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的爱怨交织

王菁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见了一个家。三代人,各自忙碌,各自委屈。</p><p class="ql-block"> 孩子哭闹着不肯刷牙不想去幼儿园,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妈妈柔声劝着,话音未落,奶奶已经掰下一节玉米递过去。“吃吧吃吧”,话音里满是宠溺。那一刻,两种爱开始碰撞:一种是谨守规则的克制之爱,一种是随心而发的纵容之爱。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却在碰撞中擦出了火花,灼伤了彼此。</p><p class="ql-block"> 爷爷总怕孩子冷,非要添一件外衣;爸爸觉得不必,两人在门口拉扯。本是温暖的关怀,却化作了一场拔河较量。到了楼下,爸爸妥协了,爷爷却不依不饶:“你不是说不穿吗?有本事一直别穿呀!”一句话,让关心变成了胜负,爱意化作了怨气。</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为什么最亲的人,却最易彼此伤害?</p><p class="ql-block"> 老人起早贪黑,忙碌于厨房与孩子之间,皱纹里刻着疲惫,却换不来一句感激,心里很是委屈。他们不曾想,跨越了本该安享晚年的边界,将自己全然投入到子女的生活中,却忘了每一代人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们的爱过于厚重,厚重到成了束缚;他们的付出如此全面,全面到模糊了该有的界限。</p><p class="ql-block"> 我们奔波于工作与家庭,身心俱疲,回到家还要周旋于三代之间。我们感激父母的付出,却也渴望被信任——信任我们能够做好父母,信任我们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孩子,总是最敏感的那一个。大宝喜欢呆在房间,不是不喜欢出来,而是不愿意出来。她听见关于她太多的吐槽:“自私”“堆起袜子又不洗”“一天偷偷抱起手机”“学习不上心”……有来自爷爷奶奶的“蛐蛐”,也有来自父母的苛责。这些话语像小石子一样砸在心上。她觉得她已经够乖了,学习也保持得不错,她不明白,为什么弟弟可以轻易得到宠爱,而自己总是被挑剔?为什么自己的房间不想让别人进去就是自私?为什么当姐姐就一定要让着弟弟?她不过想要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天地,何错之有?哪怕两代人之间的争执,都会卷入她的不是。那些批评和比较,让她学会了隐藏,也让她学会像锋利的尖刀一样回怼,以示自我保护,哪怕再增加两张“没礼貌”“不孝”的标签。就连小小的二宝也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用哭闹亦或是沉默表达着不安。</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委屈,却看不到对方也在默默付出。奶奶的玉米,是她对孙儿最直白的疼爱;妈妈的坚持,是她对孩子长远健康的考量;爷爷的添衣,是他用自己方式表达的关怀;爸爸的抗拒,是他对自主教育权的维护;孩子的叛逆,是她在宣告:我已长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老人恪守的是过去的育儿经,父母吸收的是现代教育观,孩子感受的是当下情感需求。三种时代,三种语言,如何能够完全相通?</p><p class="ql-block"> 多少次,我想对爷爷奶奶说:我知道你们爱孙子,但请相信我们作为父母的决定。多少次,我也在对自己说:固然有压力,也要看到老人付出的辛劳,记得他们的好。更想对大宝说:是我们成年人没做好榜样,让你吸收了很多负能量。还有对小宝说:对不起,让你在成人的战争中无所适从。</p><p class="ql-block"> 三代同堂,本是上天赐予的福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年轻人获得支持帮助,孩子得到多元关爱。现在却因为爱得深沉、管得太多,福气变成负担,就连爱的表达也变成伤害的利刃。我们知道爷爷奶奶的付出是出于无私的爱。起早贪黑地帮忙,省吃俭用,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可是,我们更希望爷爷奶奶能够适当退后一步,给我们留出成长的空间。让我们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也能像他们当年那样,通过实践和摸索,学会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当我们教育孩子时,可不可以多一份信任,少一份干涉?当我们制定规则时,可不可以多一份尊重,少一份质疑?<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持爱的边界,让我们能够坚定而温和地守护自己的教育空间,让孩子在尊重和锻炼中更加健康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我也知道,每次气不过闹着“回老家”,老人都是带着委屈和失落。但每一次这样的言语,都像一根刺扎在我们心上。多想说:我们理解你们的感受,但也希望你们理解我们——我们并不是不感恩,只是希望在感恩的同时,也能保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空间。我们渴望的,不是你们的全身而退,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家的艺术,从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矛盾中依然选择相爱。不是要求完全一致,而是尊重差异的存在。也许,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如何改变对方,而是如何理解彼此。</p><p class="ql-block"> 今夜,当一切归于平静,我祈愿:明天我们都能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计较;多一分沟通,少一分争吵。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屋檐下,我们相爱相杀,却也相依为命。这就是家,不完美,但却真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