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天气晴,西藏阿里大环线第七天。今天是冈仁波齐转神山徒步的第二天,昨晚因9个人住一屋,有打呼噜的、有哼哼的、有起夜上厕所的,折腾的我几乎一夜未睡,好不容易熬到早上6:00赶紧起床,简单洗漱完毕去吃了个早餐,回来后其他人也都陆续起床了。</p><p class="ql-block"> 我问领队今天行程怎么安排?领队说:要在这里等着看日照金山,大约9:00左右出发,下午走到“仲哲普寺”那里,让司机开车过来接大伙出山,这样可以少走近十公里。我说我要走个完整的转神山线路,不坐车也不骑马,我不想在这里等着看日照金山了,估计在路上我也能看得到,我想一会就出发。领队见我态度坚决,他也了解我的户外经验就同意了。我问树根他想不想现在一块走,树根说要跟大伙一起走。于是7:00左右我一个人踏上了冈仁波齐转神山后半程之路。我的这一决定,与他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这个板房后面就是冈仁波齐神山,这里确实是欣赏神山的好位置。</p><p class="ql-block"> 早上4:00左右住在止热寺的转山游客就开始出发了,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多。7:00左右天还比较黑,我戴上了头灯,天上高悬的月亮散发着微光</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天比较冷,我戴着冬天爬崂山的帽子,穿着抓绒衣和冲锋衣,因一会要翻越本次线路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垭口,除防高反,还要防失温。据说有好多转山者因高反都倒在这里,我第二天刷手机就看到说今天就有人在这里高反抢救并打电话叫救援,这里也确实是个死亡地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宾馆出来,路就不太好走,几乎都是在大石堆里走,路面被马帮踩的坑坑洼洼,千万注意不要崴脚,不要摔倒</p> <p class="ql-block"> 天放亮了,又看到神山了</p> <p class="ql-block"> 回看上来的路,中间板房就是昨晚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乱石堆里行走</p> <p class="ql-block"> 我在路上拍的“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 领队在住的地方拍的“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群山也披上了金黄</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一个多小时,海拔上升了116米。太阳出来了,空气也变暖了,脱下冲锋衣,换上了夏天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往经幡处垭口走</p> <p class="ql-block">要翻越这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 卓玛拉垭口冰川常年不化就知道这里有多冷</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看神山,转过垭口一路就看不到神山了</p> <p class="ql-block"> 回看来时的路,月亮还挂在空中,走了近两个小时了,海拔上升了220多米,距5648米的海拔还差370多米,加油💪</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经幡越来越多,骑马(多为印度人)上来的越来越多,要经常给马匹让路</p> <p class="ql-block"> 板上写着“辟邪背叛誓言”,不知何意?</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很陡,路上有积水比较滑,海拔越来越高,要调整好呼吸,慢慢走。</p><p class="ql-block"> 因我不知道下一个补给点在哪里?我在昨晚住的地方又买了两瓶矿泉水和两罐红牛,灌了一瓶热水里面加了四小袋葡萄糖粉,包里还有一瓶可乐,上坡时感觉越来越重,走到半坡上拿出来一瓶矿泉水放到了路边石头上,算是减负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昨晚住的地方上到垭口,然后就一路下坡了,下到坡底就是“不动地钉”补给点,因吃过早饭就出发,到今天的第一补给点几乎不用喝水。我今天包里背的水和饮料,除路上把那瓶含葡萄糖粉的热水喝了,其他的都背到了出山口才跟一个在乌鲁木齐上学,从宁波一路骑行过来的17岁少年分了喝完(少年喝了一罐红牛、一瓶矿泉水,我喝了一罐红牛、一瓶可乐),白白地背了一路,也简直没谁了</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转神山经过的最高海拔垭口叫“卓玛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打卡</p> <p class="ql-block">回看上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藏民在这里举行仪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块著名的石头叫“往生石”(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往生石”是西藏冈仁波齐转山路线上承载生死文化的重要圣迹,既是寄托思念的信仰载体,也蕴含严格的禁忌习俗。传说中,每一个触碰往生石的人,都能听见前世来说完的遗憾。这种传说腻予了往生石一种神秘而深刻的寓意,即它能够帮助人们连接前世与今生,倾听那些未了的心愿和遗憾。这种寓意使得往生石成为许多朝圣者心中的精神寄托,他们相信通过触碰这块石头,能够获得某种心灵上的慰籍和启示。它的寓意与象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 1.轮回与解脱:位于海拔5648米卓玛拉垭口的巨石,被藏族视为跨越生死的精神符号,象征灵魂转世与终极解脱。</p><p class="ql-block"> 2.情感寄托:朝圣者通过放置逝者照片或头发,帮助亡灵脱离六道轮回之苦,体现藏传佛教的轮回观与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 3.文化载体:承载着藏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死哲学,被称为"无声倾听者”,通过自然物象实现灵魂的超度。</p> <p class="ql-block"> 那块大石头就是“往生石”</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冈仁波齐转神山路上海拔最高的“卓玛拉垭口”了,再往前就是一路下坡</p> <p class="ql-block"> 走了3个多小时于10:20到达“卓玛拉垭口”,这里的海拔5648米,是我徒步走过的最高垭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昨晚住宿的地方到这里爬升了374米,看来带的那桶氧气又要背回拉萨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19日返回拉萨走时原封不动地给放在房间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展示一下队旗🚩</p> <p class="ql-block"> 身后谷底是“慈悲湖”,转神山路上极具挑战、难度最大、最容易出事的路段已经走过来了,后面就是一路下坡到谷底,这对经常爬山的我们来说就相对轻松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卓玛拉下方的小湖称为空行母沐浴池,也称作慈悲湖。</span>冈仁波齐转山十三圈的神秘起源,源自一位康区妇人不慎溺死孩子的故事。妇人通过转山十三圈,获得神明的宽恕,从而形成了藏地转山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相传以前有一位康区的妇人,背着年幼的孩子来冈仁波齐转山,翻过卓玛拉后又累又渴,看到了小湖就弯身喝水,没想到背上的孩子滑出来,掉到湖里淹死了。妇人非常地悲伤,不停地转山,希望神山能饶恕她的罪孽。当转到13圈时,实在太累了,就靠在路边休息。醒来后发现石头出现了手臂压出的印记,她顿时明白这是神明的提示,已经宽恕了她的过错。自此以后,藏地便有了转冈仁波齐,要转13圈作为基本标准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慈悲湖(藏语称:托吉措)位于冈仁波齐外转山线路上,地处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山口下方,是外转山必经的高海拔湖泊,湖面海拔約5450米,由冰川融水汇聚形成,湖水呈现深邃的蓝绿色,因高原气候寒冷,水温常年接近冰点。其宗教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1.灵魂净化象征:信徒认为在慈悲湖沐浴可洗净罪孽,但因湖水冰冷刺骨,多数人选择远观或掬水轻触颜头以示。</p><p class="ql-block"> 2.传说与救赎:藏传佛教中流传着一位母亲在转山时因孩子溺亡于湖中,通过13圈转山获得神灵宽恕的传说,湖畔岩石上至今留有传说中手臂压出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3.转山仪式节点:翻越卓玛拉山口后,信徒会在慈悲湖畔抛洒风马旗、献哈达,象征舍弃旧我、迎接新生。</p> <p class="ql-block"> 回看卓玛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打卡</p> <p class="ql-block">在慈悲湖上方看往前要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往后看下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前方下山口</p> <p class="ql-block">小冰湖</p> <p class="ql-block">11:11下到冰湖</p> <p class="ql-block">右侧山头有一块像马头或旗子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继续下乱石坡</p> <p class="ql-block">看到远处谷底右侧的出山小路了</p> <p class="ql-block">谷底左侧</p> <p class="ql-block"> 谷底右侧,板房是“不动地钉”补给点,是下山后的第一个补给点</p> <p class="ql-block"> 这段坡度很陡,小路被雨水冲的很不好走,一定要小心</p> <p class="ql-block"> 夏吉查多(此处也叫不动地钉)地处冈仁波齐转山经典路线上,位于卓玛拉山口下方</p> <p class="ql-block"> 经过5个小时,我12:07到达不动地钉补给点,这是今天的第一个补给点,此地海拔5227米,从卓玛拉垭口处下降了421米。到了这里冈仁波齐转神山成功了一多半了,后程只有长度,没有难度了,从不动地钉出山到塔钦还有20公里的路程,已徒步一天半了,翻越5648米卓玛拉垭口体力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最后这20公里就是拼自己的意志力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赶路程,我在此没有休息,一路下来也没喝一口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来以后的路相对比较平缓一些,但有些地方属沼泽地,要沿成熟的小道走</p> <p class="ql-block"> 路上又看到了好多“旱獭”,已不感到惊奇了</p> <p class="ql-block"> 小路虽然平缓,但没有第一天的转山路好走</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第二个补给点</p> <p class="ql-block"> 12:32到达第二个补给点,从第一补给点到第二补给点用时半个小时,我进去买了罐八宝粥,感觉不是太饿也没吃,又放到包里了,拿出灌冲了葡萄糖粉热水瓶喝了一半,也算是补充体力了,就是在这个补给点结识了那个17岁骑行少年,我出发时他还在吃泡面</p> <p class="ql-block"> 路面坑洼不平,挖掘机正在平整</p> <p class="ql-block"> 在前方要过桥</p> <p class="ql-block">河水奔腾</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荡涤心灵,自我修行</p> <p class="ql-block"> 道路一直在山谷中延伸,看不到尽头。忘了饥渴,忘了疲惫,头顶烈日,脚步机械而又坚定地一直向前、向前……</p> <p class="ql-block">前方又一个补给点</p> <p class="ql-block"> 13:24到达今天的第三个补给点,从第二补给点到第三补给点用时不到一个小时,没停留</p> <p class="ql-block">前方蓝色房子又是一补给点</p> <p class="ql-block"> 14:13到达今天的第四个补给点,从第三个补给点到第四个补给站用时50分钟,没停留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 14:26到达“遵追普贡巴”和“仲哲普寺”这里,从昨晚住宿地到这里用时7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下山后从第一个补给点“不动地钉”那里,一路几乎没怎么休息,马不停蹄往这里赶,是因为领队他们8个人到这里后,他们已提前联系好了司机,让司机开车过来接他们(结果事与愿违,后面会提到),这里出山到塔钦镇还有至少十公里路程,我好算算时间能不能天黑之前走出去,完成既定目标</p><p class="ql-block"> 这边一般是晚上21:00左右才黑天,现在离天黑还有六个半小时,按目前的体能状态走十公里不成问题,天黑前肯定能回到宾馆,于是毫不犹豫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若不去“仲哲普寺”就直接沿“遵追普贡巴”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 仲哲普寺是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冈底斯神山东麓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属转山路线上的第三座寺庙,海拔约4760米。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主供鎏金铜质米拉日巴像及释迦牟尼三尊像,寺内存有经籍、佛塔及加持青稞粒等圣物,周边分布大量石刻经文、佛像与噶举派僧人雕像。</p><p class="ql-block"> 该寺因米拉日巴与那若本琼斗法传说而建,现存劈石碎片、手印头印等遗迹,下方岩石留有释尊脚印“冈底斯东面不动钉”,附近泉眼被信徒奉为圣泉。寺庙历来由南主巴噶举派主持,僧额定50人,其地理位置在冈仁波齐转山路线中具有节点意义:位于转山第二日行程终点,距卓玛拉山口4.5公里,距终点塔尔钦10.2公里,是朝圣者完成高海拔攀登后的重要休整点。</p> <p class="ql-block">名称定义与关联性说明</p><p class="ql-block">1.尊追普寺与祖楚寺的实质关系</p><p class="ql-block"> 尊追普寺、祖楚寺、尊珠寺、仲哲普寺均为同一寺庙的不同汉语音译名称,藏语原意为“成就修行圣地”。该寺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侧,海拔4760米,是转山路线中最后一个重要寺庙,以保存米拉日巴尊者斗法遗迹著称。</p><p class="ql-block">2.名称差异的成因</p><p class="ql-block"> 藏语地名音译存在方言差异与历史习惯,例如”祖楚”(rtsa tshul)与"尊追”(drung 'grub)均为藏语发音的汉字转写变体。官方旅游资料、学术文献中多采用“祖楚寺”作为标准译法,而“尊追普寺”常见于地方民间称谓和早期旅行者记录。</p> <p class="ql-block"> 14:31到达今天的第五个补给点(楚祖寺、仲哲普寺、遵追普寺都是一个名),从第四补给点到这里用时18分钟</p> <p class="ql-block"> 楚祖寺</p> <p class="ql-block">楚普寺附近的山洞和瀑布</p> <p class="ql-block">一条藏獒守护着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 过桥,后程山路起伏较大,尤其是到“宗堆”,要翻过一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朝圣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前方要顺山坡上走,这是全程最后的拔高路</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上坡</p> <p class="ql-block"> 坡度比较陡,左侧是悬崖,悬崖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p> <p class="ql-block">山路比较窄,有碎石块</p> <p class="ql-block"> 宗堆垭口,这里有好多玛尼堆,有些玛尼堆上扣着帽子、盖着衣服,不知何意</p> <p class="ql-block">回看这条半山腰的小路和悬崖下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房子就是冈仁波齐转神山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16:23到达冈仁波齐转神山的出口(宗堆),这里是今天转神山路上的第六个补给点也应该是最后一个补给点(到塔尔钦镇上就不算了),从第五个补给点到这里用时近两个小时,从仲哲普寺到这里这段6公里山路算是从卓玛拉垭口下山后最难走的一段。</p><p class="ql-block"> 从昨晚住宿的地方到转山出口用时九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其实出了大门冈仁波齐转神山活动就算结束了,可在这里乘车回塔尔钦镇有4公里路程,我跟那位少年决定继续走回去。</p><p class="ql-block"> 这边虽然蓝天白云,但山顶已是黑云压顶,大雨可能要来了,我俩把我包里的两罐红牛、一瓶矿泉水、一瓶可乐分了喝了,算是补充一下体力,趁雨没到来之前赶到镇上</p> <p class="ql-block">回看冈仁波齐转神山的出山口</p> <p class="ql-block"> 路上陆续飘了几颗雨星,但风吹过后把云彩刮走了,直到我回到宾馆雨也没下来,心诚则灵,神山知道我,神山护佑我🙏🙏🙏</p> <p class="ql-block"> 17:18到达“转山终点”,赶紧拿出旗子打卡,至此历时两天的冈仁波齐转神山活动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从宗堆出山口到“转山终点”用时近一小时,从昨晚住宿的地方到“转山终点”用时近十个小时。我走到这里正好碰着我们的司机师傅开车要去接他们,说明他们快到“仲哲普寺”了,我又走了1.5公里回到宾馆。</p> <p class="ql-block"> 今天走了37409步行程25.4公里(到转山终点的距离,不含到宾馆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网上说冈仁波齐转山全程52公里,我第一天走了21.3公里,第二天走了25.4公里,两天共走了46.7公里,少了5.3公里,不知差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今日行程小结:翻越卓玛拉垭口要防高反;线路补给点较多,可轻装上阵;要带好头灯和雨具。</p> <p class="ql-block"> 我回宾馆洗漱、喝水补水,原定出山后大伙一起搞个庆功宴,等到晚上快八点了也不见他们回来,于是就把路上买的八宝粥喝了,然后上床躺下休息了,结果同房间的伙计晚上快十二点了才回来,问他怎么了?他简要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原来是司机开车进去接他们,结果司机到了进山口,当地的藏民不让车进去,给钱也不让进。没办法司机打电话给领队把情况说了一下,司机只能在“宗堆”出山口等着接他们,此时应该是下午五点半左右了,领队一听也没招了,赶紧组织大伙从“仲哲普寺”往外走,大伙满心欢喜地等着坐车,谁曾想在这精疲力尽的时候,还要赶六公里的山路,心态立刻崩溃了,强打精神往外走,天又开始下起了大雨,8个人的队伍,前后拖了两三公里,领队在路上需来回接应,为了让队员能轻装快点走,他身上都背了三个包了,天越来越黑,雨下个不停,孤独、害怕,笼罩着女队员,这场景可以脑补一下……人算不如天算,幸亏我没偷懒,也没动任何私心杂念,感谢神山一路护佑🙏🙏🙏</p> <p class="ql-block">天未亮时的冈仁波齐神山</p> <p class="ql-block">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准备上卓玛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经幡处</p> <p class="ql-block">卓玛拉牌子处</p> <p class="ql-block">藏民举行仪式</p> <p class="ql-block">卓玛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慈悲湖</p> <p class="ql-block">冰川</p> <p class="ql-block">宗堆</p> <p class="ql-block">宗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