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职场第一课

天目溪

<p class="ql-block">昵 称:天目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181111</p><p class="ql-block">图 片:来自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这次征文主题是职业领路人。说起来,我的职场人生倒是没有明显的某一个具体的领路人。但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年代,在农村那几年的历练中,朴实的农民给我们上了人生职场的第一课,从中获益良多。至今回忆起来,那些清晰的画面仍在脑海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当年下乡时我们都是十多岁的半大孩子,毫无农村生产劳动经验。下乡后跟着生产队社员一起出工下地干活。正是秋天,收过稻子的田里,先用牛拉犁把干了的水田泥土犁一遍翻上来,再由专人用牛拉耙来回把大土块耙开,后边就是妇女们的活了——打碴巴。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干,社员们就手把手教我们。锄头把不能握太紧,否则时间长了手会疼。悠着点把土块砸开弄平整。我们就照葫芦画瓢学着干,扬起锄头一下一下砸向地里的土疙瘩。一天下来,胳膊累得酸疼酸疼的。社员安慰我们说慢慢来,时间长了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跟着农民老师学会了多种农活。除了打碴巴,还有摘棉花、拔棉柴、收山芋、黄豆等等。这些都还算较轻的农活。冬天主要是抬塘泥,把塘水放掉,挖出塘底的淤泥作开春地里的肥料。在抬塘泥时,社员们又教我们前后两人步子要一致,这样走起来动作协调人不累,筐绳要适当挪后一点,不易碰着前边人的腿。相对来说力气小一点的抬前边。我们把要领一一记在心。一冬下来,肩膀也磨压得皮肉增厚,开始还疼,后来也不觉得了。</p> <p class="ql-block">开春了,一年中最重的农活来了。社员们早早就给我们打预防针,说到时候有你们哭鼻子的。因为有了心理准备,第一次见到秧田模样,开始插秧时还有点新鲜劲。插秧是倒退着插的,社员们叮嘱我们,左手拿秧,右手分苗,手指要插到水底泥里,否则插不牢,秧苗会浮起来。社员说这叫“丢手绢”,要返工的。我们一点一点地学习着,几个人站一排边插秧边向后退,不一会儿队就不齐了。我们动作慢,社员们都插了许多秧,退到后边了,我们还在前边,形成一个“冂”形,社员又说这个叫“烧锅”,落后的那一块象锅台状。我们急了,加快手上的动作,力争赶上去。这人工插秧是我下乡干过的所有农活中最累人的。腰不停地上下扭动,一天下来都快累断了。我们生产队水田多,要一连干半个多月才插完早稻,到6月初“双抢”时还要插中稻。</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农活我们主要是给棉田打农药。不打药的话红蛉虫会把棉桃吃光。这个活有一定的危险性。当时较厉害的农药是1059,如果不小心会中毒,轻者恶心难受。社员们告诫我们不能迎风打农药,要顺风打,要把口鼻头脸都捂严实了,戴口罩草帽,肩膀还要披上毛巾,穿长袖衣裤。这样全副武装抵御农药气味。那个热呀,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时怎么熬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队里有一位老农兼仓库守夜员,我们的邻居。他很有种田经验,曾向我们说,你们学生读书有读到头的时候,但种田的学问没有头。他的意思是种田的技术很讲究,是学不完的。是啊,同样一亩地,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这里边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系,种子、肥料、农时、管理等等,都是决定因素。</p><p class="ql-block">社员们不光教我们干农活,在生活上也关心我们。教我们怎样烧大灶,掌握要领“火要空心”。烧火时柴草不能填实了,要架起来形成一个空间,让空气流通,这样火才能烧旺。又教我们在屋后开出小片土地种植蔬菜,以备在不逢集时也有菜吃。</p> <p class="ql-block">在社员们的关怀帮助下,几年间,我们学会了不少农活,也学会了烧柴火大灶做饭。从在家依靠父母,到能够独立生活;从不谙农事的学生娃,成长为一代新农民。可以说农民是我人生职场中的领路人,走向社会的第一位指导老师。</p> 谢谢观看

社员

我们

农活

插秧

领路人

职场

农药

种田

第一课

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