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学生来说,好品德、好习惯是成长路上的“基石”。《弟子规》这本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藏着做人做事的简单道理。把它用在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管理里,能帮学生慢慢养成好品行,走好成长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b>一、评作文:用经典句话,帮学生明对错</b></p><p class="ql-block">作文就像学生的“心里话本”,能看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老师批作文时,不光看写得好不好,还能用《弟子规》里的话,帮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有个学生打碎教室玻璃后不敢说,导致全班值日生受罚,最后还是主动认错了。老师就用“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点评,告诉他“知错就改是好孩子,要是藏着掖着,错就更大了”;还有学生因为妈妈不让带同学回家,就跟妈妈吵架、说要离家出走,老师用“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提醒他“跟爸妈提意见要好好说,不能闹脾气,更不能说走就走”。</p> <p class="ql-block"><b>二、遇违纪:背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想错在哪</b></p><p class="ql-block">学生犯了错,批评不是目的,关键是让他们知道错在哪、愿意改。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背《弟子规》里对应的内容,再自己找“违反了哪一条”。比如有个学生给同学取“猪头”这样不好听的绰号,老师先让他背《弟子规》里讲“说话”的部分,再问他“‘秽污词’是啥意思?你叫同学‘猪头’算不算?”学生想了想就明白了,知道“随便给人取难听的绰号,是不文明的,得改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融学科:结合课本知识,把道理悄悄教给学生</b></p><p class="ql-block">上课的时候,也能把《弟子规》的道理掺进去。比如科学课讲“饮食与健康”,老师可以问学生“《弟子规》里早就说过怎么吃饭才健康,谁记得?”有学生就会答“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老师再接着讲“这句话就是说,吃饭别挑三拣四,要营养均衡,吃到八分饱就行,吃太多会给身体添负担,咱们现在更得记住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b>四、设座右铭:按学生问题,选句话常提醒</b></p><p class="ql-block">学生难免有小毛病,比如上课爱说话、回答问题声音小、犯了错还找借口。这时候可以给他们选一句《弟子规》里的话当“座右铭”,贴在桌子上常看看。上课爱跟同学聊天的,就用“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回答问题声音像蚊子叫、说话说不清的,就用“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犯了错不承认还掩饰的,就用“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p> <p class="ql-block"><b>五、写寄语:用经典鼓励,给学生加油打气</b></p><p class="ql-block">老师给学生写寄语时,加一句《弟子规》的话,能帮学生提劲。比如有个学生在班级才艺展示里没拿到奖,哭了。老师就写“《弟子规》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别灰心,只要接着努力,下次肯定能亮出自己的本事,老师相信你”;还有个学生英语不好,但肯下功夫,英语老师就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鼓励他“多向班里英语好的同学学,哪怕现在差得远,慢慢赶,总有一天能跟上”。</p> <p class="ql-block"><b>六、办活动:用多样形式,让学生真学真用</b></p><p class="ql-block">学校还能搞些小活动,让《弟子规》的道理落到实处。比如在黑板报上设“践行《弟子规》光荣榜”,让学生找身边“做得好的同学”,像谁尊敬老师、谁帮同学、谁孝顺爸妈,都写上去,大家跟着学;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写“读弟子规,每天进步一点点”日记,比如今天做到“不跟爸妈顶嘴”了,或者“把书放整齐了”,都记下来,每天看看自己的进步;班会时设“我来说两句”环节,让学生聊聊“身边的事符不符合《弟子规》”,比如“有同学随便翻别人东西,对不对?”“有人帮老师搬书,是不是值得学?”;学生犯了错,也让他们对着《弟子规》想想“自己哪条没做到”,想明白了再改。</p><p class="ql-block">《弟子规》就像学生身边的“小老师”,既像灯一样帮他们看清该走的路,又像尺子一样帮他们量量自己的行为。把它融入教育和管理的每一处,学生就能慢慢养成好品德、好习惯,长成懂事、有素养的好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