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5日《第一天》</b></p><p class="ql-block"><b>重庆——西宁市塔尔寺。(行程1190公里/13.10小时)当晚入住西宁市。</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6日《第二天》</b></p><p class="ql-block"><b>参观游览塔尔寺2小时,驾车去茶卡盐湖(行程293公里/3.57小时)安排好住宿后,直接去茶卡盐湖景区游览4~6小时。入住茶卡镇。</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7日《第三天》</b></p><p class="ql-block"><b>早上6点出发去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行程152公里/2.16小时)在景区游览时间4小时,游览完成后。即刻出发去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附近入住(行程563公里/6.53小时)</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8日《第四天》</b></p><p class="ql-block"><b>参观游览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4~6小时。游览完成后,即刻出发去金塔胡杨林景区,(行程230公里/2.38。)入住金塔县。</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9日《第五天》</b></p><p class="ql-block"><b>参观游览金塔胡杨林整天。当晚入住金塔县。</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0日《第六天》</b></p><p class="ql-block"><b>金塔胡杨林——敦煌市(435公里/4.28小时)——莫高窟(9.7公里/0.17小时,参观时长2小时)——鸣沙山月牙泉(7.7公里/0.25小时,游览时间4~6小时)——入住敦煌市。</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1日《第七天》</b></p><p class="ql-block"><b>敦煌市——黑独山烟脂山景区(239公里/3.39小时,游览时间4小时)——入住冷湖镇(11公里/0.16小时)。</b></p><p class="ql-block"><b>冷湖镇——俄博梁雅舟地貌景区由于每车收费1000元,实再太贵,只好放弃。</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2日《第八天》</b></p><p class="ql-block"><b>冷湖镇——冷湖(32公里/0.35小时)游览4小时——返回敦煌市(237公里/3.44时)。敦煌市周边还有玉门关、锁阳城、大地之子、汉武雄风、诺亚方舟景点,可选择性游览。</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3日《第九天》</b></p><p class="ql-block"><b>敦煌市——武威市(836公里/8.57小时)入住武威市。</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4日《第十天》</b></p><p class="ql-block"><b>武威市——麦积山石窟(619公里/6.50时)入住麦积区麦积镇麦积村海霞农家乐联系☎13830885042、15394061578。</b></p><p class="ql-block"><b>2025年10月15日《第十一天》</b></p><p class="ql-block"><b>麦积山景区——重庆(796公里/9.06时)。</b></p><p class="ql-block"><b> 特此说明:请你带上墨镜,防风口罩,防晒霜,预防感冒发烧咳嗽药品,如救心丸、散列通,头痛粉,维生素B2、葡萄糖或巧克力,防皮肤开裂的医用凡士林等。行李箱不能大于24寸,不然车里装不下。旅途中要求每个成员入住时是什么模样,出发时要恢复到入住时一样,以避免遗失物品。切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中国摄影艺术网:罗世明</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9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 23.41时执✍️修改定稿于重庆</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西宁塔尔寺 <p class="ql-block"><b>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西南的莲花山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这座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筑风格:</b><b>塔尔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藏式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汉式建筑的影响。整个寺庙依山傍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等。其中,大金瓦寺是塔尔寺的主殿,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三大寺院之一。大金瓦寺采用木结构体系,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屋顶,具有浓厚的藏式建筑风格。寺内供奉有宗喀巴大师的铜像,以及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小金瓦寺和小花寺则以其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而著名,展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历史背景:</b><b>塔尔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82年,当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在这里。为了纪念他,人们修建了这座寺庙。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塔尔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艺术瑰宝:</b><b>塔尔寺不仅是建筑和历史的瑰宝,更是一座集艺术于一体的文化殿堂。这里的“三绝”——堆绣、壁画和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瑰宝。堆绣是用各种丝绸剪成所需的形象,再贴于布幔或墙上的一种装饰艺术,其特色在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被誉为“立体刺绣”;壁画是绘制在布幔、墙壁或者栋梁上的一种装饰艺术,画面构思精妙;酥油花则是用酥油雕刻成的佛像、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化活动与典籍:</b><b>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中心,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举办的各种佛教仪式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学习。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建筑、领略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宗教仪式。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塔尔寺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参加导游讲解或参加文化讲座。此外,别忘了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如酥油茶、糌粑等。塔尔寺还有许多著名的僧侣和佛教典籍,以及丰富的佛教文物和历史资料,这些都是塔尔寺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让塔尔寺成为了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塔尔寺是一座集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寺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您是寻求灵性启迪还是欣赏美丽的风景,塔尔寺都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b></p> 茶卡盐湖 <p class="ql-block"><b>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镇盐湖路9号,“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茶卡盐湖平均海拔3059米,湖面面积154平方千米,茶卡盐湖景区面积30平方千米。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是109国道、315国道的交汇处,东距省会西宁298千米,西距德令哈200千米,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茶卡盐湖一年四季美景连连,春日里低悬于天际的白云落在湖水里,分不清是盐更白还是云更白;夏季碧波荡漾的湖水翡翠一般绿的沁人心扉;秋天干涸的湖面冰清玉洁,平坦无垠;冬天的苍凉荒芜更具挑战。茶卡盐湖还因盛产大青盐驰名,成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近年来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及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美誉,游客数量逐年增长,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成为大美青海的又一张靓丽金名片。</b></p><p class="ql-block"><b> 茶卡是游客进疆入营的重要关口,为柴达木的东大门,毗邻青海湖,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茶卡盐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旦令人室息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每当暗朗的夜晚、浩瀚银河倒时湖中、好似珠宝散落湖面,与天际相映生辉,“中国景美星空”由此得名,茶卡盐湖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被美国CNN评为“3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美十大湖泊”中国唯一入选湖泊。景区盐雕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户外盐雕艺术群”。</b></p><p class="ql-block"><b> 茶卡盐湖有着许多神秘而美妙的传说,相传盐湖里晶莹剧透的青盐、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雅中的黎服百姓、派来1000位仙女日夜看守而流下汗水的结晶,茶卡盐湖的守护神——福食之尊理通洛桑玛的传说,巫咸的传说,马头琴的传说,承载人们析求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形成了当地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b></p><p class="ql-block"><b> 茶卡盐湖以生产、旅游两相宣在国际、国内旅游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美誉,成为青海的又一张旅游名片,茶卡盐湖还因盛产大青盐驰名,是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基地。</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茶卡盐湖拍摄一直拍到景区关门,茶卡盐湖的确是太美了,大自然的馈赠巨大的天空之镜,不管你从那个角度或场地选择,拍摄出来的景色都非常的美。虽然茶卡盐湖我到这里己是第四次,但我还是那么的兴奋,去忙去拍摄和创作心中最美的那幅画。这里真的是太美了,太适合摄影师拍摄的理想场所,真值得你好好珍惜地去享受这美艳绝仑的自然风光……。♻️🍁☘️🌺🌹💞💃🍵🙏🚕🚙</b></p><p class="ql-block"><b> 值得一提的是: 茶卡盐湖的《大青盐》是绝好的调味品,以前还是皇上的贡品,普通人还吃不到,现在好了,我们也能享受到皇朝的待遇……。</b></p> 青海湖 <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境域变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2016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公里,较历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公里。2020年4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里,较近10年 (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9月底,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25.6平方公里,比2020年同期增加36.8平方公里,达到2004年以来最大值。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b></p><p class="ql-block"><b> 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2年工作会议上获悉,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17年增大2.9%,达到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17年增加33.6%,达到10.85万吨;栖息水鸟数量较2017年增加69.9%,达到57.1万只;普氏原羚数量较2017年增加120.5%,达到2800余只;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达90%以上,水质状况为优的比例达100%。</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b></p><p class="ql-block"><b>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b></p><p class="ql-block"><b>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b></p><p class="ql-block"><b>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青海湖因含少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流域面积16570平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b></p><p class="ql-block"><b> 青海湖真的很美,更重要的是青海湖的湖中间还有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我们的队员有乘坐湖中游轮可近距离观看试验基地并绕青海湖观光,也有队员在湖边找寻美景拍摄留念。我到青海湖已是多次,每次到青海湖都有不同的感悟。我们游览完后驾车前往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住宿。</b></p> <p class="ql-block"><b>【让姑娘们心动】2018年10月5日14.00在青海湖边拍摄的一群驾驶越野车小伙子立此存照画面。</b></p> 张掖七彩丹霞 <p class="ql-block"><b>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b></p><p class="ql-block"><b>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大景观区,两景区间隔约12公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公里,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丹霞地貌总数达790处,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其中,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公里以上,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b></p><p class="ql-block"><b>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b></p><p class="ql-block"><b> 2002年4月,雷兴义偶遇外省人到其放羊的地方采风时,多说了一句,告诉游客到山里看看彩山,这一看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过往游客和一些摄影家的介绍,这里先后引来了诸多剧组和知名导演。</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4月,临泽发现罕见丹霞地貌群。</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9月25日,张掖市丹霞地貌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11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栏目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12月,张掖丹霞地貌以天造地设的独特神韵排名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第六名。</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12月29日,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7月26日,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专题举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讨会,张掖丹霞地貌被推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关于“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书》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b></p><p class="ql-block"><b> 2009年8月,张掖丹霞地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b></p><p class="ql-block"><b> 2010年8月2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丹霞”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西北地区中普通大众最熟悉的最具代表性的甘肃省张掖的丹霞地貌缺席在此次的申遗名单中缺席。</b></p><p class="ql-block"><b> 2011年,张掖丹霞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b></p><p class="ql-block"><b> 2011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 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b></p><p class="ql-block"><b> 2013年3号公告,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7月,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公布了“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张掖丹霞与湖南张家界两大旅游景区上榜。</b></p><p class="ql-block"><b>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县(七彩丹霞景区)及肃南县(冰沟丹霞景区)境内,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b></p><p class="ql-block"><b>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有两块带状分布区,一块东起金塔寺、马蹄寺一带,向西延伸至红山村,集中分布点为金塔、马蹄、红山湾、白银、大河、红山村;另一块东起红四湖一带,向西延伸至高台合黎,集中分布点为红四湖、红圈子、板桥、合黎,最为独特的是红山湾、白银一带和红圈子一带。</b></p><p class="ql-block"><b> 由于深处大陆腹地,张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冬寒夏暖,四季分明,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仅13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7℃左右,每年降雨比较集中的6到9月份是到张掖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湿润的空气和凉爽的天气会让人们的旅程倍感舒适。</b></p><p class="ql-block"><b> 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b></p> 金塔胡杨林 <p class="ql-block"><b> 甘肃省金塔县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景区总面积达8万余亩。景区內有万亩胡杨林,千顷大沙丘,浪静金波湖,花香沙枣林,浪漫红柳树,钻天大白杨,交相辉映,打造出人与自然,胡杨与沙漠共存的美妙画卷。是甘肃省秋季最美地之一,每逢十月,金塔胡杨神韵令人赘叹不己。</b></p><p class="ql-block"><b>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全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三千壮美更是令人钦佩的胡杨,只为等你的到来。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杨林如潮入汐,璀璨斑斓,到处都是画家笔下的浓彩重墨,粗壮,沧桑的主干掩映在晚震照射下金碧辉煌的枝叶中。阳光下满眼的赤橙黄绿与盈盈秋水互柤映衬。烘扦出一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妙画卷。摄影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一一胡杨的真谛在那?</b></p><p class="ql-block"><br></p>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p class="ql-block"><b>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包括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包括月牙泉、鸣沙山两大景区。景区占地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b></p><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千鸟追逐”成为该景区冬日里的一美丽景象。2014年12月11日,上千只麻雀在甘肃省敦煌市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上空飞翔、觅食和休憩,呈现出“千鸟追逐”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根据1960年的数据,月牙泉平均水深是4至5米,最深处达7.5米,而在后来的40年里,月牙泉水位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代,月牙泉水面已经大面积萎缩,月牙泉的平均水深是0.9m,最深处仅为1.3m。为此,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专家们已为月牙泉设计了应急渗水方案。敦煌市实施的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2008年3月初部分投入使用。泉平均水位也由原一米左右上升三十厘米,并且上升持续。</b></p><p class="ql-block"><b> 沙泉,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二,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b></p><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票可管3天,出景区要刷脸存档,好明天再來。</b></p><p class="ql-block"><b></b></p> 敦煌莫高窟 <p class="ql-block"><b> 敦煌莫高窟参观要分时间段順序進莫高窟參觀。實際上看莫高窟只能純粹看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去陳列館裏去看。我個人認為,與同為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差得太遠,只不過莫高窟名氣太大了而已。</b></p><p class="ql-block"><b> 很多景区都巴不得去的游客越多越好,但是偏偏敦煌莫高窟就是个意外,比如说,您要去敦煌莫高窟景区,如果旺季很可能是您去到当地都买不到票,因为敦煌莫高窟每天开放门票只有六千张门票,即使是想花高价也买不到票!</b></p><p class="ql-block"><b> 以前游客去的时候,旺季有可能會等个两三天。敦煌每天只卖六千张門票的本意,是希望控制游客数量,让莫高窟不受到破坏。但是也不希望黄牛党搞坏市场,或许这就有点像市场的饥饿营销方法。所以就采取了网络预约实名制购票訂票方式,在票上会打上您姓名,进场要同身份证一同出示。</b></p><p class="ql-block"><b> 由于莫高窟每天只接待六千名游客,这样的话,无形就增加了游客在敦煌的过夜率,也能带动住宿、夜市和消费购物。而且莫高窟里面又不给拍照,这又使得莫高窟数字影院特别受欢迎,总共分成两场,一场是大巨屏影院,介绍的是敦煌的历史,这条丝绸之路真的不简单,另一场是球型影院,立体感更强,可以完全领略到莫高窟中的所有壁画景像。</b></p><p class="ql-block"><b> 虽然莫高窟说不给拍照,但是莫高窟却不反对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来写生,这些孩子们真的很用心,一笔一画都充满着对莫高窟的好奇与敬重,所以画得羽羽如生,相当难得!</b></p><p class="ql-block"><b> 莫高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文化沉甸甸地,也十分难得,加上每次您去,都只会带您去看部分石窟,可想而知,您肯定会留下遗憾,那么以后您如果有机会,应该还会再去,加上那些壁画还是充满了很多故事,值得您细细品味!</b></p><p class="ql-block"><b> 当然,莫高窟对壁画的保护,对游客的限制也不是不无道理的,看到这些被氧化而破坏的壁画,还有不得关停的石壁,您才会明白什么叫做有得有失!說句大實話,你去10次都看不完莫高窟,也可能重復往返,得不償失。</b></p><p class="ql-block"><b></b></p> 黑独山胭脂山 <p class="ql-block"><b> 黑独山(又名黑山戈壁)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东北约10-13公里处,是赛什腾山组的最西端部分。其核心特征包括:地貌与地质:山体被黑色砂石覆盖,形成于约4.3亿至4.9亿年前的奥陶纪,由火山岩和变碎屑岩构成,经风蚀作用形成“沙漠漆”薄膜,呈现深黑色调,与周边黄褐色戈壁形成强烈对比,被誉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胭脂山与黑独山之间的距离约为15公里,两者均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附近的戈壁滩区域,可通过越野车沿现有车辙印直接抵达。胭脂山和黑独山均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境内,属于祁连山脉西段赛什腾山支脉,地理上相邻且共享同一片戈壁滩地貌。从冷湖小镇出发,越野车在戈壁滩上行驶约15公里后,可同时到达胭脂山和黑独山脚下,表明两山相距极近。胭脂山位于冷湖镇东北方向约15公里处,而黑独山在同一区域内,两者均未开发,需通过越野车穿越戈壁滩抵达。</b></p> 冷湖 <p class="ql-block"><b> 冷湖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辖镇,位于茫崖市西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东临大柴旦行政区,西接茫崖镇,北连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北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冷湖镇主要有汉、藏等民族。冷湖镇平均海拔2800米,地表以剥蚀山地、戈壁荒漠和雅丹地貌为主。冷湖镇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气温2.6℃,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34.3℃,年降水量17.8毫米,年蒸发量3137.3毫米,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属极端干旱内流区,境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时令河。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冷湖镇因境内“冷湖”而得名,得名于1956年。冷湖原为无人区,属都兰县辖地。</b></p> 武威市 <p class="ql-block"><b> 武威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东接兰州市、南靠西宁市、北临银川市和内蒙古、西接金昌市和张掖市,地势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国务院命名的对外开放城市,甘肃省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b></p><p class="ql-block"><b> 武威市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孙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因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枢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b></p> 麦积山石窟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景区拥有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五个特色景区,共180多处景点。麦积山石窟始建于五世纪初,保存了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多平方米壁画,题材丰富。麦积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要艺术形式而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同时还是唯一保存有中国北朝崖阁式建筑实例的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以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为特色,兼有丹霞、秀峰、茂林、曲水、温泉、古镇等风景资源,以文化赏鉴、观光游览、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b></p> 摄影/编辑:罗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