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西湖孤山路上的浙江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澜阁从大门进入左转便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澜阁进口处</h5> <h5>文澜阁占地不大,但古建筑物讲究一个“藏”字,地方虽然不大也要内藏山水。于是一进文澜书院立马就是假山,所谓开门见山,亦有屏风障景的考虑。绕过假山便是个小池塘,亭、廊、堂、阁便都簇拥塘边,借景、对景皆具。全然是在逼仄空间里搞乾坤,真所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御座房</b></div>御座房是皇帝休憩以及召对臣工、引见庶僚的地方。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光绪七年(1881)在原址重建,现存建筑为光绪时期的建筑遗存。该建筑有多种称谓。乾隆时期称“起座”、“大厅”,光绪时期称“平厅”,民国之后,又称“王阳明祠”。目前,依据浙江省博物馆藏乾隆时期《文澜阁平面图》所示,改称为“御座房”。</h5> <h5>典型的江南庭院园林建筑,不但古朴庄重,而且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h5> <h5>在文澜阁的东南侧有一座碑亭,碑亭里面的石碑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有颁发《四库全书》的上谕。</h5> <h5>假山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h5> <h5>在文澜阁的东侧还有一座碑亭,碑亭之中的石碑上刻有光绪皇帝题写的“文澜阁”三字。</h5> <h5>文澜阁,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四库全书》,历时十年始成。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将圣因寺旁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之藏经阁改建文澜阁。<br></h5><h5>这就是清代时期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文澜阁,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座藏书楼。</h5> <h5>现存建筑为光绪时期的建筑遗存民国元年 (1912),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移藏孤山馆舍 (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由浙江图书馆接收保管。自此,阁与书分离,至今依然。</h5> <h5>曾经的皇家藏书楼已经变成了一处旅游景点,虽然文澜阁作为皇家藏书楼的职能已经不存在,但是它留下的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史却永远镌刻在了这座阁楼之上,它的存在也是杭州文化繁荣昌盛的一个具体见证。当然,将其并入浙江博物馆系列一起管理,则更加丰富了杭州西湖的文化底蕴,更加吸引中外游客的文化兴趣,隽永留长!</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