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批评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宣泄情绪或彰显权威,而是为了让对方认识问题、愿意改进。可很多时候,我们满心诚意的“指正”,最终却演变成针锋相对的争吵——不是道理站不住脚,而是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人人都有尊严,批评前先给足面子,才是让意见入耳入心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给面子,不是刻意讨好的虚伪,也不是回避问题的纵容,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的沟通智慧。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会一上来就斥责“你怎么这么不注意身体”,而是先询问症状、表达关切,再客观分析病因。批评亦是如此,先看到对方的付出与优点,再温和点出不足,才能卸下对方的防备。</p> <p class="ql-block">同事负责的项目出了纰漏,与其在会议上直接点名“你这里做得太差”,不如先肯定“这个项目前期你投入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方案里的XX部分很有创意”,再私下沟通“如果后续在XX环节多做一层核查,效果可能会更好”。前者只会让对方陷入尴尬与抵触,甚至为了“保面子”而硬扛;后者则让对方感受到被认可,更愿意理性接受建议,主动修正问题。</p> <p class="ql-block">家人之间的相处,更需要这份“给面子”的体谅。孩子考试失利,比起“你怎么又考这么差”,先肯定“我看到你这阵子每天都在认真复习,已经很努力了”,再一起分析错题,孩子才不会被挫败感淹没,反而能带着信心改进。伴侣忘记重要纪念日,别急着指责“你根本不重视我”,先想想对方平时的付出,再说“我知道你最近工作很忙,不过这个日子我还挺期待和你一起过的,下次我们可以提前记在日历上呀”,这样的沟通,远比争吵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批评的艺术,不在于言辞有多犀利,而在于是否懂得“先扬后抑”的分寸。多一份对他人尊严的考量,少一份直来直去的莽撞,我们的意见才能真正被听进去、做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多一份和谐与默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