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题记:烽火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监狱是我们平常人难以接触的地方。我去过重庆渣滓洞,也去过江西上饶集中营,贵州息烽集中营~这个号称监狱中的“大学”,关押杨虎城,华子良的地方,一直在我心中充满了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地方承载着沉重的记忆。2025年8月31日,随中国第五届红藏会代表团40人,走进贵州息烽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狭小的囚室,令人触目惊心的刑具,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span></p>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31日8点,旅行社大巴从贵阳酒店准时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到达息烽景区大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0多年前,面对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英勇的共产党人把监狱当作特殊的战场,与黑暗和反动进行着殊死较量,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诗篇。如今,当我们走进息烽集中营,重读这部血与火交织的史册,那些尘封的往事也逐渐变得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军统于1938年1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设立的全国最大秘密监狱,用于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其前身可追溯至南京军人监狱的迁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息烽集中营的设立直接关联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系统性镇压。早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便开始大规模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最初关押于南京军人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以“防止日寇劫狱”为由,将这批政治犯辗转迁移至武汉、湖南益阳,最终于1938年11月选址贵阳息烽阳朗坝建立集中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什么要把集中营选在息烽?一方面,因为这里地处贵州中部腹地,又在山林掩映之中,地势复杂隐蔽,便于秘密关押;另一方面,息烽距贵阳不远,且在黔渝公路线上,交通方便,易于控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军统的集中营“黑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一批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并囚禁于“南京军人监狱”。七七事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顽固派,仍坚持一党独裁统治,消极抗日,并将逮捕的这批人士迁往武汉羁押,不久又运至湖南益阳监狱,最后转移至贵阳息烽的集中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军统将其内部称为“大学”,与重庆白公馆(中学)、望龙门看守所(小学)构成三级监狱体系,关押人员需经历“升学”流程,被处决则称“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外挂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监舍以“忠、孝、仁、爱”等“斋”命名,掩盖其监狱本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息烽集中营外的每个山头都设置了重重哨岗,围墙上架设着密密麻麻的带电铁丝网,警卫特务日夜巡逻,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出。牢房不叫“牢房”,而是称为“斋房”,按照“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字命名,共设8栋34间。在“大学”里,犯人统一称作“修养人”,且一律不准直呼姓名,只能以特务编发的“斋号”相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8—1946年:集中营运营期间,关押超过1200人,包括杨虎城、罗世文、张露萍、“小萝卜头”等,其中600余人被杀害或折磨致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加全国第五届红藏会部分老师向烈士献花</span></p> 息烽集中营旧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息烽集中营旧址大门处,有一个拱形的门牌,上面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几个大字,这是国民党当局为了掩人耳目而对外宣称的名字。在军统特务内部,他们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而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军统抓获的革命志士,需先经过“小学”“中学”的关押审理后,再被送往息烽集中营,这一过程称为“升学”,被处死则称“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完纪念馆,到了息烽集中营旧址,一进去,我就感觉气氛变得很压抑。高高的围墙,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就像一张巨大的、冰冷的网,把里面的一切都困住了。我们跟着导游走,看到了一间间狭小的牢房。牢房里黑漆漆的,只有一点点从窗户透进来的光。我仿佛看到那些被囚禁在这里的革命者们,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多么的坚强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营内办公处所和道路上虽有灯照明,但牢房周围往往一片漆黑。每晚休息号响过之后,特务们便秘密潜伏在牢房门口或窗前,偷听犯人们的谈话,记录下来向上级汇报。有些初次入狱的人不知道隔墙有耳,大骂反动派,发泄心中的不满,不想这些话竟成为他们被严刑拷打的由头,甚至招来杀身之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到10平方米的牢房低矮潮湿,屋内只有一张冰冷的通铺和两个脏脏的木桶;猫洞刑讯室里,至今仍保存着锈迹斑斑的刑具……抗战期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贵阳市息烽县,隐藏着一座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它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和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时期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学”中还有一些特定的说法,比如“二进宫”,指的是那些被释放后因泄露集中营的秘密而再次被捕的人。在集中营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营内一切都应绝对保密,泄露消息者轻则拘禁,重则死刑”。因此,释放犯人时,第一个手续就是要填写一份绝对保守秘密的保证书,保证不泄露营内任何秘密,如有违反,自甘接受最严厉的惩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殊囚禁区:玄天洞关押杨虎城一家达8年,洞内环境恶劣,成为长期迫害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年在东北军任职的黄显声,因其共产党员身份尚未暴露,便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团结狱中党员和其他同志,采取各种方式与国民党作斗争。他担任宋绮云、徐林侠的幼子宋振中(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的老师,教“小萝卜头”语文、俄语和算数,在其培养下,“小萝卜头”学会了简单的俄语对话,并用俄语秘密给党支部传递了诸多信息,帮助党支部开展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惊心动魄的“大学”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息烽集中营旧址,可以看到两侧围墙上写满了“天堂地狱,惟人自择”“迷津无边,回头是岸”等标语。这些标语,是对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实施攻心的“第一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设立到撤销的7年多时间里,息烽集中营关押了包括罗世文、杨虎城、车耀先、张露萍、宋绮云、黄显声、马寅初等在内的1200余人,被秘密杀害或折磨致死的有600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尽管秘密党支部的一系列活动时常遭到残酷镇压,但息烽集中营里的革命烈火始终没有熄灭,在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熊熊燃烧着。这些共产党人的英名,和无数伟大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一起,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这些冠冕堂皇的标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隐蔽的岩洞,称为“猫洞”,是军统对革命志士残酷刑讯、秘密杀害之处。这个洞穴潮湿黑暗且非常隐蔽,即使受刑者在洞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喊叫,外面的人也丝毫听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记:山河作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已过10几天,回想当时的情景,依然心绪难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我听到要去参观息烽集中营的时候,这句话就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恐怖的牢房英雄的故事。在我心里交替回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铭记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以继往开来的壮志,砥砺奋进的决心,续写我们这代人的辉煌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