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节上午,我和远在海南的姑姐打了视频电话,惺惺相惜的两位老师,相互节日问候。这个视频电话,拉开了一段佳话。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师形象,进一步在我的心底树立起来,对姑姐的敬意平添了几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姑姐在家排行老二,单名一个月字。她原本是一名从教十余载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机缘巧合下,调到县城实验高中工作。她常以“我是一颗螺丝钉”自勉,欣然接受学校的组织安排,做了一名宿管教师,负责女生宿舍五楼和六楼近200名学生的舍务管理。这最高两层楼的住宿生,均是文科学生,她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出了名的不好管理。这副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姑姐这个新人肩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到实验高中,姑姐的心情好极了,就像解放区的天,那绝对是明朗的天。她喜欢和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学生们待在一起。当学生们下了晚课回宿舍来,姑姐都会真诚地笑着相迎,给疲累倦怠寻求安慰的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对学习累了一整天的孩子们说:“老师看到你们疲惫的样子特别心疼,你们在这四十分钟的洗漱时间里,可以尽情说笑,尽情吵闹,尽情撒欢,尽情释放。但是,你们要和老师达成协议,一旦熄灯之后,就绝不能再吵闹,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欢呼声四起。谁料,一向难于管理的文科女生宿舍,竟然在姑姐的人性化管理下,熄灯之后,一片肃静,安然无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一名宿管老师,姑姐在学生心中,既是老师,又亲切得像母亲和朋友。她和学生之间充满温情的互动,每天都在上演。住宿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占了一大部分。除了日常舍务管理工作,姑姐特别关注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时不时在经济、学习物资和生活用品方面,润物无声地帮助她们。学生们都很庆幸遇到了一位善解人意又温柔善良的宿管老师,都亲切地叫她“月姨”。一回到宿舍,月姨的笑脸,就像绽放的太阳花一样绚烂,无形中帮她们拂去了一身的疲惫,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与她越发亲近起来。当遇到烦心事,不能与同学和家人讲,就主动去找月姨,跟她聊一聊心里的悄悄话。月姨也乐得为她们答疑解惑,春风化雨地感化她们,帮助她们化解心中的烦恼,指引她们在人生路上拨云见日。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帮她们保守心里的小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近高考,姑姐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耐心细致,尤其在安抚考前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方面,姑姐总会给她们带来一股莫名的力量。二十年前的那场高考,是颇为有惊无险的一幕,姑姐犹如一颗定海神针,令江小舟同学终身难忘。而对于姑姐来说,那不过是她宿管工作中再寻常不过的一件小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年高考第一天清早,同学们都早早地起床、洗漱、去食堂吃早餐,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考前准备。可江小舟同学一大早起来,突发感冒,浑身酸痛。她心中极其不安,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场拼搏,怎么着也不能输在考场外。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性格要强倔强的她,脸色煞白,在心里暗暗鼓劲:“我就算爬,也要爬到考场上去。”她在宿舍简单地吃了早点,稍作休整之后,紧握着考试笔袋,心事重重地出发了。路过舍务室时,姑姐正站在门口,嘱咐同学们以平常心上考场,不必紧张,正常发挥就好。一抬头,刚好看到江小舟同学一副眉头紧锁步履匆匆的样子,赶紧叫住她了解情况。待得知详情之后,姑姐看了看墙上的钟表,不假思索地回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一片镇痛片,倒了杯水让她服下,并安抚她:“别害怕,吃了药过一会儿就会没事的,安心考试。”江小舟心中稳了稳,眼神坚定地“嗯”了一声,拔腿下楼,向考场走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是这样一件平常小事,守护住了一个农村贫困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大学一年级寒假,江小舟特意买了水果,赶回母校看望宿管老师月姨。毕业生回校探望,是姑姐最感欣慰的事。她拉着江小舟冻得通红的手,依旧笑容可掬,嘘寒问暖地询问她是否适应南方气候,是否喜欢现在的大学生活。她当年考取了浙江大学,终于达成所愿,姑姐真心为她感到高兴。交谈中,姑姐注意到她衣着朴素依旧,毛衣已洗得褪色发白,猜想她的家境定是未有改善。姑姐张罗着约她出去一起吃午饭,不着痕迹地趁便到附近商场给她添置了一件新毛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隔二十年,就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一个来自香港的陌生电话响了起来。江小舟同学早已事业有成,定居香港。她几经周折找到了姑姐的联系方式,与姑姐热情地聊起当年的高考之事,她激动地说:“没有您在舍务的照顾,在紧急时刻的相助,我拖着病痛之躯,绝不可能考好第一科,也就不会树立起信心,考好其他科目了。以我家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可能供我复读……是您的善举,改变了我的命运!”她千恩万谢,不知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又是打款,又是邀请姑姐免费游览香港和深圳,都被姑姐一一婉言谢绝。姑姐真诚地对江小舟说:“孩子啊!我作为一名舍务老师,做这些不都是分内之事吗?谢谢你这么多年还没有忘记我,我不要你的任何回报。如今,你已成为社会精英,是特别优秀的人!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我会把你这颗优秀的种子保留起来,种在我最想和你亲近的田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节那天,在视频电话里,姑姐与我提起了这件事,她边叙述,边激动得哽咽了起来。业已退休、移居南方安享晚年的她,被懂得感恩的学生,又着实感动了一回。她的背后,海南岛椰风挡不住热浪滚滚。这对师生魂系梦牵的情谊,恰如这南国的火热,历经时空的洗礼,丝毫不减,足慰平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