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久就有到岳阳楼神游的愿望,毕竟湖南岳阳楼紧邻洞庭湖畔,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誉。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因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9月7日上午我们从南京出发,自驾8个小时来到岳阳楼景区,在景区停车场停好车。步行来到岳阳楼景区南大门。只见古色古香歇山顶式建筑金碧辉煌,凸现出洞庭鱼米之乡和湖湘文化的神韵。正门上方所悬匾额“巴陵胜状”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的木柱上悬挂着明代魏允贞的诗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凸显出皇家气派,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岳阳楼的非凡魅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似乎别有洞天的感觉,园内绿肥红瘦,秋意盎然。亭台长廊依碧水,蜿蜒环绕。一侧靠近洞庭湖有一排古城墙守护,居高临下,景区种植了很多桂花树,枝繁叶茂,为游人遮阳避暑,秋季香气四溢,自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五朝楼观。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青铜建筑群,堪称世界之最。</p><p class="ql-block">五座楼台,分散在池塘四周不同角度,为水蜿蜒环绕,巍楼倚碧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每一座楼观都是时代的浓缩,驻足这些建筑模型前,似乎穿越时空隧道,去领略不同朝代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去品味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已经进入白露时节,岳阳市天气很是炎热,今天下午气温达到35度,依然阻挡不住我们的游兴。眼前一处别具一格的建筑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双公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整个建筑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因此与众不同。门额上“双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门联为“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 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 九州”。</p> <p class="ql-block">正厅正中摆放着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双公座像,背景是以宋代画家范宽《岳阳楼图》为蓝本的大型铜版画,人像与环境配制均以青铜铸就,来凸显“忧乐”主题。我想也就是范仲淹和滕子京珠联璧合,成就了岳阳楼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岳阳天下楼”和“双公忧乐情” 两个展厅, 展示范仲淹与滕子京生平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再现岳阳楼的历史和演变,展示岳阳楼的建筑文化,揭示岳阳楼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弘扬“先忧后乐”的传统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了双公祠,从“玉衡亭”而入,来到碑廊景区,这里好像独立的小花园,中间是水池配有喷泉,种植花草盆景很有观瞻。周边是一排碑廊,碑廊呈北斗七星状。据说从空中往下看,又犹如一把金钥匙,来开启前方五座铜楼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里石碑一个挨着一个,石碑上镂刻着古今名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或笔势飞动、大气磅礴;或笔墨老辣,结构跌宕奇险;有的豪放纵逸,古拙雄强;有的则笔意流畅,元气淋漓,行款疏朗,章法空灵。尤其是碑廊中一些描述岳阳楼的手书作品,不仅给人们以无限美的书法艺术享受,也使人们对岳阳楼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沿台阶而上,来到通往岳阳楼的南端四柱三间石牌楼;柱脚两边均饰有抱鼓石;额枋与柱接榫处以雕花雀替相托;各楼平板枋以上采用木结构,斗拱按岳阳楼如意斗拱做法,楼顶为宫殿式,上盖孔雀蓝琉璃瓦。牌坊正面上书“南极潇湘”,背面书有“天边月白”,正门的石柱上刻有门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上盖绿色琉璃瓦,状如出水绿荷。据介绍,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p> <p class="ql-block">位于岳阳楼北侧有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醉亭</span>,据说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而得名。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高9米,为二层二檐,歇山顶式仿宋建筑,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岳阳楼前,见到庐山真面目,心情无比激动,我们留个影纪念一下。虽然眼前的岳阳楼高19.42米,只有三层楼,它的规模形制是三楼中最小的,但它却是最有特色的。它是三楼中唯一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也是三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因此,岳阳楼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加上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李白的定名“岳阳楼”,可谓楼不在高,有仙则灵,使得岳阳楼名声鹊起。</p> <p class="ql-block">一层中央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为核心看点;挂在楼堂正中的楹联由清代进士窦垿撰写,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雕刻,是岳阳楼中最长的一幅。该联共102个字,对得极工、极巧、极妙,让人百读不厌。也许是在上学时课本里就有《岳阳楼记》的文章,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难忘。正是这一至理名言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据说当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后,喜出望外。于是马上请了当时的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大雕刻家邵竦雕刻,这在北宋当时,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和邵竦雕刻被合称为“巴陵四绝”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两边是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幅木刻楹联据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手书真迹。</p> <p class="ql-block">登上楼来,放眼望去,浑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湖直入眼底,令人陡然间心旷神怡,顿觉入了“无我无人”之境。湖光潋滟晴方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时的有船舶来回穿梭,</span>那蔚蓝色的天空,碧蓝的湖水,呈现水天一色那份意境。当夕阳西下,我立刻感受着被整个天空温柔包围着,晚霞的余晖彷佛置身梦境。</p> <p class="ql-block">沿街而下我们来到岳阳楼的北面,岳阳楼的主楼南面和北面楼顶前所悬“岳阳楼”三字横匾,是由我国大文豪、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在岳阳楼平台内檐墙两侧各有条登城的石阶梯,阶梯口各有一座砖石结构的三楼式牌坊门。南边的叫南角门,坊匾上书“气象万千”。北边的叫北角门,在坊匾上书“朝晖夕阴”。</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岳阳楼下城门出来,又见到另一番风景。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巨型条石砌成的城门叫</span>岳阳门,是岳阳古城西门,因临近洞庭湖,成为水路进出岳阳城的唯一通道,地理位置险要,战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平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城墙边有一座"怀甫亭",这是一座玲珑典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方形小亭</span>,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也寄托着岳阳人民对“诗圣”杜甫的敬仰和怀念。也让我再一次重温<span style="font-size:18px;">“诗圣”杜甫</span>《登岳阳楼》的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后来到小乔墓,位于岳阳楼北面,传为三国周瑜军府花园。这里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苏东坡手迹“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 <p class="ql-block">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白墙灰瓦,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特别是思乔居两侧对联耐人寻味,“故国神勇游香草远,英雄人去大江东”。据说小乔是三国时期的绝色美女,被称为容貌国色天香,是周瑜的妻子,与姐姐大乔并称“二乔”,是三国时期世人皆知的美女。小乔国色天香,周瑜风流倜傥,俩人号称天作之合。唐代诗人杜牧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更是将二乔名留青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乔之墓,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种植松柏有游道,并有石栏护围。</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了岳阳楼,圆了我多年的心愿。看到岳阳楼建于岳阳的西城门之上,没有打地基,犹如一座空中楼阁,整个楼体全靠我国古代传统工艺用木料榫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一块砖石,结构非常严整精巧,是一个纯木的建筑。真佩服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不仅是一种欣赏美景的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此时,欧阳修那幅气魄宏大而发人深省的楹联不时地萦绕心头:“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