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的美篇

笠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重读《师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悟今时为师之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四十年教学生涯,早已远去,耄耋之年又逢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窗外秋日的阳光照上书案,我沉浸在三尺讲台上的往事,我在审视为师之道。我拿出《古文观止》,翻开韩愈的《师说》,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仍振聋发聩,寥寥十一字,我竟咀嚼了四十年,而今犹觉余味无穷。只是在当今社会,这十一字箴言有了更鲜活的注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过去手握粉笔在课堂上讲解数学知识时,也常思考“授业”之外的责任——“传道”。受古之圣贤思想的影响,“传道”多是向学生传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如今面对成长于信息洪流中的学生,我想当今的师者,“传道”更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坚定信念,在复杂世界里守住内心的秩序。“授业”也会遇到从未有过之艰难,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神圣,那不过是升学阶梯上的一块砖石。曾经的“解惑”,解的是数学学习中逻辑与思维之惑、知识应用之疑;现在是不是还要多一份耐心,倾听他们关于学业压力、未来选择的迷茫,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心灵氧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师说》阐述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念,在今天愈发凸显其价值。从前备课,凭经验便能应对;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可能在某个数学建模思路上提出新颖见解,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知识本就不该装在威严的容器里分发,平等交流或许更接近教育本真。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道路上的“同行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朝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韩愈任职于京城国子监,官拜四门博士。当时的朝政腐朽不堪,科场乱象丛生,众多学子对科举入仕心灰意冷,上层社会对教书者极为轻视,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愿求师、羞于为师。面对这一状况,韩愈痛心不已,挥毫写下《师说》。他写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作《师说》,意在廓清世人在“求师”与“为师”认知上的迷雾。即便到了今天,《师说》里关于学习、从师、为师之道和尊师重教的思考,依然对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始终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通过设立教师节(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等举措保障教师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出十七条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尊师重教的战略认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站在第41个教师节的今天回望,韩愈《师说》的智慧从未过时。当今的为师之道,应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之上,多一份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多一份对教师自身历练的要求,多一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责任心。这份职业的温度,恰是跨越千年仍未改变的教育本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窗外秋阳正好,我桌上的《师说》文字被射进来的阳光染成金色。蓦然间觉得韩愈千年前的话语,竟如针对今日而发。师道隐隐约约却未断绝,只是换了人间容貌,继续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千古事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5.9.1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