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国」赫尔曼·黑塞<div>诵读 雨田笠翁</div> 有几年,堤契诺的夏天依依不舍地不肯离去。在炙热、暴风雨频繁的那几年中,在八月底或九月初左右,夏日持续了几天的狂风暴雨后,又戛然停止,夏天突然变得既老迈又衰弱,然后尴尬地消失无踪。但这几年则有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暴风雨,甚至也没有雨,那样安静而友善的夏日,就和施蒂弗特作品中所描写的夏日一样,是如此地澄蓝、金黄、平和与温柔,间或穿插着焚风对着树木吹上一两天,提早摇落栗树绿色多刺的果实,将蓝色更添上一层蓝,让暖紫、明亮的山脉显得更明亮,为蝉翼般剔透的空气增添了一分透明。渐渐地,树叶在数周里悄悄变色,葡萄叶变成黄、褐或紫色,樱桃树转为绯红,桑树染上金黄色,在深蓝的金合欢中提早变黄的椭圆叶片,就像涣散的星光闪烁着。<br> <br>我这历经沧桑的旅行者、沉静的旁观者及画家,长年体验着此地的夏末和秋天,约有十二年之久。当葡萄开始采收时,妇女们的红头巾和小伙子们的欢呼声,会在金褐色的葡萄叶及蓝紫色的葡萄间出现;在某个无风、微阴的日子里,广阔的山谷里升起的一道属于秋日乡间的蓝色轻烟,笼罩着四下。此时此景,总令我觉得羡慕或感伤,那是属于旅行者在秋天或晚年的感触。越过篱笆,看着居有定所的人采收葡萄,酿酒,将马铃薯放入地窖,嫁女儿,或在花园里随意生一小堆火,然后将森林周围刚掉落的栗子放进火中烤,这都会令我感到羡慕与感伤。<br> <br> 秋天来临时,农民及当地居民会以半欢庆的方式工作,他们唱着或模仿着从牧民或其他农民那儿学来的歌曲或祭典仪式,采收葡萄,修补木桶,点火除草,烤栗子,目送袅袅蓝烟慢慢变幻、消失,为过于澄澈的乡景增添一点神秘、隐约、温暖与希望。此时,在旅人眼中,这些农夫和居民无比美好,令人羡慕,也值得效法。这原野里的田园之火仿佛别无目的,只为了除去碍手碍脚的黑莓藤和马铃薯藤,然后以灰烬来滋养土地;或者是为了烧掉多余的栗子壳,因为对牲畜而言,栗壳是危险的,不能留在草地上。然而,农人迷迷糊糊,像做梦一般地在葡萄架和桑椹丛间点燃火焰,他们似乎只是为了这种恍惚的美感,为了这种孩子气的、牧羊人式的闲情逸致而点火,为了借着如梦似幻、袅袅上升的轻烟,将远近的湛蓝、金黄、绯红等五彩缤纷的温婉景色,和谐、婉约地串连起来,让轻烟如音乐般在苍穹下轻响着。<br> <br>无论如何,一切就随缘吧。在生命之中,有时幸运降临,理想得以实现,内心得以满足,即使并未持续太久,也无所谓。此时此刻,我有着定居的感觉,有家的感觉,有与花木、泥土、泉水为伍的感觉,有对一小块土地负责,以及对五十株树、几畦花圃、无花果树、桃树负责的感觉,这样的感觉真好。<br> <br> 每天早上,我在书房窗前挑拣无花果实,以便享用,然后,拿起草帽、篮子、锄头、耙及篱笆剪,走入秋色之中。我站在篱笆旁,剪去高约一米、干扰篱笆的木贼属和车前属等杂草,将它们一堆堆、一团团地聚集在一起,在地上点起火,添些树枝,盖上些绿草,让火闷烧得久一点。看着袅袅轻烟如泉水般缓缓浮动着,在金色的桑树树梢间,与蓝色的湖水、山脉及天空融为一体。<br> <br>耳边传来邻居农夫亲切的声响。两位老妇人站在泉水旁边洗衣边聊天,并夹杂着“天啊!”山谷里走来一位漂亮、光脚的男孩,那是阿弗列的儿子多里欧,我还记得他是哪一年来到人间的,当时我已是蒙塔娜拉的居民,如今,他已经十一岁了。他那件洗得褪色的紫衬衫在蓝色湖水前,看起来非常美丽;他牵着四头灰牛来到秋草上放牧。<br> <br>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别名赫曼·赫塞,出生于德国卡尔夫,德国作家、诗人。 其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