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第三站世界硒都、清江画廊

憧憬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0日,随六合旅游团踏入恩施大峡谷的第三站,便一头撞进了自然与馈赠交织的秘境。这里有世界硒都的温润滋养,更有清江画廊的水墨长卷,每一寸风景都藏着惊喜。</p> <p class="ql-block">走进“世界硒都”主题展厅,一面红墙金字格外醒目,“世界硒都”四个大字在柔和灯光下泛着沉静的光。我忍不住抬手轻点那烫金的字迹,仿佛指尖一触,就能感知这片土地深藏的灵气。讲解员说,2011年国际硒研究大会正式授予恩施这一称号,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脚下的泥土不只是泥土,而是亿万年地质运动凝练出的生命密码。</p> <p class="ql-block">恩施的“世界硒都”之名绝非虚传。从土壤到山林,从溪流到茶田,硒元素如隐形的恩泽,悄然渗入万物。走在茶园边,随手摘下一片嫩叶,指尖微凉,鼻尖却浮起一缕清甜。当地人说,这里的茶、米、蔬果,都是富硒珍品,喝一口水,都像是在给身体做一次温柔的调理。我不禁深吸一口气——原来连呼吸,也能被自然好好照顾。</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一块1982年的老展板静静立着,上面写着硒与健康的科学关联:抗氧化、护心肝、增强免疫力……图表清晰,字迹工整,像一位老医生耐心地告诉你生命的秘密。看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片土地不仅美得震撼,更美得有底气——它用科学的语言,讲述着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依为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面墙的展板铺展开来,地图、人物、数据交织成一张知识之网。中国地图上,恩施被一颗金色星星点亮,周围辐射出无数研究足迹。那些陌生的名字和面孔,曾为这片土地奔走呼号,让“硒”从冷僻元素变成万家灯火中的健康守护者。我站在墙前久久未动,仿佛听见了时光里回响的执着与热忱。</p> <p class="ql-block">一位讲解员模样的女士正站在墙前,手指轻轻划过“恩施”二字,声音不高却清晰:“这里是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她语气平和,却让我心头一震。原来我们每日行走的土地,竟是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迹。那一刻,我对这片山水,多了几分敬畏。</p> <p class="ql-block">展厅高悬的巨大红色汉字如文化图腾,在头顶静静垂落。“硒”字被特意放大,笔画间透出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游客们低声交谈,有人拍照,有人驻足细读。我忽然觉得,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像一次对大地的重新认识——原来最珍贵的宝藏,不在深山矿洞,而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咀嚼的食物里。</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座白色神兽雕塑静立中央,似龙非龙,似虎非虎,卷尾昂首,目光如炬。它不像供奉的图腾,倒像一位守护者,默默看护着这片富硒的土地。灯光洒下,它的轮廓柔和而坚定,仿佛在说:这片土地的恩赐,值得被珍惜,更值得被传扬。</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狭窄的地下通道,岩壁粗糙,灯光幽微,脚下湿滑,水珠从石缝滴落。这不像景点,倒像通往地心的秘道。我贴着墙走,手心微汗,却莫名感到踏实——脚下的每一步,都在接近大地最原始的心跳。或许,硒的秘密,就藏在这沉默的岩石深处。</p> <p class="ql-block">乘船驶入清江画廊,才懂“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真意。江水如翡翠玉带蜿蜒于喀斯特群山间,两岸峰丛如剑,倒映在澄澈水面,活脱脱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行至蝴蝶崖,只见形似展翅蝴蝶的崖壁间,一道瀑布倾泻而下,水汽氤氲如仙境,引得同团游人纷纷驻足拍照[__LINK_ICON]。船行波漾,白鹭掠过长空,远山如黛与天光共舞,江风拂过脸颊,将旅途的疲惫尽数吹散。</p> <p class="ql-block">船靠岸时,雨刚停。我站在“恩施大峡谷”的石碑前,抬头望山,云雾缠绕峰顶,像一条条未写完的诗行。石碑上的字被雨水洗得发亮,我轻轻跳了一下,想把这一刻的轻盈也跳进记忆里。身旁有人笑了,我也笑了——在这片山水之间,连跳跃都带着自由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山峰直插云霄,岩石裸露,植被如绿绒披挂山腰。山脚下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阴云与峰影,仿佛天地在此刻达成了某种默契。我站在观景台,看云雾在山间游走,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像一场无声的对话。这山,不只壮丽,更有灵性。</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前,人群熙攘。蓝色屋顶的建筑倒映在湖面,水上飞机静静停泊,像一只休憩的银鸟。大家说说笑笑,有人拍照,有人买水,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忽然觉得,再美的风景,也因人的存在而鲜活。我们不是过客,是这山水画卷中的一笔色彩。</p> <p class="ql-block">两座巨峰并肩而立,中间一条小径若隐若现,通向未知的深处。山脚湖水波光粼粼,晴空万里,阳光洒在脸上,暖得让人想闭眼。我靠在栏杆上,看远处山峦层叠,心想:若能徒步其中,一步一景,该是多大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站在游船甲板上,风把外套吹得鼓鼓的,我笑着扶住栏杆。青山绿水在眼前铺展,云雾在山腰缠绕,像谁不小心打翻了水墨瓶。船行处,水波轻漾,仿佛划开了一卷千年古画。我掏出手机,拍下这流动的美——有些风景,看一眼就不愿忘记。</p> <p class="ql-block">山脊线上,徒步者排成一行,像一串移动的音符。他们穿行在陡峭岩壁与绿意之间,步伐坚定。我虽未同行,却能感受到那份与山对话的虔诚。山不语,却教会人坚持;路难行,却让人更接近自己。</p> <p class="ql-block">船行至开阔处,几位游客在甲板上挥手,笑声随风飘散。她们穿着亮色衣服,像几朵移动的花。清江懂得欣赏热闹,也包容宁静。它不争不抢,只是静静流淌,把所有人的心事,都化进那一片碧绿里。</p> <p class="ql-block">岸边那座白色建筑,带着蓝顶与阳台,像从画里搬出来的。几艘小船停靠水边,山高云深,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我想象着住在这里的人,每日推窗见山,听风观水,日子该有多清透。</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在甲板上举起大拇指,红外套在绿山水中格外醒目。她笑得灿烂,像在为这趟旅程点赞,也为这片土地点赞。我悄悄按下快门——她的快乐,是风景最好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山崖陡立,湖水幽深,云雾在洞穴间穿行,层次分明的岩壁像大地的年轮。我站在船头,看光影在山石上跳跃,忽然明白:自然从不刻意雕琢,却总能造出最动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船头,双臂张开,像要拥抱整片山水。粉外套,红花裙,笑容比阳光还亮。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水汽与草木香,那一刻,我仿佛也张开了双臂——不是为了拍照,而是想把这份开阔,实实在在地抱进怀里。</p> <p class="ql-block">同游的欢声笑语与山水共鸣,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倒影峡的清幽、仙人寨的静谧,更是这份与自然相拥的惬意。硒都的温润与画廊的灵秀,在这一刻尽数沉淀心间,成为恩施之行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憧憬编辑制作</p> <p class="ql-block">202509.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