活跃时间为1880-1927年,曾为著名银器销售商。</p> <p class="ql-block">从广州对欧美国家“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中国开埠通商的城市越来越多,银器市场不断扩大,香港、上海外销银楼局规模不断扩大。九江、汉口、天津等口岸城市及内地城市北京等多地都有大量开展外销银器业务的银楼。</p> <p class="ql-block">九江浙江宝成银楼广告</p><p class="ql-block">图采自:《中国银楼与银器》</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竹节纹盘龙底座烛台</p><p class="ql-block">清末</p><p class="ql-block">底部有“九江宝成”款。五口通商之后,九江作为重要的水路枢纽,各类贸易发达,银楼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九江宝成约开业于九江开埠后不久。</p> <p class="ql-block">银镂空竹鸟纹碗 清末</p><p class="ql-block">银锤揲錾刻喜梅纹碗 19世纪晚期</p> <p class="ql-block">香港银“一帆风顺”三桅船模</p><p class="ql-block">该银船有八支桨,四门大炮,帆旗标注英文 “LIONS INTERNATINONAL DISTRICT 303 HONGKONG”,中文为国际狮子俱乐部协会香港303区。船尾刻有“一帆风顺”,船舵刻有英文“MADE IN HONGKONG”,香港制作。</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花鸟龙纹微章留白三足大碗</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敞口,深弧腹,三蝶形足将碗底悬空,底部刻有“绍记”“WN”,“绍记”是银器制造商,应为“谭绍记”简写。“WN”是WING NAM”英文缩写,中文名“永南”大约创建1860年左右,1949年香港年鉴记载该店仍在经营。</p> <p class="ql-block">成都“姚泉兴”银花丝盘 现代</p><p class="ql-block">底部戳印“成都姚泉兴足银”款、成都银花丝工艺已有17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银錾刻云龙纹天球瓶一对</p><p class="ql-block">底部有“善记”“LH”款识,“LH”为“LUEN HING”英文缩写, 中文名“联兴”。上海著名外销银器店,营业时间应为1890-1909年,地点位于上海四川路231号,“善记”为合作制造商。</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花卉庭院人物徽章纹执壸</p><p class="ql-block">银锤揲花卉人物纹徽章留白单耳六角杯</p> <p class="ql-block">银贴焊花鸟纹花式花盆 清代</p><p class="ql-block">腹部饰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惠意吉祥的纹饰,底部有“LUENWO”、“SHANGHAI”款识。"LUENWO”是销售商“联和”银楼,上海最早和经营最大的粤帮银楼之一,营业时间约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SHANGHAI”即指店铺所在地上海市。</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镂空梅菊竹龙徽纹高足盘</p> <p class="ql-block">银镂空竹纹碗套</p><p class="ql-block">重149克,竹节和竹叶纹相结合,采用镂空工艺更能凸显竹叶的灵动性,仍生感更强、圈足内侧有“求记”、“WH”、“90”款识。</p><p class="ql-block">“WH"是“宏兴”的缩写,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售售量大的银楼,与之先后合作的制造商或作坊铺多达百余家,店铺地址:广州市西兴街1号;香港皇后大通中10号、69号.“求记”为制造商名,为宏兴(WH)、利开(LC)、联合(LW)等多家知名外销银楼制作银器。</p> <p class="ql-block">银錾刻松竹梅人物纹瓜形奶壶</p><p class="ql-block">银錾刻松竹梅人物纹瓜形双耳糖罐</p><p class="ql-block">整体厚重,人物花卉纹立体感较强,呈现出高浮雕的效果,是广式外销银器较为典型的工艺。底部刻有“和昌”、"HC”款识。“和昌”为广州银器制造商,“HC”为销售商。“HC"即“HUNG CHONG”,中文名“鸿昌”,广州知名外销银器销售商,后于上海南京路开店,活跃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梅花纹餐勺</p> <p class="ql-block">银錾刻竹叶徽章纹长方形盖盒</p><p class="ql-block">重714克,盒盖与盒身均錾刻竹叶纹,盒盖中部留有椭圆形徽章,内錾英文字母,应为订制者姓名。底部有“WC90”、“周”款识,5019280年代至20世120年代。同万具50192</p> <p class="ql-block">银“吉羊如意”小塔摆件 清代</p><p class="ql-block">底部刻“广荣”、“LW”、“广荣”为银器制作商,店铺在厂州,始于19世纪60年代。“LW”,联和金银首饰号,销售商,上海最早和经营最大的粤帮银楼之一,拉丁文名称为LUEN WO&Co,拉丁文拼写除了“LUEN WO” 之外,也曾经用过“LUEN WHq” 款。位于上海南京路P41—43.489P号,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p> <p class="ql-block">银锤揲竹叶微章纹圆形盖盒 清代</p><p class="ql-block">重170克,由盒盖和盒身两部分组成,以锤揲手法饰竹叶纹。底部有“WC”、“何国”款识。“WC"为“WING CHEONG”拉丁文缩写,中文名“永昌”,香港外销银器销售商,营业时间约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何国”为外销银器制造商。</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金银器工艺历史悠久。但中国外销银器在1975年之前,都鲜有研究。直到美国克罗斯比·福布斯(H.A.Crosby Forbes)的著作《中国外销银器1785-1885》一书面世,这个品类的外销艺术晶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中国外销银器和其他外销艺术品同样重要。白银作为货币流通,促成了白银时代的来临,而中国外销银器作为载体,不仅是熠熠生辉的的奢华品,更蕴含了中国匠人的高超技艺、中西贸易的繁荣和通商口岸人们生活变迁的厚重历史,是中西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时代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