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设有大理古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公元779年),原名“大厘城”,曾是南诏王族的避暑行宫。元代设喜洲千户所,明代因商业繁荣得名“喜洲”,寓意“喜庆之洲”。明清至民国时期,喜洲商帮崛起,严家、董家等家族通过茶叶、生丝贸易成为滇西商业中心,被誉为“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古镇还曾作为华中大学西迁地(1939年),老舍、徐悲鸿等文化名人曾在此活动。</p> <p class="ql-block">双廊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东南部、洱海东岸,古称“拴廊”,清代因地形特征更名为双廊,是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白族古镇,素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美誉。</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双廊地处洱海东北岸,东靠鸡足山,西临洱海,南北分别与挖色镇、上关镇接壤。其名源于清代,因玉几岛、小金梭岛及“莲花曲”“萝莳曲”两处洱海弯曲地形,形成“双岛双曲”的独特景观,故改称“双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