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夫书法鉴赏

嘉怡

<p class="ql-block">李占夫,笔名“耕者”,1960年生人,曾任职于县乡机关与企业,如今已退休。他常说,人生如笔,起落有致;而他选择在退休后,将余热倾注于书法这片沃土。多年来勤耕不辍,尤擅楷书,端庄而不失灵动,曾在中和农信系统艺术作品大赛中连续五年荣获优秀作品奖。那一纸纸“荣誉证书”,不只是对技艺的认可,更是一位普通人在平凡岁月里坚守热爱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常以“书法鉴赏”为题,落款处还附着“公众号:启程文学”的标识。这名字透着几分诗意与从容,仿佛提醒我们:写字不是竞技,而是与古人对话,与心灵交谈。他的字,不追求炫技,却总能在一笔一画间,透出文化的厚度与生命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看他写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白字落于深红底上,金边勾勒,如灯下读信,字字入心。那不是简单的抄录,而是一次情感的重演——秋风雁影,离愁别绪,在他笔下缓缓流淌,仿佛千年前的月光,今夜又照在窗前。</p> <p class="ql-block">再读他书写的刘敏词《风波令》:“霜丝染鬓,东君解赠新晴。”时光的痕迹与自然的恩赐交织成句,字迹工整却不刻板,笔锋含情。他用楷书的骨架撑起诗意的天空,又以行意的流动赋予文字呼吸。这样的书法,早已超越了“写得好”的层面,成了心灵的映照。</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他反复书写的内容之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在乙巳夏月写下这几句,白字映黑底,金框环绕,庄重如祭文,又洒脱如醉语。那一刻,他不只是书者,更像是与东坡对饮的知己,在月下共叹人生无常,却仍愿“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同一首词,他又以不同形式呈现。这一次,依旧是黑底白字,金边衬托,但布局更显疏朗,仿佛醉后挥毫,意在笔先。他说,书法最忌匠气,哪怕楷书讲求规矩,也得留几分“人味儿”。于是,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人间”二字,微微上扬,似有笑意,又似一声轻叹。</p> <p class="ql-block">一幅</p> <p class="ql-block">他还写过一首题为《河源长三水》的作品,内容气势开阔:“铁履量云霜,襟映月霜联于巡逻碧浪润京张。”这不是古人诗句,而是他对山河巡礼的礼赞。字字铿锵,如步履坚定,笔画间藏着走过的路、见过的风。原来,书法也可以是行走的日记,是岁月的刻痕。</p> <p class="ql-block">作者授权发表李占夫,笔名,耕者,男,汉族,1960年9月生,大学学历,曾经就职于县乡党政机关、企业等单位,现己退休。本人一直喜欢书法,尤其擅长楷书,曾在中和农信系统艺术作品大赛中,连续五年获得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奖。今后意在书法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以书为乐,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书写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