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六9班学生仿写《草原》第一段内容的小练笔(部分)

海陬人

<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草原》的开篇,是一幅精雕细琢却又浑然天成的草原风光图。作者并未平铺直叙地赞美,而是通过多层次的艺术手法,将情感悄然注入景中。</p><p class="ql-block"> 其一,视野由阔至微,勾勒出草原的立体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开宗明义,随即以“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总写旷远辽阔。其后笔锋细致入微:描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的色块起伏,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的灵动比喻,以及小丘线条“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的诗意想象。这种由面到点的视角移动,引导读者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其二,景物皆著我色,铺垫了人文情感。这绝非冰冷的风景写生。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初遇草原的惊叹、沉醉与舒适。“境界”一词,“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矛盾修辞,以及“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的移情手法,皆使景物充满灵性与温情。这“景美”的底层,是对这片土地及其主人的深切好感,为下文蒙古同胞的“人更美”与热情好客奠定了和谐融洽的情感基调,巧妙揭示了民族团结的深刻主题。</p> <p class="ql-block">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主要是读带学,让他们在读中去理解作者老舍笔下的草原,不仅景美,为下文的学习,去品味草原这里的人更美。</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个班是一个全新的班级,学习状况参差不齐,所以要怎么教好,确实给我所带这个班级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这个新组建的9班,是由原来五年级8个班的学生,有我所带五年级5班的学生,也有别班的学生。尤其是上学期质量监测的分数考量来看,语文成绩有2.5分的,10分以下有好几名学生。这样如何教,这就是给一个授课者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应从何入手。就先从小练笔来试作,结果上交起来的质量并不理想,这个班有55名学生,算是可以的近有20名学生,但大部分写的字数不够,内容也不相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借这美篇平台,先把学生作品展示一下,以带班里其余学生向他们学习,从怕写作文,慢慢转变想法,到最后,作文让我来写,那我们老师就成功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针对学生仿写困难的教学反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近20名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算是成功。大多数学生还是卡在“从理解到输出”的环节,接下来,我将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仿写指导:</p><p class="ql-block"> 1. 变“大作文”为“微练笔”,降低畏难情绪 </p><p class="ql-block"> 不让学生直接仿写一整段,将其拆解为3个阶梯式任务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仿写比喻句 </p><p class="ql-block"> 例句:“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指导:“本体(羊群)+ 动态(走在哪里都像)+ 比喻(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让学生写类似句式,如:“船队航行在海上,就像给蓝色的绸缎缀上了白色的珍珠。”</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仿写感觉句</p><p class="ql-block"> 例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指导:强调运用“既……又……”的并列结构,描写对某一场景的复杂感受。如:“登上山顶,既感到成就感,又觉得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仿写视角移动</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总写)。走近些看,(分写细节)。你看那______(特写某个点),就像______(运用比喻)。”</p><p class="ql-block"> 2. 为“基础差”的学生提供“写作支架” 对于怕写作文、说“不会写”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脚手架。</p><p class="ql-block"> (1)提供“词库”:针对主题(如:大海、竹林、雪后公园),提前准备一批优美词汇(如:浩瀚、苍翠、银装素裹、静谧)和成语,让他们选择填入句子中。</p><p class="ql-block"> (2)完成“半句”:您写出前半句,让他们补写后半句。例如:“湖面平静得像________。”“风吹过竹林,那声音仿佛________。”</p><p class="ql-block"> (3) “像素级”模仿:允许他们完全套用老舍的句式,只替换关键词。如原句写草原绿,他们可以写“天底下,湖水蓝得通透,而并不刺眼。”</p><p class="ql-block"> 3. 强化“情景交融”的意识 </p><p class="ql-block"> 不断提问:“老舍为什么觉得牛马在回味乐趣?这实际是谁的心情?”让学生明白,写景的终极目的是抒情。仿写后,追问:“你通过这些描写,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是开心、宁静还是震撼?)”</p><p class="ql-block"> 让每一次练笔都有明确的“情感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