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我们笑颜如花

彭兆琪

<p class="ql-block">文字 彭兆琪</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 彭兆琪 韩子秀</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视频提供 彭兆琪</p> <p class="ql-block">1959年秋,我和夏正兰、邱美龄戴着红领巾从重庆市市中区凯旋路小学走进了凯旋路中学的大门,似一个向上的阶梯。</p><p class="ql-block">在凯旋路小学之前我们是重庆市中华路小学的学生,夏正兰是我们班的班长,邱美龄是中队长。因为1958年市中区新建凯旋路小学,我们班就集体转学到凯小,成为凯小第一批学生。同时进入凯小的还有保安路小学的学生,我们两个班就成为学校仅有的两个六年级班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凯旋路是重庆市渝中区连接上下半城的交通要道,上接较场口、新华路,下连储奇门、白象街,曾是近代进出城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上面图片所示的这个桥洞是我们到凯旋路中学去经过的地方,当然也可以从上半城的较场口从凯旋路中学后门入校。有时上课铃声响,从上半城入校的同学下梯坎的声音如同石头滚下坡一样轰隆隆……</p> <p class="ql-block">中学校园里的日子,竟比小学时多了几分活泼。功课自然是紧了些,但有序。老师们讲课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粉笔在黑板上吱呀作响,而我们则在底下刷刷地记着笔记。然而少年人的精力总是旺盛的,课业之余,我们自有游玩去处。</p><p class="ql-block">最喜的是与三五同学相约去看电影。记得,夏正兰和邱美龄同学说,考试之前要看一场电影,大考大耍,小考小耍。放松情绪是考试好的前提。那时的影院尚不如今日之豪华,座椅吱呀,银幕上光影流转,我们便屏息凝神,随着剧中人的悲喜而心潮起伏。散场后,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剧情,争辩不休,直到夕阳西斜才各自回家。</p><p class="ql-block">春日里游公园亦是乐事。夏日在树荫下围坐一圈,说些逗乐的事,然而最叫人怀念的,莫过于去相馆拍合影照。那是个郑重其事的活动,必先梳洗整齐,要比平日更加挺括。相馆里的师傅总是会说“靠近些,笑一笑”,他便钻进黑布罩里,捏一下橡皮球,我们的影像就定格了。</p><p class="ql-block">如今翻出些黑白照,存入手机,指尖轻划,便见当年的自己跃然屏上。相片中的我们,排成整齐的行列,或亲密靠拢,或正襟危坐,脸上都带喜悦的笑容。背景是画出来的布景,有时是亭台楼阁,有时是异国风光,现在看来颇觉稚气,当时却觉得无比新奇。可惜,照片时间久远,背景已经看不清楚了,可那一张张面容确是眼神清澈,笑容纯真,多可爱!</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 杨薇 彭兆琪 何先惠 陈英。四位同学笑得多开心!</p><p class="ql-block">记得杨薇同学语文很好,语文老师请她起来朗读课文,她总是读得绘声绘色的,声音还有造型,她还会跳舞绘画;何先惠同学待人彬彬有礼,从未听她说过一句重话,总是笑意盈盈;陈英同学十分喜呐人,她家住在临江门那个汽车站上面,我去她家时,见她住的那个大楼很是开眼,现在还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上图贾凯德(左)与我合影。</p><p class="ql-block">贾凯德是我的好朋友,她在成都四中(石室中学)读了初一,初二转来凯中,在三班读了一学期,初二下期三班拆了,分到一,二班,她分到我们二班,于是我和她有了成朋友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贾凯德母亲待人特别热诚,虽然家里孩子已经有八九个了,可同学到贾同学家,她母亲依然不嫌弃,面带微笑待晚辈。那一刻,她总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小客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凭肉票买肉,每月一人只有半斤肉的时候,她母亲可以割二斤肉红烧来招待同学。真是让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 彭兆琪 凯旋路小学老师 夏正兰 邱美龄。</p><p class="ql-block">上图是我们三位同学在念初中时回凯旋路小学请大队辅导员和我们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没有全体同学的毕业合影照,但,几位女生却颇有心思结伴去相馆拍照,于是有了毕业合影留在今天。</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 张德一 翁兰蕾 李惠芳 何先惠。</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 彭兆琪 唐×× 贾凯德。</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几位同学去过住在新华路的李惠芳的家。她家里人都很热诚。那时,她哥哥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她哥哥对我们说,你们现在要念好初中,再读好高中,争取考上大学,虽然仅有短短几句话,却让我们在心里有了决心,好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应该是我们都长大成人了。</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 韩子秀同学妹妹韩子京 何先惠 彭兆琪 陈英。</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 韩子秀 杨代荣 夏正兰 李惠芳 刘思平。</p><p class="ql-block">二排的杨代荣应该是班干部,成绩挺好的,一手钢笔字娟秀,吸引着我。</p><p class="ql-block">韩子秀和她妹妹那时都像洋娃娃一样,很可爱啊! 韩子秀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作为一名医生她一直都很忙。</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刘思平和我在念大学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刘思平从读中华路小学开始就和我一直同学。她家住在江家巷,小学时,我和同学们经常到她家做作业。她家的奶奶一口湖北话,声音细脆,甜丝丝的,至今记忆尤新。她所住的大院人家,都叫刘思平为刘三妹,因为她有两个哥哥,排行老三,她下面还有一个弟弟。</p><p class="ql-block">从江家巷出来是五四路,在五四路上有卖“颗颗香”花生的,5分钱一包,好吃极了。当然,还有卖糯米团的,糯米团包的油条和白糖芝麻那也是香酥糯可口。现在街上已经没有糯米团卖了,好想那小吃,好想念那时光!</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 翁兰蕾 彭兆琪 杨薇。</p><p class="ql-block">一直没有忘记翁兰蕾,因为她成绩很好,而且小学在凯旋路小学念书,她是重庆市少年宫舞蹈队的,跳舞挺棒! 高挑的个子,跳起舞来,两条长辫随风飘荡,真令我神往,多美丽呀!</p><p class="ql-block">后来高中她在三中读,成绩也挺好的。再后来听说她在我的母校中华路小学教书。</p><p class="ql-block">中华路小学创办于1911年,前身为私立达育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华路小学,1981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留法数学家何鲁(第五任重庆大学校长)是中华路小学前身达育小学的校长。</p><p class="ql-block">‌1991年‌中华路小学更名为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2011年5月20日‌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恢复“中华路小学”校名。 ‌‌</p><p class="ql-block">翁兰蕾家住在五一路五一电影院斜对面,她家是一栋六七层的高楼,我去过她家,还记得她最小妹妹的模样,乖乖的,叫人喜爱。记得那时她的哥哥姐姐都读大学了。</p> <p class="ql-block">我将上面静止的图片制作成动态的视频,请各位欣赏:</p> <p class="ql-block">韩子秀传来一张五人合影照,一排左起 唐允兮 邱美龄 杨代荣。</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 韩子秀 夏正兰。</p><p class="ql-block">唐允兮可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啊,是我们班的核心人物,初一她是大队长,初三是班团支部书记,妥妥的一位学生干部,同学们都记得她。</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用这张照片制作的视频,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