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十年记忆(下):奔腾时代

郭澄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 \郭澄 图 \苏浩发 郭澄</b></h5> <p class="ql-block">  <b>1976年粉碎“四人帮”,特殊时期结束,国家和个人都进入了一个奔腾向上的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b> 我也被调入县二中…</b></p> 一.捕捉命运的扣门声 <h5><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1977年6月轮台首届初中生毕业留念的老照片。</b></h5> <p class="ql-block"> 老师都坐在第二排:右一为校长鲁浩(后任唐山某中学校长),右三为副校长杨沛(1979年考入浙江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后任浙江林学院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中间穿深色衣衫者就是笔者,“精神呆滞,表情木然,前夜显然没有睡好。原因是,当时我已从济南恩师那里得知:国家即将举办“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新高考。奔腾的时代,为我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契机,我岂能无视这命运的扣门声…</p><p class="ql-block"> 那时轮台没有电,只在晚上8点到10点用柴油发电机发两个小时的电,10点后只能在煤油灯下挑灯夜战…</p><p class="ql-block"> 终于如愿考上新疆医科大学。我这个最不拘小节的人,竟考上了最讲究细节的医科大学,令轮台各界为之一惊。 同事和朋友们都很高兴。其它单位歆羡者有之,揶揄者亦有之:“此公忘性大,做手术很可能把纱布缝到创口里”,另一位更耸听:“他要是把手术刀缝到创口里,后果就严重了!”</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并不以为意,我本没有从医的打算,考医大不过是我“骑马找马”计划的一个环节而已。在进入医大后,我立即操作由医科大学向新大文科研究生冲刺的方略。</p><p class="ql-block"> 我作了一个“第一年交学费,第二年成功的”二年计划… 谁知奔腾时代我的运气如此之好,两年计划一年就成功了,连“学费”都没交。当然,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  “走”出老照片为我们带来的记忆,我们来到老县二中校门(现在划归县一中了),校园正在整修,无法打卡,只好在“乐善楼”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还想起助我起飞的柴油发电的宝贵灯光虽然老修造厂早已不复存在,我仍然执拗地从二中校园向修造厂方向,投出感激的一瞥…</p> 二.老照片回忆旧时光 <p class="ql-block">  <b>40多年过去了,二中样貌已难觅踪影。所幸“三个笔杆子”之一的苏君,为我提供的旧照片,让我们看到一些当年面貌,并勾起一些宝贵记忆。</b></p> 1.我给周老当“考官”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离开二中后的一张老同事合影。副校长杨沛不在座,考研离校了。前排C位就坐者是校长鲁浩,右手是我的搭档“桑丘”他坐在副座的位置,应该还是普通教师。</p><p class="ql-block"> 右边这位周老,别看偌大年记,却是经我命题考核,被任命为英语教师的。</p><p class="ql-block"> 二中要开英语课,从基层遴选了两位。鲁校长找我作考官。他说,轮台学俄语的甚多。学英语且还保持一定水平的只有你了,你不作考官,谁作考官?”他颇为玩味的强调:找两个“苗子”不易,你可不能把他们考糊了啊。</p><p class="ql-block"> 面试开始了了,我一听,这周老是解放前学的英语,注音用的还是罗马字母,让我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但鲁校长有言在先,我不能堵了人家的路啊。踌躇良久,决定让两位回去,各自写一封英文信。两日后“考卷”交来,我看都没看,就批了“合格”二字…后来,他们二位先后去内地高校进修,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以高级职称退休。</p> 2.轮台校园人物漫记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拍摄在1985年前后。大体上可以反映出轮台二中的原貌。和县二小很类似,校匾也立在与相邻单位共用的墙上。校舍也颇为简陋。</p><p class="ql-block"> 前排坐在C位的是老同学赵君,看来“桑丘”已经当了校长或书记。右一是曾用罗马字母为英语注音的周老,他任职快十年了,应该已经站稳了脚跟。“桑丘”左侧是他在学校的搭档孙君,孙君左边是我在《进城时光》中写到的,有一个位高权重高足的陈老。</p><p class="ql-block"> 后排右一为王君,三个笔杆子之一的苏君的夫人。爽朗热情,快人快语。她与夫君都多才多艺,她们家经常高朋满座,谈天轮地,是轮台诸多饭圈文化沙龙的重要据点。她旁边的李君,农大毕业,弃农从文,是我所在语文组的同事。她说话直率,办事顶真。</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从乌鲁木齐回二中取档案,正逢校运动会召开。男女四人接力比赛中她跑第三棒,被其它教研组落在后面。我从她手中夺过接力棒奋力奔驰,竟第一个冲过终点。</p><p class="ql-block"> 过后她要将所得的奖品塞给我。我说,接力是集体项目,不管跑的快与慢,只要尽了力,无愧于心就行了了,她才收下奖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调到乌鲁木齐的轮台老朋友的聚会。</b></p> 3.王老与薛“同事”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与前面鲁浩校长居C位的那张,拍摄时间应该差不多。右一王老,是落实政策分到二中的,后来调回乌鲁木齐第一师范任教。老伴去世后与在学校做保洁的小20岁女子相恋。其子王隐甚不愿意,找我帮忙。我说,有的事我可以帮忙,比如你上新大夜校。有的事儿我无法帮忙,比如你爸爸的事儿。最终王老终与保洁女成婚,谱就了一段浪漫传奇。 </p><p class="ql-block"> 前排最左面的女士薛君,及与她一起来轮台的马君,曾先后在区教育学院上学,成为我的弟子。忽一日,我想学吴家小姊妹花把同机床说成同床那样,来点噱头,指着薛君说,这是我的同事。众弟子皆大惊。然后像小吴那样缓缓解释道:她80年到二中,我的档案还在二中,难道不是同事吗?档案同事也是同事。大家方才释然。</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人还说着我对吴姊妹花一样的话:你咋不早说呢?差点把我们的下巴惊掉了。</p><p class="ql-block">  照片里还有几个面孔不认识,应该是我走后调来的青年才俊。我交往较多的是张广亮(推车者)张惠珠(右四)夫妇。</p> 4.二中“大哥大”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张是 苏浩发、王菊英及我的老同事王世芬(左四)、王涤中(左三)在“二张”“沙龙”时排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二张学历高,资历深,也来轮早(1965),都是陕师大本科毕业。广亮君沉稳睿智,厚积薄发。惠珠君口才出众,且快人快语,妙语连珠。旧社会有拜码头的说法,我是语文组的,要拜码头,只能是二张了。好在他们就像那沉甸甸的麦穗,很歉和,很随兴…</p><p class="ql-block"> 和浩发君菊英君一样,二张家也是轮台县的饭圈文化沙龙,两个沙龙也忽有交叉,可以视作一个二中大沙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9年前在乌鲁木齐拍的一张照片。 </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一到左三为轮台县的三个笔杆子--苏浩发、冯浩、郭澄,左四是与小姊妹花同机床的于君。在他身前就坐的是于夫人高君。高君是文理兼修的才女,他们家也是轮台有名的饭圈文化沙龙。</p><p class="ql-block"> 前排居中就坐的是轮台插友王君,他是北大学霸,“海归”后在北师大作教授,特来新疆与诸位老友相聚。左一左二为苏夫人,冯夫人。王教授也是修造厂于氏沙龙的常客。</p> 三.轮台县的饭圈文化与知青沙龙 <p class="ql-block"> <b>前面已经介绍了轮台的两个知青沙龙和修造厂的于氏沙龙。还有两个沙龙不可小觑。</b></p> 1.王、黄沙龙 <p class="ql-block">  修造厂还有一个饭圈文化场所,就是王福华、黄丽明夫妇的“知青沙龙”。这是一个以中专生为基干的饭圈文化场所。男主人尚侠好客,女主人娟秀靓丽,落落大方,还说着一口南京味儿的吴侬软语,我和王福华关系不错,是这里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大学学霸们不大来这里。但也有例外,照片上这位汪教授和另一位北大学霸池君,就是这里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北大学霸,王、黄知青沙龙的常客--“汪教授”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  后来王、黄夫妇移居香港,沙龙不再。可惜没有留下图片,只留下一个倒闭了的修建厂侧影。</p> 2章、苏饭圈沙龙 <p class="ql-block">  章华荣君是60年代分到轮台的师范生,其父是上了《红旗飘飘》的国军军官,起义后来到新疆。</p><p class="ql-block"> 浩发君66年从学校毕业后分到了轮台,参与了轮台文革全过程,所以他们关系很熟,很铁。</p><p class="ql-block"> 这个饭圈沙龙还有电影院的康君,县小的孙君,大道南插队的钟君。与前面夫唱妇随的沙龙不同,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单身狗的文化俱乐部。后来,大家相继成婚,这个沙龙就解体了。</p> <p class="ql-block">  苏氏夫妇与章华榕、张红(章夫人)在福建龙岩。2016年我也在龙岩受到章氏夫妇款待。</p> 四.轮台人物写真 <p class="ql-block">  这是轮台老同事照片:前排左二起为:马维良,杨沛,张广亮。后排左二、三为张惠珠,李桂芳。</p> 1⃣马维良君 <p class="ql-block">  饭圈文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轮台休闲文化的推动者。我与他相识在县招待所,后一起在县二中教同一年级…</p><p class="ql-block"> 他擅长休闲文化。桥牌在轮台的红火,马君功不可没。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他样样精通,为后来这些棋类活动的开展,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他是北京皇城根儿下长大的的人,说的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很多人说皇城根儿的人傲气,我倒没觉得他有多傲,可能是这京片子让人产生了“不矝自傲”的错觉。</p><p class="ql-block"> 他课讲的很精彩,但不大注重抓高考考点,学生学到了真知识,但高考时又用不上。我向他提醒过,他似有所悟…后来他当上二中的校长。</p> 2⃣“永远的反对派”--老王 <p class="ql-block">  东北人,毕业于喀什师院,教初中数学。人高马大,杀驴是其一绝。我花3.5元买的那头小驴,就是他屠宰的。刀法之精准,剥皮之犀利,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也很仗义。每看他杀驴剥皮,我就想到“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的典故。但他并非草莽,有高学历,应该集读书人的通达与草莽辈的仗义于一身。</p><p class="ql-block"> 在轮台,他算是一个意见领袖,每届领导,都对他感到棘手。他的好友马君当了校长,他仍然是旧习如故。马君气愤地说,他就像国外的反对党,永远的反对派,谁当校长他反对谁,无论亲疏…</p> 3⃣惹不起的“卫嘴子”--老魏 <p class="ql-block">  天津人,原系银行员工,80年代所有行业工资标准都差不多,银行太累,学校轻松,还有寒暑假,工资还多10%,遂转投二中任教,教体育。</p><p class="ql-block"> 他不是体育出身,教径赛只说不练,还可做个南郭先生。但田赛,他这南郭先生就做不成了,要亲自示范,动作自然不大规范。</p><p class="ql-block"> 王君是体育票友,参加过体育训练营,见多识广,哑然失笑之余,在公众场合很夸张地表演和模仿魏君不规范的扔铁饼动作,每每引起哄然大笑。</p><p class="ql-block"> 作为“卫嘴子”的魏君,也不是吃素的,立即反唇相讥:老王给初中生演算解方程,解了半节课都解不出来,于是宣布,这节就不解了,下节再说…老魏还到处宣传老王把“上海阿拉子”老婆捆起来暴打之事,真假未卜…</p><p class="ql-block"> 二中同事总体是团结的,像老王和老魏这样互掐之事,我印象中还是绝无仅有。我能给使用罗马字母的周老一条出路,老王为何不能放不大会扔铁饼的老魏一码呢?如此仗义之人,怎么就变得如此不仗义了呢?我百思不解…</p><p class="ql-block"> 后来魏君坚决地辞去了体育教师职务,转去教政治课,并去浙江师大进修政治专业二年,并选修了不少法律课程,回轮后考上了律师证,成了一名游哉优哉的专业律师。他说他很感谢老王,没有老王的羞辱,他也没有今天……</p> 4⃣“档案同事”马君的“写作课不及格”事件 <p class="ql-block">  马君和前面提及的薛君,一起来轮台任教,曾是伴侣,后来马君“劈腿”,终于离婚。他们于80年代先后来教育学院深造本科两年。</p><p class="ql-block"> 薛君先来,为人乖巧,交际能力强,学习也不错,还跳得一手漂亮的蒙古舞…老师和领导都对她印象不错…</p><p class="ql-block"> 薛君刚毕业,“劈腿”的前老公马君,也来教育学院拿本科文凭了。由于薛君早来。已占领了與论高地,马君立即遭到系里一干人众的白眼。马君写作能力不错,期末考试写作老师却给了不及格。马君急忙来找我这个前"同事”帮忙。</p><p class="ql-block"> 我打电话问写作老师陈,陈说这是领导的意思。我反唇相讥,领导让你吃屎你也吃?再说咱这领导冲动多变,将来背黑锅的肯定是你…我告诉马君一计,让他依计而行…</p><p class="ql-block"> 不久,系领导到库尔勒的一个挂教育学院牌子的大专班巡视,马君的二婚妻子陈某,热情的邀“领导”跳舞,放得很开,搂得很紧,领导很高兴。陈某乘着领导高兴,惴惴地说,“我家小马不懂事,惹你老人家生气了,写作课也不及格…”领导说,我不知道小马是你老公,立即打电话命令写作老师陈,把马君的写作成绩改成80分,不等陈询问是何原因,就挂了电话。</p><p class="ql-block"> 陈君犯了难,也来问计于我。我说,真是一语成谶了吧!当初你就不该将一个写作好的人不及格,现在背黑锅了,那还不是你自找的!陈说,我就不听领导的,我就不给他80分…我说,你自己看着办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写作陈给马君70分,我告诉马君结果,马君很满意,我就是要个本科文凭,60分足矣,何况70分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