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杂文:错乱的记忆

长安亦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修身杂感:错乱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河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来,记忆颇有些古怪。方才发生的事情,竟时常支吾不清。晨起翻找钥匙,明明记得昨晚放在门口柜上,却在沙发缝里寻见;朋友电话告知聚会,竟忘了他通知的具体日期。这种对近期事的恍惚,成了生活里常有的插曲,而儿时夏夜躺在竹椅上听祖母讲古的细节,却连她蒲扇上的碎花图案都记得分明。记忆的错乱,像一面失衡的镜子,照不清近处的风景,却把远处的轮廓映得格外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譬如昨日是何月何日,星期几,半天想不起来,最后需翻检日历,方能确认。至于昨日所经历的事,更是恍惚如梦。是他来访么?抑或只是电话一通?坐于客厅沙发,抑或书房椅中?饮的是红茶,还是咖啡?谈的是时事,抑或旧事?一切皆如隔雾看花,不甚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儿时旧事,却历历在目。春日在小河沟里捉青蛙,泥水溅了满身,回家挨了骂,心里却仍是欢喜的。夏夜卧于窗前,点数天上星星,一颗两颗,直数到眼皮沉重,星星亦在眼中跳跃起来。秋天上树偷果子,一脚踩坏了树枝,咚,掉到地上,屁股也摔成了“两瓣”,疼得不敢挨板凳,睡觉也不敢仰背朝上。父母发现了端腻,问是咋回事?硬着头皮说:“没咋,走路摔了一跤。”冬夜蜷于被窝中,教祖母念经文,她老眼昏花,我口齿不清,两人相视而笑,呵出的白气在油灯下缭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种记忆之错乱,初时令我惶恐。莫非是真的老了,记忆先行退去了?后来细想,却又觉得未必如此。记忆这东西,原不是公平的录事,它自有其偏好,有其选择。它筛去日常琐屑,却将那些真正触动心灵的瞬间,牢牢留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所以为的“遗忘”,或许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自我保护。它替我们筛去了那些无关紧要的日常,免得心为形役,脑为琐事所充斥。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时刻——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泪流满面,第一次感到天地宽阔或自身渺小——却被记忆悄悄收起,藏于某个角落,待适当时候,便浮现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人的生活,被分割成无数碎片。朝九晚五,上班出门,下班回家;翻邮件,看信息,刷抖音,观视频。每一日都在重复相似的动作,说着相似的话,见着相似的人。这样流水线般的日子,自然难以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而儿时则不同,每一日都是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彩虹,第一次尝到老冰棍,第一次离家远行……这些“第一次”如同刀刻斧凿,在记忆的石板上留下深深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的错乱,或许正是它在提醒我们:生活不该只是重复,而应当时时有些新的触动,新的体验。若是每天都过得一模一样,那么岁月流逝,回首望去,便只能见到一片模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窗外又下起了雨。我忽然想起六十年前的那个雨天,我坐在祖母的怀里,听她哼着古老的经文,像聆听动心的歌谣。那时觉得天地虽大,却有这一方安宁所在。而今祖母早已作古,她哼经的调子却依然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这种记忆的错乱愈发明显。前几天翻阅相册,看到去年重阳登高时,和退休老师们的合影,竟想不起站在身边的老同事叫什么名字,可小学时和同桌分享的半块橡皮,却记得是草莓图案;昨天刚和人约定的出游时间,今天就需要反复确认,可儿时和伙伴约定去山上摘野果的暗号,至今还能脱口而出。我们一边在为“记不住近期事”而焦虑,一边又在某个瞬间被童年记忆击中,仿佛穿越回那个没有日程表、没有待办清单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或许,记忆本就不是一本完整的日记,而是一本被反复翻阅、不断标注的画册。那些模糊的近期事,是还没来得及上色的草稿;而清晰的旧时光,是早已用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我们不必为记忆的错乱而烦恼,毕竟,当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忽略了当下时,那些深埋心底的童年记忆,会帮我们留住最初的温暖和痛苦,提醒我们曾经拥有过怎样简单而快乐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 小河水,原名董怀禄,新浪博客和微博昵称:长安亦君;微信 和QQ昵称:细水长流。原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中国作协十堰分会会员,原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乡土文学作家,精短小说签约作家,西部文学副主编,咸阳文学院理事,曾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副主编。作品见诸多种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董怀禄短篇小说选》、《家在牛角塬》、《我是啷嘀当》(上卷)、《好好活着》、《红苹果,紫葡萄》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