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戒烟

墨客

<p class="ql-block">  30多年前,我曾一边抽着烟,一边创作着劝人戒烟的相声《啊,牡丹》,一不小心还得了个苏州曲艺大赛二等奖,说来还真是有些滑稽。</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牡丹牌”属于甲类香烟,相当于现在的软“中华”档次,是要凭票供应的。</p> <p class="ql-block">  我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的,大概是刚工作的时候吧。 </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自从学会了抽烟,三十多年从没想到过要戒烟,从最初的灯下走笔,到后来自修大学,再到考公务员,无论失落、孤独和艰苦,香烟始终与我不离不弃,它陪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随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p><p class="ql-block"> 记得结婚后,每月37元工资都要算计着用,到了月底往往就剩几块买菜钱。为了能抽上烟,翻遍抽屉找硬币。</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抽的都是低档烟,到了机关后就稍微有所改善,开始抽2块多的“黄红梅”。有次在提审一个杀人嫌疑犯时,他问我讨烟抽,见我掏出“黄红梅”烟时,说:“我在外面都是抽‘红塔山’的,你怎么还在抽这种烟?”我想,人正因为欲望不同,因而所走的人生之路不同,虽然他抽惯“红塔山”,但在铁窗里依然一根接一根抽着我的“黄红梅”,从提审开始到结束只点过一次火。</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抽烟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不便,譬如坐飞机走出机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买打火机;再譬如抽烟是无缘享受空调的,不然满屋烟雾缭绕,严寒酷暑只能自己熬着。记得那一年,我到新加坡去进修学习,因为新加坡是控烟国家,带烟过海关是有规定的,后来带去的几包烟抽光了,只能去买10新币(相当于50元人民币)一包的“中南海”烟抽,尽管如此,我也没想到过要戒烟。</p><p class="ql-block"> 直到退休后,有一年想去东北雪乡看看,报好旅行团交了费用后,临行前却咳嗽不停,在医院挂一个星期的盐水,最终雪乡没去成,还损失了近千元。于是,我想借此机会索性就把烟戒了吧。</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戒烟时,我留了两包烟。然而,坚持了一个星期后,烟瘾上来,便忍不住抽一支,随后不断找理由抽烟,想着把这两包烟抽光就彻底戒了。于是,从每天5根到每天半包,当两包烟抽光,又恢复到了每天一包。第二年的冬天,我又开始尝试着戒烟,我尝试过抽电子烟,要一个抽了近四十年的老烟枪戒烟,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然,最后还是没有把烟戒成。</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冬天,这是我第三次戒烟。我总结之所以屡戒屡败,主要还是内心没有真正下定决心。我这次戒烟不给自己留后路,家里不再留一支烟,连打火机也全部扔掉,朋友递再好的烟也不心动,自律才是戒烟成功的关健。其实, 抽烟是一种习惯,一种心瘾,一种念头。年轻时抽的是一份潇洒,中年后抽的是一种安慰,退休了抽的是一场寂寞。</p><p class="ql-block"> 三年多过去了,有时偶尔在梦里抽过烟,当时感到十分后悔,醒来后庆幸原来只是个梦。</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感到退休后的最大成就,就是戒掉了抽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