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出游记之汶川映秀

船长林峰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漩口中学遗址‌是5,12地震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迹。</p> <p class="ql-block">‌倒塌的钟楼指针永久定格在14时28分。</p> <p class="ql-block">主教学楼废墟下方仍埋有21名师生遗体。</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是每年祭奠活动的主会场,也是抗震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重创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破碎的砖块、扭曲的钢筋、倒塌的墙壁,一切都在诉说着地震那一刻的可怕。</p> <p class="ql-block">走在废墟中,我们的心里涌起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沉重。更让人心痛的是,尚未找到的师生遗骸,至今仍沉睡在废墟下。</p> <p class="ql-block">“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映秀镇渔子溪村的半山坡上,是一处占地广阔,并由知名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历史见证地。这里,自然景观与历史紧密结合,共同诉说着那段不朽的抗震救灾历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于2012年建成。馆内展览丰富,划分为序厅、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区、自立更生科学重建展区以及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五大主题展厅。这些展厅全面展现了那段不朽的抗震救灾历史。</p> <p class="ql-block">馆内珍藏的地震文物多达13641件,这些展品详尽地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惨烈灾难,以及 抗震救灾精神与灾后重建的辉煌历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者。</p> <p class="ql-block">映秀震中纪念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反映了馆内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更彰显了馆内收藏、文化活动以及教育项目的深入影响。</p> <p class="ql-block">“映秀地震之生命之花”是中国艺术家舒勇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创作的雕塑作品,以遇难双胞胎姐妹琦琦和佳佳的骨灰为材料制成。该作品于2018年5月9日捐赠给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永久收藏,成为该馆的核心展品之一。 ‌</p> <p class="ql-block">百花大桥全长500米,地震中整体垮塌,残存路面、路基和桥墩成为灾害实体见证。‌‌</p> <p class="ql-block">天崩石为地震时山体崩落的巨石,刻有“5.12震中映秀”字样,现为遗址入口标志。‌‌</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邻近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处,打造映秀特色教育基地“家国情怀宣誓广场”。</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映秀已经焕然一新,新的学校早已投入使用,居民的新居宽敞明亮,生活也恢复了正常。我们衷心希望人类能够远离灾难,尊重自然,过上健康、美好、幸福、快乐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映秀震后重建的速度与质量,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也体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更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因为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是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都无法办到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映秀镇已从汶川地震的震中重生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示范、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功能体系成熟。 ‌</p> <p class="ql-block">镇区房屋整齐划一,岷江沿岸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映秀以“爱国爱党·家国情怀”为主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如今映秀,不仅是重建的奇迹,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动写照。祝愿映秀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