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王公楼村)。父叔梁纥、母颜氏。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年五十,担任鲁国司寇,摄行相职。不久弃官,偕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志业。</p><p class="ql-block"> 孔子弟子众多,通六艺者七十余人</p><p class="ql-block">。他奔走呼号,敢批当世权贵,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记载于他的学生纂缉的《论语》。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传承。目前,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超过540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孔子核心传世名句</b></p><p class="ql-block">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推己及人的处世准则,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p><p class="ql-block">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p><p class="ql-block">强调谦逊好学,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p><p class="ql-block">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揭示知行合一的治学之道。</p><p class="ql-block">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刻画道德人格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倡导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p><p class="ql-block">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确立实事求是的认知原则。</p><p class="ql-block">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彰显独立人格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构建德性修养的参照体系。</p><p class="ql-block">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蕴含居安思危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10,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p><p class="ql-block">展现求道者的终极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b></p><p class="ql-block"> 颜回(颜渊)、曾参(曾子)、子思(孔伋)和孟轲(孟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他们被后世尊为“孔门四配”,在儒家思想传承中具有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 颜回(颜渊)。成就: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以德行著称,居孔门十哲之首。他安贫乐道,孔子称赞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但不幸早逝,年仅41岁。孔子评价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贤哉回也”。</p><p class="ql-block"> 曾参(曾子)。成就:以孝道闻名,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著《孝经》和《大学》。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被尊为“宗圣”,在儒家道统中承上启下。孔子评价:“参也鲁”(性格敦厚),但肯定其忠恕之道。</p><p class="ql-block"> 子思(孔伋)。成就:孔子之孙,曾参弟子,著《中庸》,系统化“中庸”思想,成为儒家心性之学的重要奠基者。其学说经孟子发扬,形成“思孟学派”。地位: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被纳入四配,尊为“述圣”。</p><p class="ql-block"> 孟轲(孟子)。成就: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发展“性善论”和“仁政”学说,被尊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地位: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被纳入四配体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孔子学院全球运营主体)2024年权威数据,全球孔子学院数量为540所,孔子课堂达1154个,合作机构包括284家中方单位和1306家外方单位。该数据较2023年的498所学院和773个课堂有明显增长,主要源于2024年新增白俄罗斯、墨西哥等10国的合作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编辑 偶尔,山东临沂人,生于1950年1月,1970年1月毕业于青岛冶金建筑学校。早年从事过文艺副刊编辑工作,现居安徽省马鞍山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