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一条牌坊街

西窗呓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令人赞叹的潮州牌坊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下行摄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西窗呓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是我去过的我国东南沿海最南端的城市,本打算在潮汕一带多转悠几天,南澳岛等地也在行程计划之内,但实际只在潮州住了两宿,玩儿了一天半。一个女孩子告诉我说,南澳岛需要事先预约,毕竟春节期间去南澳岛的游客太爆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期间潮州的消费高得离谱,平时六十几元不到十平的简易小旅店,单日价却高达二百九十多,古城内更是一千左右。这也是我在游览了广济桥和潮州古城后,选择逃离潮州去厦门的另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料介绍潮州名字的来历,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关。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原义安郡改称为“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因为州的南部濒临大海,潮水在此涨落往复。潮州这一名称自此沿用至今,虽然在历史上有过短暂的更迭,但最终“潮州”之名依旧确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潮州作为历史名城,在古城内的角角落落里隐藏了众多历史遗存,在这里觅古揽今,作深处游,绝对会有收获。只是这早晨出门,街上人已很多,有点儿乱,尤其是交叉路口人车混行,造成堵塞,不见有人管理维持秩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潮州古城牌坊街,顺路经过潮州名寺---叩齿古寺。叩齿古寺,听这名字有些怪怪的。其实这叩齿古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介绍,叩齿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济生庵,又名大隐庵。后来为什么又易名为“叩齿寺”了,这里还有一段与唐代大文豪韩愈有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潮州刺史。到任时,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此和尚正是济生庵的得道高僧大颠。大颠和尚虽相貌不但有两个大龅牙,韩愈见状心生不悦。第二天,韩愈收到大颠和尚差人送来一包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两大牙齿和一段留言:“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 。韩愈看后很是愧疚,意识到自己以貌取人的错误。便当堂挥笔写下“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到济生庵,后来济生庵便改名为“叩齿庵” 。后来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韩愈与大颠和没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叩齿寺不大,几个大殿相距紧凑,金刚殿后檐与大雄宝殿前檐,可谓近在咫尺。大雄宝殿阶前两株百年古榕骑石缝而生,在两檐间无法横向生长,便拔高向空中伸展,却也别具一格,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由闽入粤,贺部第三师政治部设在叩齿庵,师长周逸群、政治部主任徐特立曾在此办公,使其成为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名气最大的还属开元寺,去牌坊街必会路过。潮州开元寺是“粤东第一古刹”,其前身为隋唐时期的荔峰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诏令全国十大州郡以年号“开元”建寺,潮州“荔峰寺”便更名为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是叩齿寺的八倍,一万一千多平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元寺内文物丰富,有唐代石经幢、宋代阿育王石塔、宋代大铜钟、元代石雕大香炉、明代木雕千佛塔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铜钟悬挂于大雄宝殿内东侧,是广东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大铜钟,重约三千斤,高1.7米,口沿直径一米多。造工精良,钟面平滑,虽历经千年敲击,至今仍声音悠扬。游客为祈福,纷纷向铜钟下投放钱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元寺前行不远就是潮州牌坊街了,牌坊街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潮州城作为粤东政治中心,人才辈出,为褒扬功绩,激励后人,建立很多牌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历史上潮州最多时曾有牌坊91座,因阻碍交通等原因,尚存的19座石牌坊于1951年悉数拆除。2004年潮州市启动修复工程,修复了23座牌坊,2009年10月1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牌坊街的牌坊多为旌表明清时期潮州名人的功德、科第等,每座牌坊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榜联芳坊,原坊建于明代中期,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而建。郑安、郑寯兄弟在仕途上各有成就,此坊彰显了他们的科举功名与为官业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诰敕重封坊,是为明封知县赠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而建。陈志颐曾奉旨节镇三省军政,牌坊南面“节镇三省”是对他功绩的表彰,北面“诰敕重封”则指陈以贲因儿子两次获赠官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戊辰八贤坊,原坊建于明崇祯元年,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八人而建,此八人被潮人尊称为“后八贤”。崇祯元年戊辰科,潮州八人同榜登第是潮州在明代科举上的巅峰,该坊也成为潮州科举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宗伯学士坊,原坊建于明崇祯十六年,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所建。黄锦在明朝官至礼部尚书,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牌坊的建立彰显了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司马坊,是为明兵部侍郎、三边总制翁万达而建。翁万达明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明史》称其“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可见其军事才能卓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朝大老坊,原坊建于明崇祯四年,为赠太常卿林瓒、子林乔贯及孙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而建。林氏家族三代人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历经四朝,为家族赢得了极高的荣誉,此坊便是对他们家族功绩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朝使相坊,为清朝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所建。郑大进在清朝官居要职,深受朝廷重用,牌坊的建立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和褒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状元坊,是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而建,他是粤东地区唯一的文状元,二十一岁便状元及第。此坊中的定坊通贯明、次间,与其它牌坊不同,表示状元为国家栋梁之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进士坊,为明正德十二年丁丑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而建。其中,萧与成曾身先士卒抗击倭寇,还变卖家财疏通棉城护城河。薛侃是王阳明弟子,倡阳明学说,影响遍及全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学儒宗坊,是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而建。唐伯元是理学名家,被称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该坊俗称“四狮亭”,因两根中柱前后各有一只坐狮,且曾与清初潮州总兵刘进忠反清有一段故事,衍生出歇后语“四狮亭石狮——独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月10日,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它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等,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等,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区,是游客体验潮州文化的必到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