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泽流长 诚不我欺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  人世浮沉,千古皆然。观青史留名者,非尽属才高八斗或富可敌国之人,而多是为人之道可堪典范者。当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会发现人品才是真正穿越时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屈原行吟江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宁可投身汨罗,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千载而下,人们纪念的不仅是他的《离骚》《天问》,更是他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品格。这份对理想的坚守,对道义的执着,远比他的诗才更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再看范仲淹,少时家贫,划粥断齑,苦读不辍。及第为官后,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朝则直言进谏,在野则兴修水利。即便被贬谪,仍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他的政绩或许已被时间冲淡,但他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却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去职,归隐田园。他在茅舍竹篱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道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坚守。世人多羡其隐逸之趣,少知其不媚权贵之志。他的诗文流传至今,不仅因为辞采之美,更因为字里行间那份不肯同流合污的气节。</p><p class="ql-block"> 反观历史上某些人物,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因德行有亏,终为后世诟病。如蔡京书法堪称宋朝大家,却因贪渎误国,人们提及他时,首先想到的是“六贼之首”的恶名。才学虽高,难掩品行之亏。</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人品之于人,犹如根基之于大树。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才能或许可以让人走得快,但只有人品才能让人走得远。这就是为什么千载而下,我们依然敬重屈原的忠贞、范仲淹的担当、陶渊明的高洁。</p><p class="ql-block"> 德泽流长,诚不我欺。修得一份好人品,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留给世界最好的遗产。这遗产比金钱更持久,比名声更珍贵,因为它能在岁月流转中,始终散发着人性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