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古称襄平,从战国至17世纪长期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东北之雄藩,国家之重镇”。 现为辽宁省地级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新兴工业著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世纪初,燕国大将秦开率军攻打东胡,东胡大败,向北后退千余里。</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行动失败。秦国发兵攻打燕国,燕太子丹率大军退守辽东。</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在辽东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以其雄才大略割据一方,使辽东成为一方乐土。</p><p class="ql-block">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统兵征辽东,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消灭高句丽政权。</p><p class="ql-block">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元神册,国号契丹。938年设立东京辽阳府,自此“辽阳”列为地方行政区名称。</p> <p class="ql-block">辽阳最为我们熟知的古建筑莫若辽阳白塔。白塔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为金世宗完颜雍纪念其母贞懿皇后所建,当时称作垂庆塔。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虽在历代均有补修,它依然较为完整地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将往昔的辉煌与庄重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东汉的广佑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出现的寺院之一,厚重的沧桑历史为辽阳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望京楼是明代辽阳城西南角楼,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代辽阳八景之首。望京楼在明代已损毁,现存建筑为2015年复建,位于护城河西南角望京园内,与平胡楼、筹边楼、镇远楼共同构成明代辽阳城四角防御体系。其建筑风格融合军事功能与艺术美感,成为辽阳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7日夜,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与板垣征四郎在辽阳的辽塔旅馆(今白塔公园东南侧)召开秘密会议,最终敲定次日发动事变的具体计划。当年的事变策划地辽阳旅馆早已无存,而临近的曾为日军提供情报支持的满铁图书馆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这座四合院称为吴公馆,其主人是当年张作霖时期,东北官银号奉天分行行长吴恩培。吴公馆是辽阳四大公馆之一,其他三个公馆分别是高公馆、彭公馆和于公馆。目前的吴公馆已被辟为曹雪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纪念馆运用了各种陈列手段,通过实物、图片、沙盘、美术作品等,描绘了曹氏家族自辽阳“从龙入关”后,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展示了《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的生活渊源。</p><p class="ql-block">曹雪芹始祖曹俊自明初入辽起家族就一直声名显赫,顺治初年正白旗归上三旗曹家成了皇帝世代奴仆。曾祖曹玺选入栾仪卫(皇家亲兵),其妻孙氏曾被选为康熙保姆自然与帝王家关系非同一般。曹玺后又任职江宁织造(明清两朝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开启了曹家风月繁华、显赫江宁(南京)的历史。曹霑字梦阮号雪芹1715年生于南京,其父曹頫(读fu)继任江宁织造职,后因骚扰驿站、亏空等罪名被撤职抄家。抄家之变使曹家生活开始动荡不安,政治历史环境使逐渐成熟的曹雪芹深刻认清封建统治的面目,产生了批判封建制度的思想。为了避免文字狱的厄运,形成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故事” 的创作手法,在“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困境中开始了《红楼梦》的写作。</p> <p class="ql-block">王尔烈纪念馆是清嘉庆皇帝于嘉庆元年(1796年)为翰林院编修王尔烈敕建的翰林府第旧址(1996年复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三大主题展区,系统展示王尔烈的科举功名、四库全书编纂经历及"七十寿屏"等珍贵文物。门楼外悬嘉庆帝御赐“太史第”匾,二门挂“传胪”匾,房脊装饰吻兽彰显官邸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王尔烈(1727年-1801年),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辽宁辽阳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二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等职,晚年掌教沈阳书院。作为嘉庆皇帝的老师,关东才子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曾经有民间的传闻轶事: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去。乾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旁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提笔续写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塞北”指代北方,圣人指孔子。)众举子赞叹:“多少才子也抵不过一个圣人啊!”一举子问:“王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师大名?”王尔烈笑道:“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三江指:江苏、浙江、江西,是清代的文化中心)举子们自愧不如。王尔烈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夸人”与“自夸”结合,诗中“自夸”背后,实则是其自信与厚积薄发的底气,彰显文压三江的关东才子地位。曹雪芹纪念馆与王尔烈纪念馆相距不足百米,实际上曹王两家交集也颇深。据史料记载,王尔烈的父亲王缙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曹家藏书丰富,王缙经常到曹家借书,这为王尔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p> <p class="ql-block">在辽阳老城西门外,有一座关帝庙,俗称老爷庙,是辽阳历史上最大的道观。据说还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建筑群。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脍炙人口的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让关羽名声显赫、威震华夏!民间称其为“关公”。与张飞一起跟随刘备,自19岁出道,59岁战死,被神化,儒家尊为“武圣”,道数称为“武财神”,佛教崇为“伽蓝护法”。</p><p class="ql-block">辽阳关帝庙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大德八年建成,历时25年,明代、清初多次修缮。解放后,前殿(武成殿)以上辟为西关小学,“文革”,关帝庙被损毁。</p><p class="ql-block">2016年开始部分复建,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9平方米。目前的关帝庙已成为辽阳人民群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年春节都有辽阳人民喜闻乐见的盛大庙会活动,成为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辽阳地区人民群众组织、恢复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辽阳平湖楼是辽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明代九边重镇的核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作为明代军事防御的见证,历经焚毁与重建。如今重新修建和开放的平胡楼重现历史风貌,成为辽阳文化旅游新名片。</p><p class="ql-block">平胡楼是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建的辽阳城的西北角楼,城高厚壮,屹然雄峙,与魁星楼、镇远楼、望京楼并称明代四大角楼,取“平定胡人”之意。</p><p class="ql-block">重新复建的平胡楼为中空建筑,里边开设为《长城文化展示馆》,数字化的灯光、音响设备和文献展示了东北长城的修建以及辽阳各历史时期军事、政治和经济概况。</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遗址公园是依托明辽阳城墙遗址(西段)保护工程而建成的古建筑遗址类型景区。东起曙光路,西至滨湖花园,北至硝堡街,南到北顺城街,占地1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文献记载明辽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经40代翻修扩建,至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完竣。城高三丈三,城周十六里,南北六百丈,东西七百六十丈,巍峨雄壮,为东北第一。</p> <p class="ql-block">在复建的平胡楼东侧,墙体有一片呈矩形的黄色区域,这应当是与原来老城墙的连接之处的夯土部分。从这里算起,到明辽阳城墙遗址公园的距离很近,从高德地图的截图上看为522米的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辽阳永安寺建于三国魏青龙元年(233年),距今有近1800年历史。现存有歇山顶青砖黑瓦结构的地藏、观音、三圣等殿宇,供奉楠木雕观音、文殊、普贤像,该寺清顺治至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康熙年间建筑辉煌,曾为“巨刹”,道光年间逐渐荒废,1966年遭毁。现存僧房两间,为尼僧修行居所。</p><p class="ql-block">寺庙内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辽阳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宣传为一体的地方史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辽阳地下出土文物为载体,突出表现汉文化、辽金文化、明清文化,集中展示辽阳古代城市变迁,真实再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最近一段时间博物馆展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铜镜和瓷器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提起从中国古代唐朝开始的书院文化,立即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其实在关东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阳也有一座书院叫襄平书院,历史上也曾经名噪一时,声名远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襄平书院,原址位于辽阳义学街。它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不仅培养了我们乡土的先贤名士,也承载了古城辽阳的文化风骨。</p><p class="ql-block">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场所,后发展为聚书收徒、讲学布道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核心功能包括藏书刻书、读书讲学、祭祀先贤、传承学术及教化士人,是传统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构成了包括私塾、卫学(讲武)、社学在内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体制。</p><p class="ql-block">辽阳襄平书院与沈阳的萃升书院、铁岭的银冈书院齐名,并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润泽绵延着两千多年古城的文化气息,来到辽阳自然要游览一脉文化的源头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襄平书院被围在了辽阳四中的院墙之内。跟学校保安恳求了好一会,最终未能一见。</p><p class="ql-block">只能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聊补沮丧之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区区156米最终铩羽而归!</p> <p class="ql-block">“百年书院植兰树蕙泽乡梓;千里辽燕倡雅吟风誉九州”</p> <p class="ql-block">彭公馆原为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的私宅,俗称彭家大院,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为三进一厅二园四合院古建筑群。建筑功能布局及瓦作、木作结构工艺既遵循传统又别具匠心,处处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俗特色。在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是辽宁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典民居。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目前被辟为辽阳民俗博物馆。馆内设有《辽阳民俗陈列》、《古城印象—照片里的辽阳城》、《老物件.旧时光—馆藏近代部分器具展》等,全面展示清至近代辽阳地区多彩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馆内泥塑包括铁匠铺,木匠坊,豆腐坊,织布坊,私塾,药铺,酒馆,梨园行,妓院,烟馆,典当行,肉铺,算卦,皮行,剃头匠,镖局,酿酒坊,锯匠…反映了辽阳曾经的市井生活气息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由于展出的泥塑外面加了层保护玻璃罩,拍摄时无法避开玻璃的反射。</p> <p class="ql-block"> 蜡像:祝寿</p> <p class="ql-block"> 铜塑 人力车夫</p> <p class="ql-block"> 珍贵的照片,忠实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展示馆一角</p> <p class="ql-block">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p><p class="ql-block">衍水燕太子丹的血色末路,努尔哈赤的刀光剑影,…流淌不息的太子河水,仍然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时代的更迭。</p><p class="ql-block">一篇骑行的随笔,难写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仅能算是浩瀚星空中微弱的萤火。描绘大美的辽阳更可谓“笔墨三千绘不尽万里云烟,捻指笔落画不尽梦里眉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