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土耳其之旅——10

南燕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30分我们到达凯梅尔。乘坐奥林波斯缆车登上奥林波斯山的山顶。</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牛座山脉,有着令人惊叹的美景,登上山顶可以欣赏周围壮丽的全景包括茂密的森林,崎岖的悬崖和波光粼粼的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纪念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我们乘车前往安塔利亚参观老城区卡勒伊奇。老城区以奥斯曼风格建筑为主,红瓦白墙的房屋、木制门窗和石质城墙展现了千年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卡勒伊奇是土耳其安塔利亚的历史核心区,拥有3000多年历史,融合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时期的建筑特色。 ‌</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门(Roman Gate)是标志性建筑,钟楼、清真寺等遗迹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逛完老城区,我们就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5月14号的清晨酒店外。</p> <p class="ql-block">酒店外花坛里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出发前往孔亚。在安塔利亚前往孔亚的路途中我们来到了。阿斯潘多斯古剧场。</p> <p class="ql-block">阿斯班德斯剧场(Aspendos),亦称阿斯潘多斯古剧场,是位于土耳其安塔利亚省马纳夫加特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始建于公元155年罗马皇帝安敦尼·庇护统治时期,占地面积约96米直径,原可容纳1.5万人,现存石阶观众席可容纳约7000人。其建筑以完整保留的观众席、舞台装饰及声学设计闻名,舞台墙面饰有爱奥尼亚式与科林斯式柱头雕刻,中央三角墙浮雕为酒神狄俄尼索斯。剧场至今仍用于夏季歌剧节演出,无需扩音设备即可实现声音清晰传递。</p> <p class="ql-block">该剧场由建筑师泽农(Zenon)设计,历经地震、战争,13世纪曾被塞尔柱人改建为居住场所。20世纪经土耳其共和国修复后对外开放,保留古罗马时期圆柱道路、公共澡堂等遗迹。剧场流传与罗马皇帝征婚相关的传说,但无明确史料佐证</p> <p class="ql-block">可容纳15000人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剧场——阿斯班德斯剧场。剧场舞台上有雕工精美的大理石雕刻,竞技场展示着从该城周围挖掘的其他雕刻品。两端高耸着两座塔的华丽的大门,建时曾镶嵌有马赛克,参观店铺排列建有圆柱的长长道路、巨大的阿哥拉、公共澡堂、体育馆等,也许会唤起对考古学的兴趣吧。这个剧场仍在使用,观众席、舞台装饰、音响效果堪称绝妙。</p> <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斯古剧场位于安塔利亚东部,距离市中心47公里左右,始建于公元155年。这里有可容纳7000人的石阶观众席,剧场直径96米。尽管经历近2000年的风沙侵袭,期间还遭遇地震、战争并用作他用,但都没能大面积摧毁和减损这些建筑,剧院精美的构造除了部分檐口外保存了下来。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座古剧院独特的声学设计在当年可以让一枚银币落地都能在观众席上听到。由于这非同一般的音效设计,阿斯潘多斯剧场迄今仍在被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和艺术节在这里举办,始终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观众坐在两千年前的石阶上欣赏音响效果。 13世纪时,塞尔柱人把戏院改作居住的场所,但共和国建立后国父下令修缮后对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剧院有三大结构:观众席(最上方有59个拱形门)、乐队席、舞台设计。墙面是两层楼原有40根柱子,一楼廊柱柱头为爱奥尼亚式,二楼为科林斯式,正中央三角墙上雕着酒神与戏剧之神狄俄尼索斯</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半我们到达了孔亚。也叫科尼亚。</p> <p class="ql-block">孔亚是土耳其中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塞尔柱帝国古都、苏菲主义发源地和旋转舞故乡闻名,融合了史前文明、宗教哲学与丝路遗产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孔亚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地处科尼亚盆地中央,平均海拔1027米,是土耳其国土面积最大的城市(约4.1万平方公里)和第五大城市。作为连接安纳托利亚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宗教、文化中心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远古文明发源地‌:孔亚以南45公里的恰塔霍裕克新石器时代遗址,可追溯至公元前7500年,展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进程和动物驯化证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帝国都城时期‌:11-13世纪作为塞尔柱鲁姆苏丹国首都,成为艺术、科学和建筑中心,现存阿拉丁清真寺(1220年)、卡拉塔伊神学院等塞尔柱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宗教文化圣地‌:13世纪伊斯兰教苏菲派领袖梅夫拉纳·鲁米在此创立旋转苦行僧修会,使孔亚成为全球苏菲主义精神圣地</p> <p class="ql-block">梅夫拉那博物馆位于土耳其孔亚市,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重要圣地,由清真寺改建而成,现为宗教与历史文化的双重展示空间。 ‌</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蓝绿色瓷砖覆盖的尖塔为标志性特征,其高耸尖塔与盖碗式屋顶融合了奥斯曼建筑风格。内部设有净身亭,供穆斯林信徒使用,庭院水池曾为苦行僧净身场所。 ‌</p> <p class="ql-block">陵墓区‌:鲁米(Mevlana)父子墓葬位于此,石棺覆盖绣金丝绒罩布,并陈列17世纪手抄本《古兰经》(金箔与靛蓝书写)、先知穆罕默德的胡须与牙齿等圣物</p> <p class="ql-block">1268年古兰经手抄本‌。</p><p class="ql-block">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抄本之一,以金箔与靛蓝颜料书写,展现了13世纪伊斯兰书法与装帧艺术的巅峰,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宗教研究价值。‌‌是此博物馆的三件镇管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保存在镶嵌宝石的特制玻璃展示盒中,被视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圣物,象征与先知的直接精神联系,吸引全球穆斯林朝圣。‌‌三件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四月的碗(Nisan tası)‌。</p><p class="ql-block">铜制容器用于收集4月雨水并浸泡梅乌拉那的头巾,相传具有疗愈功效,体现了苏菲派的神秘主义传统与民间信仰的融合。‌‌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修行展区‌:展示旋转苦行僧的祭服、乐器(如内夫吹管、库杜姆鼓)及铜制炊具,还原苏菲派修行场景。</p> <p class="ql-block">‌仪式厅:现用于陈列宗教法器,但每年12月会举办“美扶拉奈”祭典,呈现传统旋转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转舞,又称科尼亚转舞, 源于土耳其中部的科尼亚,是一种集体舞,舞者通常为男性。入场时,舞者全部身着黑袍,各自站好位置,上身是白色小褂,下身为白色长袍,腰系黑带,头上戴着一顶土黄色的高帽子。舞蹈开始后,身穿白衣黑袍、头戴土黄色高帽的信徒双手抱胸,头倾斜至几乎及肩,待主祭教士诵读可兰经的经文及完成祝祷后,信徒便脱下代表世俗的黑袍,随着乐队的演奏舞者将双臂伸展开来,右手手心朝天,左手手心向地,以左脚为圆心,不停地旋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