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藏,是藏在许多人心里的远方,那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土地,总带着神圣又神秘的感召力。青藏铁路这条盘踞高原的“天路”,便是通往这份神圣的纽带。当我们在西宁站踏上Y991次有氧列车时,窗外夜色开始浓重,正式开启了满怀期许的进藏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 昨夜10点整,列车缓缓启动,西宁灯火在身后渐次模糊,青藏铁路1956公里的征途就此展开。列车员很快到包厢讲解高反预防办法,从放缓动作到规律作息,还指着角落的紧急供氧口叮嘱:供氧系统全天候运行,就是千万不能熬夜。大家认真听罢早早休息了,只有铁轨与车轮摩擦的“哐当”声,伴着窗外漆黑一片,静的如同天籁,我们静静等待格尔木黎明的第一缕晨光。</p> <p class="ql-block"> 清晨七点,朦胧天光渗进车窗,列车恰停察尔汗站。半小时后阳光破云,格尔木站的站牌清晰可见。下车透气时,高原的风里带着清透的凉意,远处山脉轮廓在晨光中舒展,这是我们与青藏线的初次正式相见。</p> <p class="ql-block"> 回到车厢,列车驶入可可西里边缘。这片平均海拔4600米的“生命禁区”,以原始姿态铺展眼前。同包厢的北京夫妇早架起望远镜,顺着他们指的方向,草原上藏羚羊如灵动白点跳跃,藏野驴成群漫步,偶尔抬眼望过列车又低头啃草。9点45分,列车行至昆仑山脉玉珠峰下,4195米的雪山顶端,终年积雪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导游说,这里是国家登山队员的训练基地,每寸冰川都藏着勇者故事。</p> <p class="ql-block"> 随着列车持续爬升,海拔渐高,我和老伴慢慢有了高反:胸闷如压重物,太阳穴突突作痛,呼吸也变得局,嘴唇像刚吃过桑椹似的发黑。老伴反应稍重,按列车员之前的叮嘱拧开紧急供氧口吸了会儿氧。静坐半个多小时后,不适渐渐缓解,总算平稳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整,我站到车厢衔接处,隔窗抓拍风景:昆仑山口经幡迎风翻飞,长江正源沱沱河泛着浅蓝,像丝带缠绕在草原上。当列车穿过海拔5072米的风火山隧道,整节车厢静了片刻——这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人类在世界屋脊写下的工程奇迹。窗外云层低得触手可及,雪山与铁轨交叠,此刻才真正读懂“天路”二字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 过了唐古拉山口,便正式进入西藏。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藏在云雾后,正是它的冰川融水孕育出了方才所见的长江正源沱沱河,即便难见主峰全貌,也能从这份“江河之源”的深厚底蕴里,想见它的壮阔。待措那湖映入眼帘,车厢里响起轻声惊叹——这颗“怒江源头的明珠”,如巨镜将蓝天、白云与远山完整倒映,列车贴着湖边缓行,每一秒都是绝景,我急忙按下快门,留住这转瞬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沉,车厢灯光渐亮,大家开始期待终点拉萨。有人早早守在窗边,等着抓拍布达拉宫夜景。当列车员提醒“前方到站,拉萨站”,夜色中布达拉宫的金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宛如空中宫殿。</p> <p class="ql-block"> 晚上22点列车准点停靠拉萨站。走下车,高原晚风轻拂脸颊,先前的高反早已消散,只剩满心雀跃。回望这趟旅程,从西宁夜色到格尔木晨光,从可可西里生灵到唐古拉雪峰,从沱沱河的蜿蜒到措那湖的澄澈,每处风景都刻进心底。我知道,拉萨只是起点,但青藏铁路上的这段时光,已让此次西藏行,成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5.9.13</p><p class="ql-block"> 写于拉萨宜尚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1、5、6来自网络,其它为作者拍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