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丝饼

阿太坝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种主食能够让我毫无厌烦地一吃就是十四五年,它就是萝丝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做这种饼的是一对王姓夫妇,两人都是山西晋城人。我认识他们,源于一次买面条的经历。隔壁老李有天拎着一袋手擀面,对我说市场上这家的面条面干、劲道儿,非常不错。我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经常买的是一个本地人开的小店,主营面条、馄饨皮、饺子皮,在市场街上也卖了五六年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早市上我也到老李说得那家店,来他家买馒头的人很多。圆形的馒头,切成小方形的馒头,在笼屉上一个个冒着热气,满屋子都是那种我小时候熟悉的麦香味儿。面条主要有三种,平常的刀切手擀面,机器压的细圆面,还有一种有我的大拇指宽窄的大片面。见我注视着面,女掌柜走上前:“大哥,买面条。我家的面是手擀面,不加盐。”她顺手一指里面,她丈夫正在那边擀面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买了面,回家一吃,果然劲道爽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记得是一个初秋的天气,我去小王家买面。一进门,就闻见一种带着热油般的香味儿在屋子里飘荡,原来是柜台上的一种饼,发出来的味儿。“大哥,您来了。尝尝我新做的萝丝饼,今天是头一次卖呢!”小王边用毛巾擦手,边热情地招呼我。一个萝丝饼在我手里,隐约着还很有热度,这饼圆圆的,大概有两公分的厚度,饼的两面都烙的焦黄焦黄的,细看仿佛是一根根面条组合在一起。用嘴一咬,饼皮酥脆掉渣,很是好吃,关键这饼还是发面的,适合我这个有浅表性胃炎的人吃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王两口子的新产品,有个新鲜的名字:萝丝饼。从此,成为我日常的主要口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实,我叫他们夫妻二人小王,他们也都是三十五六岁的人了。与女掌柜小王闲聊,两人离开山西老家在外打过工,最后选择在这开了家主食店。“做面食,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小王说,“只有踏实干,没有做不好的。就是我们把两娃儿,留给我妈带,让我很难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天,我外出晚上打车回家。一开出租车门,开车的竟然是“主食店”的小王。他告诉我,和别人合伙儿开出租车,因为白天要照顾店里的生意,所以他选择开夜班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王两口子总能推出点新吃食,后来她家的大麻花也很招人喜欢。早市上,也有卖炸麻花的,吃起来比较硬实。小王卖的大麻花,有十五六公分长,采用的是半发面,和面的时候里面掺有绵白糖,因而她家的麻花不那么油腻,吃起来香香甜甜的,我妻子就很喜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静默期之后,因为店面主家要盖新房,我就再没有见到小王两口子。只是听说,他们的一双儿女都已结婚,都在北京城里打工。小王两口子是不是也到北京去了,是不是还在卖萝丝饼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哎,那好吃的萝丝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