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2329258</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白螺机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 九三阅兵的震撼画面,始终在我心间激荡。那既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更是对和平的崇高礼赞。时隔数日,我怀着沉重而复杂的心情,踏上前往白螺镇的路途,去探寻那片承载着民族伤痛的原日军白螺机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 从监利市区出发,车程不过一个多小时,我的思绪却早已穿越时空,飘向了那段被岁月尘封的苦难往事。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想象形成了强烈反差:大堤西侧的丁家洲,数百亩培植草场绿草如茵,草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涌动着蓬勃的生机;草场周边,各色庄稼都快成熟,风过处,芬芳四溢;远处,居民楼掩映在绿树浓荫中,袅袅炊烟缓缓升起,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展;蓝天下,飞鸟成群结队,振翅翱翔,向着远方飞去,为这片祥和增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然而,谁能想到,这片如今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绿色沃土,八十多年前竟是侵华日军的飞机场。机场的轮廓虽在岁月侵蚀下变得模糊,却仍可依稀辨认;周边残存的水泥碉堡,如同沉默的卫士,执拗地坚守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它们是铁证,是日寇侵华罪行的无声控诉。</p> <p class="ql-block"> 白螺矶,地处湖北最南端的长江北岸,与湖南岳阳市隔江相望,洞庭湖水与千里荆江在此交汇后注入扬子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也正因如此,这里成了日寇觊觎的目标,残存的两处日军飞机场遗址,便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直接见证。萋萋荒草覆盖着漫漫平沙,它们默默目睹了中华民族曾遭受的深重苦难,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铁蹄相继踏遍长江南岸的一线城市。11月,日军大佐岩崎民男率部从岳阳渡江,占领白螺矶、杨林山一带,将这里打造成进攻华南和大西南的战略基地。1939年初,日军开始了罪恶的行径:在狮子山南面的红灯村圈地约1500亩,修建临时军用飞机场;而后又在红灯村南面的丁家洲圈地约2500亩扩修机场,并将两处机场连成一体,建成江岸大型战略机场,可容纳200余架各型飞机。机场东南以长江为天然屏障,西北以长江干堤和狮子山为依托,内部建有停机坪、升降跑道、指挥台、机笼、弹药库、油库等设施,外围设三道防线,密布地堡、碉堡炮楼群和金属电网带。1940年后,又在距狮子山10公里的杨林山西侧山脚,圈地约1200亩,修建杨林山简易飞机场,与丁家洲飞机场形成犄角之势,统称为“白螺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 自修建之日起,白螺飞机场便成了日寇残害、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据点。为修建机场,日军拆毁周边民房,将建材和粮食用汽车运往工地,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露宿荒郊,最终冻饿而亡。他们每天强征约2000名民夫在机场昼夜服苦役,稍有不顺,便对民夫施以暴行,皮鞭、棍棒、刺刀、狼狗,成了他们残害百姓的工具。日军士兵甚至以民夫的生命练习搏击和刺杀,以虐杀取乐。每天累死、被打死的民夫不计其数,尸体全被抛入江中。他们还在机场周边制造无人区,凡误入者无论人畜,一律射杀;日机在空中盘旋,将地面上的中国劳动者、行人以及江面上的渡船当作活靶训练射击,这片土地上,曾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机场建成后,日军航空第48战队驻扎于此,掌控了长江防线及华中、华南地区的制空权。从这里起飞,半小时便可抵达长沙、宜昌等地,其战略影响直达大西南,成为日军“长沙会战”“鄂西会战”等战役的空中转运站和空军后勤基地。整个监沔地区因此遭受狂轰滥炸:监利县城遭大型轰炸5次,朱河镇区被轰炸焚烧6次,全县各乡镇被轰炸近百次。日军配合残酷的“三光政策”,将许多繁华集镇化为废墟。1941年8月15日,为报复境内抗日军民,日军出动200架飞机,从机场附近的张仙口村开始,沿柘木、尺八、桥市、朱河、上车、城关一线进行地毯式轮番轰炸,其中十多个墩台无一人生还,那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 面对日寇的暴行,国共两党军队和抗日民众从未屈服,他们与飞机场的日军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1939年至1940年,中国共产党组建监利抗日自卫队,多次粉碎日军清乡“扫荡”,袭击、破坏日军机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与敌恶战,许多人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受到国民党军委会和省党部嘉奖。1940年3月,国民党26军郑团与自卫队配合,进攻飞机场,拔掉日军外围据点,毙敌20余名,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1941年春,为牵制日军进攻长沙,国民党军53师两个营夜袭白螺机场,虽因天已微亮、敌机起飞扫射而遭受重创,却仍迎头痛击,当场击落敌机一架,展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同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国民党79军柳团一千多人突袭机场,激战一昼夜后攻入机场,重创机场设施,最终虽全军覆没,却以血肉之躯拖住了日军增援长沙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p> <p class="ql-block"> 中国空军也对白螺机场的日军予以沉重打击。1941年夏秋之交,4架国军飞机偷袭白螺机场,与6架日机周旋后巧杀回马枪,摧毁敌机30多架。1944年7月,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多次突袭白螺机场,摧毁大量敌机、汽油及高炮阵地、油库等地堡、炮楼,至此,日军航空第48战队已丧失战斗力,中国空军掌握了华中华南地区制空权。至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驻监利的日军拆毁白螺机场飞机102架,将机场设备尽行破坏,妄图掩盖罪行,可历史的痕迹岂会被轻易抹去?</p> <p class="ql-block"> 如今,曾经的机场已发生巨变。上世纪70年代前后,周围群众为恢复农田,将机场内的碎石混凝土地板撬除。丁家洲机场旧址南面,尚存圆顶形碉堡一座;北面红灯村一带,还保存着地堡4座、暗堡1座。这些砖石结构的建筑,墙体厚约80厘米,四面均有瞭望窗和射击孔,砖面上的英文、日文及“三菱形”商标图案,还有“水洪口”“大”等文字,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历史。杨林山机场现保存有升降跑道一条,长1200米,宽60米,以碎石水泥浇注,厚20厘米;依山而设的飞机掩体五处,每处可停放两三架飞机,至今保存完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被“武空”选为备用机场。2008年,白螺机场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历史,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内多家媒体和单位纷纷来到白螺旧机场采访、凭吊。那斑驳的残碉地堡,在落日余晖中静默伫立,似在无声忏悔昔日的罪孽,又似在向世人诉说那段历史,祈祷人类永久的和平。 </p> <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日的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激励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白螺侵华日军罪行遗址,是历史的伤疤,更是历史的警钟,它时刻告诫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