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4日,我们乘坐国航航班,飞行3.5小时后,抵达乌鲁木齐,开启为期17天的新疆之旅。入住网上预订的酒店,是一间标间,每天仅100元,配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这或许是乌鲁木齐最便宜的旅馆了,虽然略显陈旧,却干净整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馨的落脚点。新疆,牙克西,旅程就此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前往喀纳斯的途中,我们途经石河子市,这里是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的所在地。这座城市由兵团战士亲手打造,布局方正,绿意盎然,草坪、公园、健身设施、林荫大道,一一映入眼帘。石河子是新疆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许多其他城市的上班族退休后都选择在此安度晚年。兵团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从城市规划到生活细节,无不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如画,路旁是广阔的棉花地,采棉工人正在忙碌。戈壁滩上一片片红色,是晾晒的红辣椒。还有大片的玉米地。导游告诉我们,新疆只要有水,就能种庄稼。新疆地域辽阔,占全国六分之一,人口却仅有两千多万。地势平坦,海拔适中,农业潜力巨大。兵团开发的棉田遍布北疆,但由于人力不足,往往左边是绿油油的棉田,右边却是半沙化的土地。为了吸引人员开荒,政府推出优惠政策:每亩荒地仅需5元承包费,前20年收益全归个人,20年后按比例与政府分成。但开荒需打机井,一口200米深的井需十几万元,前三年无收成,但三年后土地便能产出丰硕。</p> <p class="ql-block">布尔津,因喀纳斯而兴,是进入喀纳斯的必经之地。全市人口仅八万,居民因旅游而富足。夜市里,我们寻找传说中的俄罗斯老太太——她酿的格瓦斯和酸奶远近闻名。虽未见其人,只看到广告,但我们仍买了一杯酸奶,味道尚可。格瓦斯的商标上印着老太太的头像,她正微笑着看着你。她叫吉娜,1937年随家人来到中国,一同前来的还有90多位俄罗斯亲友。1956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多数人迁往国外,唯有她和家人留了下来,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异国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喀纳斯门票150元/人,我们享受了半价优惠。在售票处换乘景区巴士,约一小时后抵达湖区。我们走进图瓦人家中做客,这家有四兄妹,两个弟弟在上学,由哥哥和妹妹接待。他们多才多艺,曾在央视表演,兄弟三人合唱。如今弟弟上学,哥哥一人分饰三声部,技艺令人惊叹。他们用独活杆(一种中药材)制成笛子,仅三个孔,却能吹出五个音。图瓦人是中国境内蒙古族的一支,约2000多人,喀纳斯村有600多人,白哈巴村500多人,禾木村约1000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则有20多万人。国家对图瓦人政策优厚,鼓励通婚,每生一个孩子奖励五万元,希望他们繁衍生息。去年阿勒泰雪灾,气温低至-40℃至-50℃,我们9月初上山,已穿薄羽绒服,停车场还设有租军大衣、羽绒服的服务点。</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湖后,我们选择步行下山。从月亮湾到神仙湾再到卧龙湾,约5至6公里,沿河而行,左侧是密林,右侧是碧水。湖水如牛奶般翠绿,游客们惊叹连连,纷纷与山水合影,留下一张张绝美风景照。我们仿佛置身仙境,明信片上的月亮湾、卧龙湾,如今就在眼前,我们也在它们身旁留下了身影,定格在数码相机中,珍藏在相册里。</p> <p class="ql-block">禾木村只有一条路,走到尽头,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水清透明,蓝绿交织,河底石块清晰可见。水流湍急,遇石激起浪花。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汽车禁行,但拖拉机、牛、马、游客络绎不绝。河边是大片白桦林,这是西伯利亚特有的树种,白色树干上的绿叶正渐变金黄,远处是阿尔泰山脉的奇峰异岭。不少游客骑马走向远方的山坡,我们则坐在白桦林中,休息、拍照、喝水,享受这片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前往巴音布鲁克草原途中,我们经过赛里木湖。湖面辽阔,宛如大海,面积是喀纳斯湖的10倍,天池的100多倍。湖水清澈碧蓝,8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的白蛙等冷水鱼在此繁衍生息,国家严格保护,禁止滥捕。返程时,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群野天鹅在湖边游弋,赶紧停车奔向湖边,拍下了这难得的画面。导游说我们运气极佳,能如此近距离拍到天鹅,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这天中午,我们在古丽农庄用餐。她家有两个蒙古包,可供40至50人用餐,还有两排平房供一家人居住。旁边是自家大棚,蔬菜自给自足。古丽的丈夫是汉族,来疆已50多年,儿子娶了她,育有两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年收入可观,是民族融合的典范。他们热情好客,每桌菜不够便主动添上,这是其他地方少有的温暖。大家欢声笑语,虽饭菜普通,却吃得格外香甜。我与古丽合影一张,她还将头上的纱巾为我戴上,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新疆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车行许久,翻越天山达坂,终于抵达南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这里是华夏第一州——巴音布鲁克蒙古自治州,面积占新疆六分之一,全国的二十分之一。草原占地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天鹅湖湿地面积达千平方公里,海拔2500至2800米,清晨我们穿上薄羽绒服,踏入这片高原湿地。草原上绿中带黄,是牧民的秋季牧场,因地下是冻土层,树木无法扎根,只有无尽的草地和蜿蜒的溪流。我们乘观光车深入湿地,远处偶尔可见一两只天鹅,它们成双成对,若一只离世,另一只便孤独终老。虽未能近距离拍摄,但赛里木湖的天鹅已让我们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前往吐鲁番途中,我们经过大阪城风力发电站。这里风力强劲,是理想的发电之地。一根根风杆高耸入云,三片风叶缓缓旋转。每根风杆价值300多万元,从荷兰进口。风能环保清洁,值得推广,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上百台风车排成阵列,气势磅礴。荷兰的先进设备令人赞叹,也让我们意识到科技与发展的差距。西方国家已开始利用地热发电,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地表温度高达47°C,导游说7、8月地表常超70°C。这里酷热少雨,戈壁荒凉,草木难生,唯有山谷与溪流旁有些许绿意,尤其在火焰山大峡谷,更是寸草不生。一位老乡卖“太阳蛋”,将鸡蛋埋在沙中,靠阳光烤熟,3元一个,买者众多。</p> <p class="ql-block">和美女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付了十元钱的有偿服务。</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里,葡萄干、哈密瓜任吃,甜到心底,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酷热难耐,民居多为半地下结构,最简单的叫“地窝子”。交河故城遗址更是别具一格,地面一层为地窝子,部分露出地面,有台阶通入,门窗齐全。二、三层建于地下,屋顶交错,形成道路,便于通行。这种建筑冬暖夏凉,宜居宜人。坎儿井更是吐鲁番的智慧结晶,将天山雪水引入地下,避免蒸发,水源清澈。古时有千余条坎儿井,如今仅存四百余条。聪明的吐鲁番人正寻找新方式维持用水。地下还蕴藏丰富石油,但未大规模开采,仅见几台磕头机。据说,资源暂存,待未来开发,这与日本的做法如出一辙。归程后,我将照片整理成册,题名《新疆,亚克西》。看着照片,心仍留在那片神奇的土地,留在新疆,留在远方。</p> <p class="ql-block">天山天池,静卧于博格达峰怀抱之中,….</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的红山公园,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不得不来一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疆地域太广了!我们只能选择分段游。每一段路程单程都上千公里!耍一段景点累了,在乌市休整两天,再开始第二段旅程….。</p><p class="ql-block">这次只游了北疆,南疆只能下次再去了!</p><p class="ql-block">新疆,牙克西!新疆,再见!</p>